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政府在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智能+”,業界預測諸多傳統產業智能化升級的步伐將大大加快。而對于普通民眾來說,“智能+”與醫療產業緊密結合的智慧醫療服務無疑與日常生活最為息息相關。事實上,根據全球人工智能專業調研機構Tractica的預測,全球醫療人工智能市場在2025年將超過340億美元。另一組數據也顯示了智能醫療在中國的迅猛發展態勢——人工智能醫療市場規模從2016年的96.61億元、2017的136.5億飆升至2018年的204億,保持了40%以上的復合年增長率。 在去年底前的一場業界峰會上,全球高性能模擬技術提供商ADI中國區總裁Jerry Fan也曾指出,AI應用在中國最有可能發展起來的領域是醫療保健,一方面是中產階級醫療保健需求的崛起,另外是遠程醫療。他認為中國的醫療資源的分配非常不平衡,需要遠程醫療這樣的方式將集中在一線城市的醫療資源輸送到偏遠地區。此外,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以及老齡化的社會現狀,對醫療保健資源有著迫切需求。 醫療智能+時代,模擬技術扮演數字化賦能關鍵先生 人工智能帶來的潛在增長也引起半導體企業的關注,ADI就將醫療的數字化作為其多元化核心戰略之一,與汽車無人駕駛、5G、能源、工業自動化一起作為ADI的五大核心戰略。事實上,根據《2018世界人工智能產業藍皮書》,中國AI企業所涉及的領域包括醫療健康、金融、商業、教育和安防等,其中醫療健康領域最多,占22%。AI在醫療健康領域中主要的應用方向為醫學影像、輔助診斷、藥物研發、健康管理和疾病預測。 “ADI深耕醫療電子領域數十載,始終將領先模擬技術與醫療產業深度融合,面對新一輪的技術革命,依托核心技術優勢,堅持以創新應對產業萬變。”ADI醫療業務系統應用經理俞毅剛近日在面對媒體采訪時提到。據相關調研機構報告顯示,未來十年,醫療健康行業的創業投資也將迎來自己的黃金時代。中國作為世界人口大國,醫療資源分配不均、城鄉醫療服務水平懸殊等問題也在進一步推動著眾多醫療機構走向智能化、信息化。 ![]() 福布斯全球數字經濟 100 強( Digital 100 )榜單前十位入選企業。 智能化時代,模擬技術正在扮演積極的關鍵角色。在福布斯首次發布的全球數字經濟100 強榜單(Digital 100)中,以高性能模擬技術見長的ADI就榮登榜單,并作為前十名中僅有的兩家半導體技術提供商之一,排在第 7 位。隨著智能化在醫療領域需求的不斷滲透,基于各種高性能傳感器的模擬信號鏈產品在醫療智能化浪潮中發揮著越來越關鍵的作用,模擬技術也迎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而且隨著數字技術的進步,對高精度、高速度、低功耗模擬產品的需求不斷擴大,而模擬產品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當今數字設備的性能。“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產業的發展正在促進醫療智能化的落地。在以計算力為核心的數字經濟時代,模擬技術和器件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起到了連接真實世界與數字世界的關鍵橋梁作用。” 俞毅剛指出,“所以這也是ADI能夠入選數字經濟排行榜單的原因。” 從移動醫療到智慧醫療,高精度、低功耗數據采集是關鍵 在年初的消費電子展(CES2019)上,ADI就演示了生命體征監測手表如何基于多傳感器平臺提供復雜的生命體征測量解決方案,以及用于各種生物醫學解決方案的算法。典型應用是健康管理和家庭護理。“簡而言之,我們將全部所需的傳感器和前端都集成到一個電池供電的可變平臺中,以幫助客戶提取重要的人體健康數據,并與ADI公司一系列解決方案相關聯。” 俞毅剛解釋道。 ![]() ADI在CES2019上用生命體征監測手表演示多傳感器平臺解決方案 這個演示手表demo基于ADI公司的傳感器、模擬前端和微處理器,利用傳感器ADPD1081進行心率連續監測,使用加速度計ADXL362監測運動和活動,使用高精度生物電位/電化學前端AD5940測量皮膚電活動和身體成分,使用低噪聲心率監護儀AD8233測量心電圖,使用熱敏電阻測量皮膚溫度手表內部存儲器中可同時存儲多個參數數據,供日后進行數據檢索和離線分析,手表的配置、存儲和保留數據利用Windows桌面VSM列表進行監測。 “基于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技術的智慧醫療設備發展,可以預見的是大規模物聯網涉及醫療物聯網(IoMT)生態系統,將包含數以百萬計甚至數十億的低能耗、高性能醫療健康監測設備、臨床可穿戴設備和遠程傳感器。” 俞毅剛指出。醫生依靠這些儀器,能實時不斷的采集病人的數據指標,如生命體征、身體活動等信息,有效地管理或調整治療方案。此外,普通人也可以利用IoMT設備來幫助檢測自己的飲食和健身狀況,預防疾病的發生。 事實上,諸多行業巨頭近幾年也加快了在這一領域及健康醫療數據平臺的布局,例如蘋果的可穿戴設備Apple Watch與健康數據平臺Health Kit,谷歌的Google Fit等。