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C114 目前5G已成業界熱議話題,在即將到來的萬物互聯時代,5G是非常關鍵的技術。且5G相比4G,業務場景多種多樣,對5G承載網帶來巨大挑戰。5G傳輸,承載先行并不僅僅是一個口號。當前5G承載網的部署時間已經十分緊迫,中國運營商肩負著更重要的使用,正加班加點,只爭朝夕,不斷推動5G承載網的商用進程。 日前,由中國電信主導的5G承載技術M-OTN及中國移動主導的5G承載技術SPN標準前后腳立項,也進一步說明了5G在加速成熟。而且無論是SPN還是M-OTN技術的“朋友圈”都在迅速壯大,這也增加了中國在5G的話語權。 5G加速成熟:SPN、M-OTN前后腳立項 近日,國際電信聯盟第15研究組(ITU-T SG15)全會在瑞士日內瓦召開,中國電信主導的5G承載技術M-OTN(Mobile-optimized OTN)的核心標準“25G/50G OTN接口”成功立項;與此同時,中國移動主導并聯合中興通訊等國內外主要廠商提出的SPN技術通過ITU標準立項。 M-OTN是以OTN技術為內核的創新技術,主要特征包括25G和50G線路接口技術、單級復用、靈活時隙結構、極簡運維能力等。M-OTN的目標是提供低成本、低時延、低功耗的綜合業務承載方案,支撐未來移動網絡的規模商用部署。M-OTN國際標準成功立項為基于OTN的5G承載網絡的廣泛部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本次全會成功立項的M-OTN標準名稱為G.709.25-50 “25G and 50G OTN interfaces”(25G和50G OTN接口)。該標準將定義新的25G和50G OTN幀格式、映射和復用方式等內容,以便于使用可插拔以太網模塊來降低設備和網絡成本。這些接口將主要用于城域網,包括但不限于承載5G、專線等業務。 SPN是中國移動面向5G承載提出的創新技術體系。以切片以太網內核為基礎的新一代融合承載網絡架構,具備低時延、大帶寬、超高精度同步、靈活管控等技術優勢,同時兼容以太網生態鏈,具備低成本的特性。 本次會議期間,中國移動牽頭就SPN技術體系的各個方面進行了深入闡述,經過激烈的會議辯論,與會專家普遍認為,SPN在技術前瞻性、5G傳輸能力、關鍵技術可行性及產業化等方面有很好優勢,最終實現了SPN轉發面技術的G.mtn標準立項。未來,中國移動還將繼續推動SPN的技術架構、保護機制、同步方案和網管信息模型等進行立項,期望未來形成新的傳送網標準體系。 業界兩個主流的5G承載標準前后腳立項,說明了5G在加速成熟。5G商用,承載先行。隨著5G商用的加速,業界對5G承載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 “朋友圈”日趨壯大:中國話語權加重 全球5G競賽已經開始,各大通信運營商都在努力爭取5G話語權,但要在短期內從標準到實現商用絕非易事。縱觀整個產業發展,在5G承載的標準方面,中國話語權加重,無論是SPN還是M-OTN技術的“朋友圈”都在迅速壯大。 “目前,SPN已形成國內外廠家廣泛參與的良好產業形勢。中國移動已于近期實現SPN多廠家互通。”中國移動研究院蔡謙表示,“在產業鏈各環節合作伙伴的通力協助下,SPN試點已經具備網絡環境,將于近期開始面向端到端的關鍵功能及技術驗證,形成端到端網絡能力。2019年,將進一步開展面向商用的規模試點測試。” “中國移動5G傳輸已經準備就緒,SPN即將開啟承載新時代。”而目前SPN的好朋友名單越列越長。 在芯片方面,華為、中興、烽火完成自有芯片研發,博通、Centec等發布SPN芯片。在模塊方面,多個國內和國際廠商已經推出大容量灰光、彩光模塊。在測試儀表方面,主流儀表廠家發布支持SPN測試儀表,思博倫、IXIA、VIAVI等支持SPN測試。