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軟件具有鮮明的行業特質,不同行業、不同生產模式、不同產品類型的制造企業,對工業軟件的需求差異很大,因此,工業軟件需要很強的可配置性,并具備二次開發能力。 近年來,隨著制造業競爭的加劇和客戶需求的個性化,制造企業對工業軟件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而互聯網、物聯網、移動通信的快速發展,計算和存儲能力的迅速提升,軟件開發技術的不斷創新、虛擬現實/增強現實以及三維技術的普及,也為工業軟件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在這種背景下,工業軟件正在從以下七個方面進行演進。 01工業軟件正在重塑制造業 據后羿戓設計所了解,工業軟件的重要程度不斷提升。軟件成為體現產品差異化的關鍵,70%的汽車創新來自汽車電子,而60%的汽車電子創新屬于軟件創新;智能手機的核心差異化主要體現在操作系統和應用軟件,直接影響用戶體驗。工業物聯網的廣泛應用涉及到諸多工業軟件,為工業設備插上了智慧的翅膀。 全球工業巨頭高度重視工業軟件,不斷提升自身的工業軟件整體解決方案。 近十多年,西門子公司斥資超過百億美元并購了UGS、LMS、CD-Adapco、Camstar、Mentor等諸多工業軟件,形成了工業軟件+工業自動化的整體解決方案。 著名測量設備制造企業海克斯康也投資數十億美金,并購了MSC.Software、Q-DAS、SPRING TECHNOLOGY、VERO等CAD/CAM/CAE/質量管理和工廠仿真等領域的知名軟件廠商。 世界五百強施耐德電氣先后并購了INVENSYS、Aveva,并將施耐德電氣軟件部合并到Aveva,今年年初還控股了電氣設計軟件公司IGE+XAO。 最近,羅克韋爾自動化也投資10億美元,參股PTC,共同推進工業物聯網應用。工業巨頭不斷并購工業軟件,說明了工業軟件價值的迅速提升。 ▲施耐德電氣反向并購英國工業軟件巨頭Aveva 我國的工業巨頭寶鋼、海爾、美的、三一重工等企業,也紛紛在開展工業軟件和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的實踐。 “軟件定義”成為業界共識。軟件定義的產品、軟件定義的機器、軟件定義的數據中心、軟件定義的網絡,軟件定義的業務流程,數據驅動智能決策。對工業軟件的開發與應用效果和掌控程度,已成為制造企業體現差異化競爭優勢的關鍵。 ▲軟件定義的機器 發達國家對工業軟件的價值認同也遠遠高于工業企業。 例如,ANSYS公司2017財年營業額約11億美元,目前市值是150多億美元;PTC公司2017財年營業額11.64億美元,目前市值是125億美元;Autodesk公司2018財年營業額20.5億美元,目前市值達到340億美元;達索系統公司2017財年營業額32.4億歐元,目前市值達到387億美元;Adobe公司2017財年營業額70億美元,目前市值則高達1340億美元。市銷比達到10多倍,而工業企業的市銷比一般只有一兩倍。 這些數據表明,發達國家高度重視工業軟件,工業軟件巨頭擁有雄厚的資金實力和融資能力,因而可以確保自己實現可持續發展。 02工業軟件的應用模式走向云端和設備端 工業軟件的應用模式從單機應用到C/S,B/S,走向云部署和邊緣端部署(嵌入式軟件)。早期的工業軟件是基于PC機單機應用,很多軟件帶有“加密狗”。后來,軟件應用出現了網絡版。 ERP、MES等管理軟件的應用是基于客戶端/服務器的應用模式,時至今日,仍然有很多工業軟件是C/S模式,需要在客戶機和服務器上都安裝軟件,在服務器端安裝數據庫。互聯網的興起,使得越來越多的工業軟件轉向瀏覽器/服務器架構,不再需要在客戶端安裝軟件,這樣使得軟件的升級和遷移變得更加便捷。服務器虛擬化、桌面虛擬化等技術則可以幫助企業更好地利用服務器資源。 ▲邊緣計算與云計算的結合 03工業軟件的部署方式從企業內部轉移到外部 工業軟件的部署模式從On premise(企業內部部署)轉向私有云、公有云,以及混合云。 