而在國內,隨著“互聯網+醫療”深入推進信息化,以及“健康中國”建設的全面提速,可穿戴便攜移動醫療設備同樣掀起高潮,其關注度、需求度都在不斷提升,有望步入新一輪快速發展期。 ![]() 可穿戴設備成為人工智能的關鍵環節。 在俞毅剛看來,不同于專業級醫療設備偏重高精度、高質量的追求,移動醫療設備還要兼顧實用性,將小型化、低成本等場景化因素考慮進去,這些都是 ADI 醫療電子創新整體解決方案最能發揮優勢的用武之地。ADI支持多種便攜式醫療保健領域的高精度、低功耗片上計量儀ADuCM350便已在國內國外的幾家代表性大客戶中都取得里程碑式的進展;在運動檢測的相關領域,ADI突破性的超低功耗3軸數字MEMS產品ADXL362在運動檢測喚醒模式下功耗僅為300 nA,其超低功耗的特征正是可穿戴運動監測設備的理想解決方案;ADI低功耗、單導聯的心率監護儀模擬前端AD8232以及最新的AD8233,專為滿足新興的健身設備、便攜式/佩戴式監控設備和遠程健康監護設備的ECG信號調理要求而設計。 作為大健康產業的一部分,小型便攜式、智能化的醫用設備、健康管理設備在智慧醫療的帶動下蓬勃發展,尤其以運動、心律、血壓、血糖、睡眠等監測為主的各類醫療設備較前幾年有了成熟發展,結合手機App產品的移動應用不但提高了此類設備的銷售量,還積累了海量的生活化數據,使數據服務類產業逐漸增多。此外,慢性病管理需求日益增多,在監測手段和方法上催生了新的產品形態和相應的技術革新要求。 ![]() 單導聯的心率監護儀模擬前端 (AFE) 廣泛應用與便攜心率監測應用。 高性能模擬技術加碼智慧醫學影像,開啟高分辨率圖像診斷時代 業界普遍認為智能影像診斷是“人工智能+醫療”較快落地的應用領域,特別是基于醫學影像的智能識別是適合AI技術發揮其所長的醫學應用領域,目前全球該領域的創業公司達1000多家。 1895年Wilhelm Conrad Rötgen發現X射線為醫療成像領域奠定了基礎,也讓他獲得了第一個諾貝爾物理學獎,也自那以后X射線技術已經發展成為一門廣泛的科學學科。盡管走到人工智能的今天,現代醫療成像系統已經運用完全不同的物理原理和處理技術,但都有一個共同點:采用模擬數據采集前端進行信號調理,并將原始成像數據轉換到數字域。同樣的,盡管今天智能影像識別涉及醫學圖像分割、圖像配準、圖像融合、圖像壓縮、圖像重建等多個領域,而其中最本源的還是數字圖像采集——高性能、高分辨率的醫療影像采集成像依然是實現人工智能的關鍵源。 “高精度、高集成度的模擬前端,為數字平板X-光機、CT、高端彩色超聲設備等高質量醫學圖像的智能診斷提供了可靠保證。”俞毅剛指出。 例如,ADI推出的最新一代ADAS1135為256通道、24位電流數字轉換器模塊,作為業內首款 256 通道、24 位電流數字轉換器模塊適于多通道、小電流采集數據的醫療CT(計算機斷層)、工業和安檢掃描儀,及光電二極管傳感器應用。同時,ADI還推出了可用于醫療、工業和安保CT掃描儀數據采集的128通道多版本ADAS1134。 ![]() 256通道、24位電流數字轉換器模塊ADAS1135 單芯片集成256通道、16位分辨率、221us線路掃描速度等性的ADAS1256 COF(Chip-On-Flex)解決方案也必須一提。由于功耗與噪聲不能同時達到最低的要求,所以功耗模式的切換功能就能使得用戶自行選擇適應當時需求的最佳功耗、噪聲模式,為此該芯片還提供了9種功耗模式。此外,對于病人來說除了關心診斷準確性外,隨著健康意識的加強越來越關心診斷過程的輻射劑量。因為在做各種檢查時,X射線對病人本省也會造成傷害。對于這點,ADAS1256 COF解決方案降低探測器本身的噪聲,所以在X射線劑量很少時,低噪聲的探測器也能夠接收并清晰呈現圖像。ADI最近又推出了新一代更高掃描速度、更低噪聲、更低功耗的新一代解決方案ADAS1258。 ![]() 256通道模擬前端COF模塊ADAS1256。 “數字采樣模擬前端這個微小的功能模塊雖然深藏于復雜機器內部,但其性能卻會對整個系統的最終圖像質量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它的信號鏈包括一個檢測元件、一個低噪聲放大器(LNA)、一個濾波器和一個模數轉換器(ADC)。” 俞毅剛指出。在醫療成像領域的電子設計中,數據轉換器的動態范圍、分辨率、精度、線性度和噪聲要求帶來了最嚴苛的挑戰。 貫穿大健康生態全產業鏈,共同推動智慧醫療行業發展 “ADI的技術與產品貫穿了大健康全產業鏈,包括預防、診斷、治療以及管理階段,ADI也非常看好醫療電子領域的技術前景,將持續關注并積極投資相關技術和產品開發。” 俞毅剛表示,“ADI醫療業務團隊也有生物醫學方面的專家,能夠幫助整個團隊提供更契合于實際用戶的解決方案。”據悉,ADI本地還有對醫療行規有深入理解的技術專家,會與客戶共同完成相關醫療標準規范中性能及可靠性方面的設計挑戰。 “ADI希望通過不斷投入,和客戶一起幫助最終的患者和醫生解決他們面臨的實際問題,開創性地在業務模式和產品應用形態等方面突破已有邊界。同時ADI也將以更開放的心態,與全生態鏈合作伙伴通力合作,共同推動中國醫療行業技術發展,助力早日實現人民健康長壽的‘健康中國’目標。”俞毅剛強調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