MCU從1971年出現發展到至今,隨著科技互聯網的發展迅速,需求量呈現不斷迅速增長的趨勢.到目前為止,中國的MCU應用和嵌入式系統開發走過了二十余年的歷程,隨著嵌入式系統逐漸深入社會生活各個方面,單片機課程的教學也有從傳統的8位處理器平臺向32位高級RISC處理器平臺轉變的趨勢。32位MCU逐漸成為市場主流,國內MCU廠商也在不斷的研發并呈現新的MCU產品供應滿足客戶需求。例如上海靈動微電子,可按照客戶需求定制專屬產品.MCU產品被廣泛使用在工業自動化,電機驅動,手持設備,醫療器械等應用范圍。 1. 簡介 如果您對產品有比較高的開發和配置要求,免開發方案無法滿足需求的情況下,您可以選擇 MCU 開發的方式進行對接。您可以在產品開發的第三步“硬件調試”這里下載 MCU SDK,MCU SDK 是根據產品功能數據點自動生成的 MCU 程序架構,工程師可在此基礎上進行快速開發。本文將為您介紹 MCU 開發的具體步驟。 2. 協議解析 SDK 包對單片機硬件資源需求:Flash 4Kbyte、RAM 與 DP 點數據長度有關一百字節左右(OTA 功能需大于 260byte)。函數嵌套級數 9 級。若資源不足的用戶,可自行對接協議,SDK 包中的函數依然可以作為參考。 協議解析詳細解釋了 MCU 與模組之間串口協議交互流程及具體收發數據格式,工程師可參考自行完成協議對接。 協議主要分為兩部分:基礎協議、功能協議。基礎協議和產品無關,是模組共有協議,包括模組初始化指令及部分擴展功能指令。功能協議是平臺根據每個產品 DP 點定義不同,自動生成的功能點數據收發指令。 3. SDK 移植 如果 MCU 資源足夠,可以直接下載 MCU SDK 開發包進行開發。 MCU SDK 對接流程六步走: 步驟 1: 編寫 MCU 基礎程序,移植 SDK 文件 步驟 2: 確認 protocol.h 宏定義 步驟 3: 移植 protocol.c 文件及函數調用 步驟 4: DP 上報下發函數完善調用 步驟 5: 配網功能及指示燈函數完善 步驟 6: 產測功能完善 詳細的移植步驟您可以查看:軟件移植步驟、配網功能說明、產測流程。 |
到目前為止,中國的MCU應用和嵌入式系統開發走過了二十余年的歷程,隨著嵌入式系統逐漸深入社會生活各個方面,單片機課程的教學也有從傳統的8位處理器平臺向32位高級RISC處理器平臺轉變的趨勢。 |
32位MCU逐漸成為市場主流,國內MCU廠商也在不斷的研發并呈現新的MCU產品供應滿足客戶需求。例如上海靈動微電子,可按照客戶需求定制專屬產品.MCU產品被廣泛使用在工業自動化,電機驅動,手持設備,醫療器械等應用范圍。 |
如果您對產品有比較高的開發和配置要求,免開發方案無法滿足需求的情況下,您可以選擇 MCU 開發的方式進行對接。您可以在產品開發的第三步“硬件調試”這里下載 MCU SDK,MCU SDK 是根據產品功能數據點自動生成的 MCU 程序架構,工程師可在此基礎上進行快速開發。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