中國移動SPN技術因其卓越的功能和性能贏得了業界的關注,多個國外運營商和設備商對SPN表現出濃厚興趣。 中國電信通過多年的技術積累,厚積薄發并取得突破,為中國在全球市場上的產業升級和商業成功打下堅實基礎。在ITU-T標準穩步推進的同時,中國電信推動的基于OTN的5G承載方案也有了實質的測試進展。 近日,中國電信在北京研究院成功完成了基于OTN的5G前傳承載的第二階段測試,測試結果表明一根光纖承載一個基站及綜合業務接入的解決方案(One base station, One fiber)已經成熟,具備商用規模部署條件。這是繼中國電信主導推動25Gb/s單纖雙向(BiDi)光模塊完成技術可行性驗證和行業標準初稿,實現節約50%前傳光纖資源(One cell, One fiber)以后,中國電信在承載前傳技術創新領域取得的第二座里程碑。 在中回傳方面,中國電信已經完成了基于OTN的5G中回傳承載方案的技術規范,目前正在進行實驗室測試。在通過實驗室測試后,將迅速推進現網試點驗證和規模應用,為中國電信移動網絡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與此同時,M-OTN在國際上也贏得了不少運營商和制造商的認可。在國際上獲得了日本KDDI、德國電信(DT)、意大利電信(TIM)等國際Tier-1運營商,以及華為、中興、烽火、Microsemi等公司的大力支持,代表了國際主流的5G承載標準方案,證明了中國電信在移動承載核心領域開放創新、引領通信產業發展的能力。 雖“因地制宜”,更應盡可能共用產業鏈 實際上,除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外,中國聯通也快馬揚鞭地開展5G傳統承載方案的論證和試驗。 在中國聯通網絡技術研究院首席專家唐雄燕看來,滿足5G承載需求是城域承載網發展的重要目標。從整個5G承載的角度看,傳送承載網絡分為兩個層面,核心匯聚層和接入層。由于城域承載網的兩層不完全與5G網絡的前傳、中傳、回傳一一對應,因此城域承載網兩大層面的技術手段不強求端到端的統一性,但希望利用SDN技術實現網絡業務端到端的編排。城域承載網建設根據5G等業務需求逐步演進,不強求一步到位。 在接入層,中國聯通考慮強三層的IP技術,提出組網速率分步提升以及IP和OTN在電層獨立組網;在核心層,中國聯通將沿襲4G網絡所采用的IP RAN承載方案,在網絡的開放性、兼容性和產業成熟度更強,同時中國聯通引入PeOTN技術,可實現多業務綜合接入,支持分組業務、分組透傳業務以及傳統TDM業務。成本和可維護性的選擇承載網方案的關鍵要素,中國聯通擬進行不同方案的實驗。 由于三大運營商的4G承載網絡現狀存在差異,因此5G承載的技術演進路線會有所不同,技術方案選擇的決定因素需重點考慮網絡綜合成本和產業成熟度。 業內專家表示,“技術標準不同,不能簡單的是認為產業分裂,而是各自的資源稟賦不同,會有不同的技術選擇。” 據了解,三大運營商各自的5G承載方案均能滿足5G網絡eMMB、mMTC、uRLLC的業務場景, 從業務和用戶角度并不會有太大差別,4G時代三家運營商的承載方案也不一樣,運營商主要根據自家的網絡和業務情況推承載方案,比如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就比較重視光纖技術的發展。 該專家最后還是呼吁,“盡可能的共用產業鏈,降低成本,加速成熟。”因為,不同方案并存勢必會造成產業成本升高,同時在維護方面也帶來考驗,進而設備商出現兩極分化的情況,大的設備商會選擇分別針對不同運營商做不同解決方案,小的設備商由于精力有限更可能與一家運營商進行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