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七月,世界的目光轉向日韓,這場由半導體原材料引發的貿易戰爭(又或者更深層次的政治戰爭)似乎變得越發嚴峻。 2019年7月1日,日本宣布將加大力度限制向韓國出口三種核心尖端材料(被用于顯示面板制造的聚酰亞胺、半導體核心材料光刻膠和高純度氟化氫),并于7月4日開始正式限制有關產品對韓出口。 這場出口管控對于韓國來說簡直是晴天霹靂、猝不及防。 要知道,半導體產業是韓國出口的支柱產業。根據相關數據顯示,韓國2019年第一季度,半導體出口額為231.99億美元,占全國總出口額的17.5%,排名第一,遠高于排名第二的機械產業9.7%的比例。 與此同時,韓國半導體產業致命的弱點就是原材料極度依賴國際市場,對日本進口的原材料依賴度高達90%。 加上此次限制出口的三種原材料均不易儲存,韓國半導體巨頭三星電子,以及SK海力士等多家只有1-3個月的庫存,問題不解決,就很有可能因為上游原材料短缺陷入停工。 以上種種,我們不難看出,此次貿易戰,日本占有絕對主動權,僅僅三種原材料,就狠狠地扼住了韓國半導體產業的咽喉。 匯春科技認為,日本的突然發難,除了現階段的政治意圖,更現實的目的在于對未來高新技術市場的爭奪,畢竟當下正處于5G、AI等新興產業發展的起步階段,半導體作為上游行業,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雙方在半導體領域上的拉鋸戰,才剛剛開始。 作為國內領先的集成電路芯片設計公司,匯春科技從此次的日韓貿易戰中更深刻地意識到,中國的芯片行業發展,一定要不斷完善和優化全產業鏈,積極爭取主動權,實現原產料的國產化,芯片設計的本土化,實現技術突破,打造中國芯片的核心競爭力。 不可忽視的是,中國半導體行業的命運已經緊緊跟5G和AI綁在一起,在5G技術革新的優勢下,匯春科技把發展重點放在了產品的自主研發設計上,目前產品涵蓋了光電成像、觸控、MCU、手勢識別等多個領域,產品融合了物聯網、人機交互智能控制等智能理念,形成匯春科技獨有的本土化特色。我們相信,本土化和新的核心競爭力是中國半導體行業實現彎道超車的關鍵所在。 而中國的IC設計公司,應該牢牢把握住時代的潮流,畢竟下一個全球高新技術產業的主戰場,是在中國,也理應在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