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傳統文化瑰寶,文物的保護工作自然是重中之重,文物重現人間可以讓人們更好的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但是,在著作展出之際,文物的保護工作也要格外注意。預防性保護就是要通過干預手段,把存放環境控制在合理范圍內,當突破界限時,就要通過外部手段進行控制。 ![]() 一般來說,文物在展出時,都有很大的條件限制,對四周的環境溫度、適度、二氧化碳、微生物等都有所要求。在之前,一般都需要人工進行檢測,但是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市場的需求,傳感器已經成為文物保護中常用的一種監測儀器。 在實際工作中,工作人員對展館的二氧化碳和濕度進行控制和監測,通常會將二氧化碳標準設定為1500PPM,濕度設定為62%。這是因為通過試驗發現,一旦超過這兩個數值,古畫中的可溶鹽分就會溶解。對此,工作人員對展館安裝了溫濕度傳感器,再通過對進入展館的游客人數進行控制,及時采取干預措施,保障展館環境的穩定和古畫的安全。 通過在展柜里部署的傳感器,可以感知區域對象的光照強度、紫外線強度、二氧化碳濃度、周圍溫度濕度乃至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濃度等,一旦產生突發情況,工作人員也就可以快速找出發生異常的具體位置,在短時間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 除了館藏的文物之外,現在越來越多的戶外文物也已經使用到了傳感器來確保文物的安全。比如說,浙江杭州六和塔上安裝了位移傳感器、應變傳感器、壓力傳感器、溫濕度傳感器、風速傳感器等150多個傳感器,可以完全掌握各結構病害的發展過程;廣州南越國木構水閘遺址安裝了64個傳感器,監測內容包括水文傳感器、環境傳感器、溫濕度傳感器等,可以通過分析查出水閘遺址的病害根源;在西湖通過空氣溫度傳感器、空氣濕度傳感器、土壤溫度傳感器、土壤含水率傳感器、風向傳感器、風速傳感器等傳感器的使用,建立了一套自動監測體系。 傳感器的使用還可以更好地保護文物安全。在一些文博歷史珍藏珍品的庫房內,雕塑、青銅器類的文物一般安裝了壓力傳感器;掛畫類則安裝了拉力和位移傳感器。此外,對于庫房的墻,可以使用振動傳感器,以防止盜賊通過挖掘進行偷竊。 這些傳感器的使用保護了文物的安全,同時,文物保護工作也在推動著傳感器技術不斷向前發展。從利用結構參量變化來感受和轉化信號的結構性傳感器,再到由半導體、電介質、磁性材料等固體元件構成的固體型傳感器,再到現在微型計算機技術與檢測技術相結合的智能傳感器,傳感器技術也在不斷的向前發展。 ![]() 最后小編給大家推薦一款由工采網從國外進口的優質溫濕度傳感器,那就是數字式溫濕度傳感器 - HTU21D,HTU21D是即插即用的濕度和溫度復合傳感器,是需要可靠和精確測量的OEM應用的理想選擇。是針對交通類應用而設計的一系列模塊化產品,采用適合回流焊的DFN封裝,尺寸僅為3 x 3 x 1mm;提供經過校正的,線性的I2C數字輸出信號。傳感器的溫度感應元件能夠有效對氣體、液體或固體進行測量,此外,傳感器還可以檢測電量低,校驗和用于改善通訊可靠性。這一切得益于其高性能的靈敏度、測量精度和穩定性,同時易安裝的螺紋構造提供了在嚴苛環境下使用的可靠性。HTU21D溫濕度傳感器眾多的機械和電子接口簡化了安裝工作,從而既能滿足不同客戶的特定應用需求,也能方便地與已有的大多數應用相兼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