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制造業的深度融合,我國智能制造發展取得明顯成效,如何培育新型制造服務模式,滿足制造企業最短的上市速度、最好的質量、最低的成本、最優的服務、最清潔的環境和基于知識的創新即TQCSEK的需求,支撐綠色和低碳制造,實現中國創造,進而推動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是未來5-10年我國制造業發展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 與此同時,以云計算、物聯網、虛擬物理融合系統CPS、虛擬化技術、面向服務技術(如知識服務、服務技術等)、高性能計算等代表的先進技術正迅猛發展,并在各個行業得到應用。有專家學者適時提出了“云制造”概念,那“云制造”是什么樣呢?當MES一體化平臺替代ERP,當更廣泛的MES、WMS、APS、SCM滿足“工業4.0”需求,工業軟件未來方向將是‘云制造’。 “云制造”與智能制造 據羿戓制造所了解,云制造作為一種新的生產模式,是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智能制造和物聯網等技術運用于工業制造領域并進一步向流通、消費等領域拓展的產物。云制造的實質是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運用互聯網技術和互聯網營銷模式促進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發展智能制造,促進制造業提檔升級,這是云制造的重要內涵。智能制造是制造業向高端發展的集中體現,也是云制造的核心內容。 雖然云制造的核心是智能制造,但兩者有一定區別的。智能制造概念主要適用于制造領域,而云制造是大制造的概念,它突破了制造業領域,從制造、銷售領域延伸拓展到使用、服務、產品設計等領域。換言之,云制造以互聯化、服務化、協同化、個性化、柔性化、社會化為主要特征,其外延比智能制造更寬泛。 “云制造”已走進現實 當智能制造浪潮席卷全球之時,“云制造”已從概念走進現實。 云制造的主要特點是資源整合、產業融合和定制生產。在資源整合方面,云制造能夠將分散的制造資源(如軟件、數據、計算、加工、檢測等)集中起來,形成邏輯上統一的資源整體,提高資源利用率,進而突破單一資源的能力極限。 其次,云制造能夠促進產業融合,特別是促進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進一步拉長產業鏈。云制造所依托的互聯網、物聯網、云平臺等,有利于企業了解產品的銷售和使用情況,了解消費者對產品的滿意度;有利于企業根據消費者的意愿和需求對產品的結構、功能等進行調整,并提供及時、到位的服務,從而促進生產與市場、生產與消費有效對接。 再次,云制造能夠實現個性化定制生產。傳統生產模式是企業根據市場調研結果決定生產的產品品種和數量,產品經過商業渠道到達消費者手中。電子商務則消除了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溝通障礙、時空障礙、交易障礙,可以用C2B(消費者到企業)模式代替B2C(企業到消費者)模式。在云制造中,企業可以大數據平臺為基礎、以柔性化生產為依托,根據客戶需求進行個性化定制生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