以往,制造企業購買的管理軟件都是在企業內部自行部署、自行管理。而云計算技術的發展,使得企業可以更高效、安全地管理自己的計算能力和存儲資源,建立私有云平臺;中小企業可以直接應用公有云服務,不再自行維護服務器;大型企業則可以將涉及關鍵業務和數據的應用系統放在私有云,而將其它面向客戶、供應商及合作伙伴,以及安全級別要求不高的應用系統放在外部的數據中心,實現混合云應用。 04工具類軟件從銷售許可證轉向訂閱模式 工具類軟件的銷售方式從銷售許可證(License)轉向訂閱模式(Subscription)。訂閱模式的軟件并不一定都是基于云部署,可以仍然是在企業內部安裝,但是通過訂閱定期獲得授權密碼。 訂閱模式是一種對于用戶企業和軟件公司雙贏的模式,用戶企業可以根據應用需求,靈活增減用戶數,還可以即時獲得最新的軟件版本。而對于軟件公司而言,則可以確保用戶產生持續的現金流,雖然當期某個用戶企業帶來的收入減少,但是幾年下來,訂閱服務的收入就會超過銷售固定License的營收。 同時,由于用戶企業已經應用軟件產生了大量數據,也不可能輕易改換門庭。正因為如此,一些軟件企業在向訂閱模式轉型的過程中,盡管有幾年時間營業收入下降,甚至出現虧損,股票價格反而節節攀升。 05工業軟件走向平臺化、組件化解構為工業APP 工業軟件的架構從緊耦合轉向松耦合,組件化、平臺化、服務化,PAAS+SAAS。早期的工業軟件是固化的整體,牽一發動全身,修改起來很麻煩。后來出現了面向對象的開發語言,進而產生了SOA架構,軟件的功能模塊演化為Web Service組件,通過對組件進行配置,將多個組件連接起來,完成業務功能。 互聯網的浪潮催生了ASP(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即應用服務提供商,后來演化為SAAS服務。 然而,單純將軟件服務化并不能滿足企業客戶差異化的需求,只有將軟件開發的平臺也遷移到互聯網平臺,才能授之以漁。PAAS平臺是否強大,成為工業軟件能否向云模式成功轉型的關鍵。 ▲工業互聯網平臺架構(來源:中國信通院2017年發布的工業互聯網平臺白皮書) 工業軟件正在解構為運行于工業云平臺或者工業互聯網平臺上的工業APP,可以實現即插即用,操作簡便易用,隨需而變。工業APP蘊含了工業技術和Know-how。隨著工業PAAS的標準不斷完善,不同企業開發的工業APP將可以實現互操作,從而催生工業APP Store,方便地進行交易和應用。 目前,我國一些大型制造企業,以及專業的工業物聯網廠商正在爭先恐后建立工業互聯網平臺,平臺之爭一觸即發。究竟哪些平臺能夠提供更好的工業PAAS功能,更高效地支持各類工業APP的運行,打造健康的工業互聯網生態系統,答案不久的將來就會揭曉。 06 工業軟件的開發環境轉向開放、開源 工業軟件的開發環境已從封閉、專用的平臺走向開放和開源的平臺。 Linux操作系統的廣泛應用顯著降低了企業的IT成本;JAVA以其跨平臺應用的特點,得到了工業軟件開發商的青睞;人工智能領域,Google推出了Tensorflow開源引擎,使得企業可以快速開展相關應用;智能機器人領域的開源操作系統ROS,使得IT專家能夠快速開發機器人應用。 ▲Google推出的Tensorflow人工智能開源引擎 07 工業軟件的運行平臺從PC轉向移動端 工業軟件的運行平臺從以PC為主,走向支持多種移動操作系統(安卓、蘋果、微信小程序等)。如果要開發支持多個移動操作系統的APP,對于工業軟件開發商而言,無疑需要并行維護多套系統。因此,很多工業軟件開發商選擇了開發適應Windows和多種移動操作系統的軟件。 不論工業軟件的架構、運營方式、開發模式、運行平臺等方面如何演化,但更好地滿足制造企業客戶的需求仍然是硬道理!只有能夠從工業企業的需求出發,在實踐當中不斷總結最佳實踐,將工業技術和工業知識體現在工業軟件之中,工業軟件才會有持久發展的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