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就業難的大背景下,很多人為大學生自主創業開出“藥方”。然而,一項最新調查卻顯示:大學生自主創業并非易事,2009屆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比例僅占1.2%,與2008屆的1%以及2007屆的1.2%基本持平,自主創業目前還沒有成為應屆大學畢業生就業時的主要選擇。 第三方調查公司麥可思發布的這一調查還顯示,不同水平和層次的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比例也有較大差異:2009屆211院校畢業生自主創業者所占比例為0.4%,非211本科院校為0.8%,高職院校為1.6%;而從2007屆到2009屆,高職畢業生自主創業比例遠遠高于本科生。此外,越是就業好的學校,自主創業的畢業生就越少。 從專業來看,2009屆畢業生自主創業最多的本科專業是藝術設計,創業比例為7.4%;高職則為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創業比例為5.5%。從職業來看,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者所扮演的職業角色較集中,2009屆本科和高職創業者均集中在銷售職業,擔任最多的是企業管理工作,即職業為總經理和日常主管。從行業來看,2009屆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的行業技術成分不高,主要集中在個人服務和銷售行業。在排前五位的行業中,創新水平相對較高的各類專業設計與咨詢服務業,媒體、信息及通信產業加起來僅占14%;而零售商業、批發商業占到了約40%。這說明,自主創業的大學應屆畢業生基本不具備開發科技產品的能力,自主創業主要從事銷售工作,而這類工作對基本能力和通用知識有較高的要求,但通常不要求專業技能教育。 調查還顯示,創業者的月薪期待底線與收入都較高,大學生自主創業者是一批對收入有更高期待的人群。2009屆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者期待月薪是2429元,高于同屆受雇畢業生2024元的水平;而通過創業他們的實際月薪平均達到了3028元,比受雇的同屆畢業生2225元的實際月薪水平高出1/3以上。 哪些問題困擾大學生創業 教育管理者和高校工作者分析認為,表面看,“缺資金、缺項目、缺經驗”是高校畢業生創業的最主要障礙。 資金不足是制約大學生自主創業的主要瓶頸。調查顯示,有73.47%的大學生所能承受的自主創業資金不足10萬元;61.63%的大學生認為“缺乏啟動資金”是創業的最大障礙。專家認為,資金瓶頸的成因主要有三點:一是各級政府投入難以在短時間內滿足大學生創業需要;其次是受經濟發展水平限制,以及缺少相應捐贈法規,社會捐贈有限;第三是銀行缺少風險評估機制,創業青年缺乏財產抵押擔保,融資困難。許多大學生坦言,在目前的融資條件下,要創業最好是家庭條件寬裕,才能經得起孩子折騰。不然還是先找個工作解決生計問題比較現實。 除資金因素外,對項目選擇不準、創業知識和創業經驗缺乏等也是阻礙大學生自主創業的難題。重慶大學生創業基地負責人雷程亮分析,大學生普遍缺少社會閱歷和經驗,往往找不準項目,對公司不具備完整的管理體系,同時對市場的分析、判斷、處理等方面的能力還很欠缺。不少人連開辦公司的基本流程都不知道。 教育管理者認為,深層次分析,大學生創業還面臨三類問題: 一是現行就業創業政策不夠完善。青年就業創業必須面對政策門檻。在發達國家和地區,與就業創業相關的法律法規比較健全,青年創業獲取相關政策比較容易。近年來,我國各級政府雖也陸續推出了一些諸如減免稅收、小額信貸等促進就業創業方面的政策,但整體上還不夠完善。這在一定層面上使想就業創業的青年常常找不到相關政策,或者對已有的政策手續不太了解。 二是就業創業技能培訓有待加強。共青團重慶市委調查分析認為,與高等教育已“大眾化”的發達國家相比,中國青年平均教育水平相對較低,農村地區大多數青年只完成了九年義務教育,城市青年大多數也只接受了12年中等教育,絕大多數青年求職前沒有經過職業技能訓練,創業經驗缺乏,創業能力較弱,同時,由于受到傳統思想觀念影響,許多已取得大學文憑的青年沒有做好創業的心理、能力、經驗等方面的準備。 三、就業創業服務不夠健全。發達國家相對完備的青年就業創業教育、就業創業服務機制相比,我們在提供就業創業信息和就業創業指導、營造就業創業的輿論環境和文化氛圍、整合社會資源為青年就業創業服務等方面還不夠規范,相應的服務機構也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服務青年就業創業的效率和質量。 大學生自主創業存在三個明顯特點: 一是大部分青年對目前工作不滿足。調查顯示,大部分青年對目前正在從事的工作不滿足,尤其是對職位和收入待遇不滿,希望通過創業來改善工作環境。在對625名固定職業者關于“對目前工作現狀是否滿足”的調查中,表示“不滿足”的有377人,占60.3%;關于“是否考慮自主創業”的調查中,表示“有”的有354人,占56.64%。 二是缺少啟動資金,對政策較少了解。打算獨立創業的青年準備從事的行業比較分散,從事銷售行業和社會服務行業的相對集中,其次是軟件、網絡等高科技行業。其普遍特點是初期投入資金少,起步容易。在關于對“自主創業資金承受額度”的調查中,選擇“兩萬元以內”的有273人,占27.86%;“10萬元以內”的447人,占45.61%。選擇“1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的有206人,占21.02%。 三是創業優勢劣勢明顯。調查顯示,青年就業創業優勢主要在于:首先是青年尚處于職業發展初期,創業一次不成可以東山再起。在關于創業失敗的調查中,選擇放棄二次創業的有163人,占16.63%;選擇“籌備資金準備二次創業”的有405人,占41.33%;選擇“等待時機,積累經驗”的有42.03%。 此外,青年總體受教育水平較高,有一定的經營管理理論知識;學習能力較強,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合作精神好,注重團隊建設,容易形成創業團隊等都是青年就業創業中的優勢。青年創業的劣勢在于:首先,大多缺乏商業方面的經驗,職業工作和人際交往經驗不足。其次,青年創業容易眼高手低,對創業的辛苦和困難認識不足。第三是普遍缺乏資金,一般都面臨信貸信用不足的問題。第四是青年一般熱衷“體面職業”初期創業新鮮感強,但不容易持之以恒。 一些大學生創業者在嘗到創業的甜頭后,也開始熱心地幫助其他大學生走上創業之路。畢業于江南大學的馬騰是無錫麥梯時尚創意設計有限公司總經理。結合自己在創業初期的經歷和經驗,馬騰組織成立了“無錫大學生創業聯盟”,組織大學生創業者共同應對創業初期的困惑和難題,使大學生創業企業更加迅速、健康地成長。 針對依然嚴峻的就業形勢,我國正全面加大對大學生創業的支持力度,大力推動畢業生自主創業。在創業教育、創業實踐、創業政策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高校正在積極整合校內多部門資源,為畢業生提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創業教育。各地各高校也在積極利用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開發區、工業園區和大學科技園區,為畢業生創業實踐構建創業孵化基地,并在政策、經費、項目等方面提供更大的支持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