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款基于GeSi工藝平臺、安全性提升10倍 新的寬譜3D 傳感技術大幅增強日光下人眼安全性并提升精準度 第一款基于GeSi工藝平臺的ToF技術傳感器,可用波長高達1550納米 大幅降低激光對視網膜可能造成的潛在風險,實現更多消費性應用 隨著自動駕駛汽車、智能制造、智能機器人等議題持續發燒,扮演智慧機器眼睛角色的3D傳感技術備受重視。光學和電子技術領先廠商─光程研創(Artilux)將于2020年美國消費電子展(CES)中,展出名為“Explore”系列產品,這是全球首款基于鍺硅(GeSi,germanium-on-silicon)創新技術的寬譜3D飛行時間(ToF)傳感技術,能有效降低激光光對人眼造成的潛在傷害,增加10倍以上的安全性,是3D傳感器產業的革命性創新。 圖1:Artilux 3D 寬帶傳感器可運行于Zone 2 和Zone3,強化對使用者的眼睛安全保障 圖2: 長波長的使用將大幅增加人眼安全性。圖為使用Artilux 寬帶3D傳感器拍攝的點云圖像 CES將于2020年1月7日到1月10日美國拉斯韋加斯開展,光程研創今年首度參展,預計展出的Explore系列產品包含應用于物流及機器視覺的RGB-D相機,以及首款工作在長波長波段的3D傳感系統。此系列產品將于2020年首季正式進入量產,將擴大應用到手機、車用激光雷達系統(LiDAR)和機器視覺等重點領域。 值得注意的是,光程研創采用與臺積電合作開發的創新GeSi工藝技術,不同于當前業內的3D傳感器多集中在850納米和940納米兩個波段,光程研創的Explore系列產品為全球第一款可工作于850納米至1550納米波段的ToF傳感器。利用長波長頻段可有效阻隔太陽光對光傳感器的干擾,在戶外及室內達到一致的傳感效果。 光程研創進一步說明,由于目前主流3D傳感解決方案大多工作在850或940納米的光波長下,太陽光對于此短波長頻段的光線會造成明顯的干擾,使得室外的3D傳感性能大幅降低;另外,若將3D傳感系統運行于1200到1400波長波段,人眼所能承受的安全激光功率較940波長波段將高出10倍以上。因此,根據現行國際標準IEC 60825規范及相關計算,即使激光與人眼之間僅數厘米的距離,仍能保持非常高的安全性。 光程研創因采用獨特創新的GeSi工藝技術,從而能率先研發出寬譜3D飛行時間傳感技術。如今GeSi工藝技術已受國際固態電路研討會(International Solid-State Circuits Conference)青睞,相關論文并已入選ISSCC 2020,顯示該創新技術獲產學界認可,將成為3D傳感技術的未來趨勢。 【光程研創Artilux】 根植于深厚的技術含量,光程研創致力于實現傳感技術及高速光通訊組件的劃世代革命。憑借著在基礎科學及光電工程的核心技術突破,光程研創開發出業界首創的3D ToF深度傳感器,以開啟各項AI感知應用的可能性,同時也為光通訊領域提供了全方位且具成本效益的解決方案。光程研創期待能成為光通訊及3D傳感的領航者,以優異的產品性能,進一步實現移動通訊、自動駕駛、工業4.0等前沿科技。更多資訊請登陸光程研創公司網站:www.artiluxtech.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