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純潔的微笑 來源:純潔的微笑(ID:keeppuresmile) 我上班兩周就被辭退了,被開除后我緊急的找了一周工作,收到了 3 份 Offer ,于是我選了一個工資最高的。 這個工資最高的工作就是去華為做外包,當時面試的時候就很不友好,整個面試過程在當時西安軟件園的食堂里進行的,只面了一次,大概問了幾個問題,就說可以了來吧。 我對外包并沒有太多了解,只是聽說網上有人說外包不太好,但究竟有多不好,我并不清楚。但當時我的選擇并不是很多,不管怎么樣畢業了就不能再往家里要錢了,總得先掙錢吧。 于是我就做好準備去華為做外包,去上班才發現管理有多嚴格,入職的時候會給一個臨時卡,辦完手續后會有一個正式的工牌。 上班的時候,我需要刷兩道門才可以進入辦公室,并且進最里面的時候還需要安檢,手機都必須放在辦公室外面,搞得很機密,其實干的工作很普通。 小巴組的工作 當時在2010年的時候,非常流行無線上網卡,使用無線卡往電腦上面一插,電腦就可以利用無線上網卡工作了,當時 WIFI 還沒有大規模流行,無線上網卡的市場還是很大的。 華為在無線上網卡產品的市場很大,不止是給中國區供貨,給全球的各個運營商都發貨,什么阿拉伯、中東、歐洲諸多國家的客戶也非常多。 這個無線上網卡硬件上運行的軟件是印度阿三做的,我們的工作就是根據各個運營商不同的需求,在整個軟件系統上進行二次開發。 根據開發工作量的多少,會把不同的工作分給不同的工作組,我們當時分了三個組:大巴組,小巴組和定制組。 、俣ㄖ平M:不用寫代碼的那種,華為開發了一些工具,通過工具可以改變客戶端軟件的 logo,模塊功能等。華為的軟件真是遍布全球到處,什么的客戶都有。阿拉伯、非洲各種語言大部分的需求都是基本可以用工具搞定; 、谛“徒M:需要改一些代碼,但是工作量又不是特別多的那種; ③大巴組:改動量超過1個月以上的需求。 我當時分在了小巴組,大概有十幾個人,其中也有很多碩士畢業的也被忽悠進來了。 開始工作 每個人進來都會給分配一個師傅來帶,剛進去的時候把我分給了一個胖胖的小伙子,我剛坐到他旁邊,他就對我講,我在這里只剩下最后三天了,已經提離職了。 剛從大學畢業,也不知道工作是干啥,一臉蒙逼。這個胖小伙帶著我熟悉環境,他說整個系統特別的龐大,想要熟悉項目全靠自己摸索。 在和我講話的同時,他給我看了項目中的一個類,代碼有4萬多行,我驚呆了。但是代碼確實寫得非常規整,代碼中的注釋也很到位。 整個項目是 Swing 項目,運行起來就是一個無線上網卡的界面管理端。沒有什么架構/設計文檔給我們,但改動點基本都是外層的皮膚了或者小按鈕之類的。 三天后他走了,領導又給我分配了一個新的師傅,比我大一歲看著挺成熟的,后來他特別照顧我,同時他的性格、態度,以及他工作的方式其實最后也都影響了我。 于是跟著當時的師傅,我開始接一些小活,慢慢的一兩個月過后我上手了。接一些小巴的定制項目,也就是跟著換個 Logo 、界面加一些小功能之類的工作。 其實搞代碼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把代碼打包到硬件中去測試,整個流程挺復雜的,需要不同的環境中進行打包,Window\Mac 等,華為有一整套打包工具,打包出來后才能測試。 出現轉變 我剛進去的時候,客戶端有兩種:一種是 Java 寫的,一種是QT(C++的封裝),慢慢的 Java 版本的都淘汰了,全部上線了 QT。 當時和我一起做 Java 版本的人也都慢慢離職了,在公司呆了 5 個月后就發現我成了“老人”,也開始慢慢帶徒弟了。 期間華為終端部曾經組織過一個 Java 專項培訓,5個工作日培訓不用上班,我這邊的領導的領導給我報名了,他也是華為的一個主管,可能覺得我工作還不錯吧。 去了之后發現全都是華為員工,只有我一個帶著黃色的牌子,華為的工牌是白色的。培訓完畢之后還會有一個考試,記得那次培訓還是挺干貨的,培訓完我的考試成績很一般(畢竟當時底子很差)。 我從小巴慢慢開發了大巴需求(改動量很大的需求),但到最后沒有 Java 版本的需求了,全部用QT。也就是半年之后,沒有 Java 開發這個崗位了。 Java 組的同事都各種轉型,有的去了另外一個 Js 控制的項目組,我選擇了留下來搞 QT,開始學習C++,因為有 C 語言的底子,倒也不難,慢慢的可以開始搞 QT 版本的小巴需求。 但是最后我就糾結了,我以后到底是往 Java 方向發展呢,還是 C++ 呢? 做出決定 期間我們換了三次辦公室,因為終端發展得太快,本來我們是坐在一個地下室辦公,后來搬到西安軟件園二期,軟件園二期工作了 2 個月又搬了回來,來到了軟件園的三期四樓。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成為了一個老人,各種開會主持帶徒弟一一上手,后面也基本混成了老油條,工作也變得比較輕松了。 但是我也很迷茫了,我花了 1 萬元的培訓去學了 Java ,工作半年后又轉了 C++,那么未來的發展到底該走哪個方向呢? 后來終于想通了,我花了那么多錢培訓 Java ,這樣太虧了 ,于是選擇了離職。那時候華為方的領導其實對我也特別好,JS 項目組的老大也過來挽留,但我還是決定要離開了。 我偷偷跑出去面試了幾次后,發現工作 1 年后明顯比以前更好找工作了。工資至少可以要到 3k+ 以上,面了幾家公司后我信心大漲。 面試的時候有一家公司比較變態,復試的時候需要展示 PPT ,當時也是這家工資要得高,想著準備就準備,沒想到最后也給 Offer 了。 當時還有一家公司不錯,從北京來西安開拓市場,正在組建研發團隊,我和他們的老大聊得也不錯,做的是地圖這個方向,最后放棄了,感覺方向不是很好。 華為外包工作 華為外包有一個變態的特點:為了保密,不允許帶U盤、手機等各種存儲、通訊設備,上班后基本就和外界失聯了,我在華為上了9個月的班,同學朋友丟了一大推。 加班非常多,但比較開心的是加班有工資,而且是按照國家標準來的,平時加班1.5倍,周六天2倍,假期3倍。這是我工作到現在最正規的加班制度了,工資只有2100,但通過加班可以拿到3000左右。 平時加班到晚上2點是很正常的事情,特別喜歡假期加班可以拿3倍工資,華為在西安包了N多大樓,當時在軟件園三期,班車上百輛開出去還是挺壯觀的。 華為的中午休息文化確實好,中午吃完飯熄燈大家都睡覺,中午趟在那里睡一個小時,下午工作質量明顯提高 N 倍。 我在華為公司做了 9 個月后出來時,感覺特別虛, Java 的相關知識都忘完了,但是因為有了 1 年工作經驗,找工作反而更容易了,生活就是這么諷刺。 外包公司現狀 在整個互聯網行業中一提到外包,大家的印象就是:比別人低一等、沒有技術含量、加班很頻繁、工資比較低、頻繁找人裁員等等。 這里面有些是真的,有些有點夸張,剛好我也在外包公司工作過,所以先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目前市場上的外包主要分為兩類,一種是人力外包,就是你需要入駐到甲方,你平時的主管領導、人物分配基本上都是甲方的人來安排,以大公司外包為主,比如華為、中興、阿里巴巴等; 另外一種是項目外包,就是公司不愿意做一個項目,把整個項目外包給了另外一個公司,這類公司以中小公司為主,公司的業務就是不斷的接各種外包項目。 以上這兩種外包在市場最常見,第一種可以去大公司工作,感受到大公司的工作氛圍等,但總會讓你感覺低人一等,雖然在一起工作,但福利待遇什么的都不一樣。 第二種外包因為公司是以項目為主,當項目來的時候就猛招聘,同時不斷的加班趕項目,當項目交付之后沒有事情做又開始裁員,所以員工的流動性非常強。 兩種情況的共同點就是:同樣加班頻繁,同樣同事更換頻繁,同樣技術含量都不會太高。 外包完全一無是處嗎? 雖然我們上面說了外包的種種不是,但是外包真的一無是處嗎? 我們要知道,凡是存在的必然有它的合理之處,很多剛畢業的學生找不到工作,這個時候外包其實可以是一個選擇,因為并不是誰一開始都是技術大拿。 它的招聘門檻相對比較低,不能說學不到東西,至少不會讓你的技術倒退,只會進步(關鍵看你的團隊和勤奮,完全無用論是偏激了),但是你要了解大部分的 IT 人都是抵觸外包的,原因無須多說,一堆且也是事實。 在里面你至少能學會和團隊打交道(測試人員,上司,甲方、人事、財務等),技能知識的實際應用(大學自己做的作品和實際產品不是一回事的)等等。 外包公司不建議作為你的首選,但是對于技能一般又苦于沒得到實際鍛煉且長時間沒找到工作的應屆生來說未嘗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同時也請記住,外包公司里面也是有很多大牛的。 另外還有很多專業性很強的小外包公司,做的項目很多使用的技術也很新,也能鍛煉到一些實戰技術,但是我們要明白,真正的技術不是使用,也不是交付給甲方后就完事。 真正的技術絕對是在那些自己擁有產品的公司,通過用戶反饋日復一日打磨產品,遇到過各種各樣的極端場景,在不斷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中鍛煉出來的。 所以如果有得選,我還是強烈建議大家去互聯網公司,最起碼是擁有自己產品的公司。 居安思危 我從那家公司離職后,仍然有好多老同事留在了那里,有的一呆就是很多年,并且呆得越久越沒有辦法出來換工作。 一方面在里面呆得久了技術都忘完了,另一方面人都喜歡在安逸的環境中(哪怕這個環境其實并不安逸,但當事人感覺安逸),久而久之呆得越久人就越出不來了。 所以我之前一直都喜歡對大家說一句話,如果自己不能改變現狀,那就讓環境來改變自己,去不同的公司不同的團隊,帶給你的壓力是不一樣的,這些壓力也會推著你去成長。 在職場中工作,我一直認為選擇永遠比努力重要,選擇不對努力白費。如果你在職場或者生活中遇到重大的選擇比較迷茫時,歡迎在星球中來提問,我會很樂意給一些我的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