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醫學和技術相結合時,許多科幻概念或將變為現實,而醫療器械則剛好處于生物和技術的交匯點,它將自然和人工元素結合在一起用于改善人類的健康,那我們來列舉一下那些具有創意的醫療電子產品。 仿生視覺植入物 仿生眼部植入物可以很快幫助盲人恢復視力,其通過在視網膜下放置一個感光的植入物,就可以探測到并向大腦發送正確的信號,以便讓盲人看到世界。 一家名為PiximVIEW的法國公司正在通過研究將上述概念一步步轉化為現實,據了解,PiximVIEW公司研究的設備是通過使用一臺微型相機,并把它安裝在一副眼鏡里,以此可以探測光線進入眼睛的情況,光模式被轉換成紅外線,并被發送到一個1美分大小的視網膜微芯片植入物,從而將信號轉化為激活視神經的電脈沖。
“橡皮膏型”監測儀 英國Toumaz科技公司開發出一種革命性的“無線生命體征指數傳輸器”,其外形就像一張普通橡皮膏(只不過稍微厚一些)。患者只要將這種特制的“橡皮膏”貼在自己胸口皮膚上,該測量儀就能自動測得多項生命體征數據,并實時將數據發送至醫生的電腦里。 生物打印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使用3D打印來創建人體組織已變為現實,化妝品巨頭歐萊雅使用來自Organovo的生物皮膚模型來代替其正在進行的動物測試,最大的化學品生產商巴斯夫公司正在與法國生物打印公司Poietis及CtiBiotech合作,以改進其用于藥物測試的皮膚模型。 但是,人類追求的不僅僅是單層皮膚簡單模型的使用,而是要達到是更具意義的醫學級應用,比如使用生物打印技術來再生人體組織和器官,在西班牙,BioDan公司通過打印皮膚以治療燒傷,在法國,3D.FAB公司正致力于從打印活耳朵到用干細胞創建再生心臟貼片的各種項目。
人工心臟 心力衰竭正在威脅著全世界超過4000萬人的生命健康,心臟作為人體最重要的器官無法再生,也沒有足夠的器官捐獻者來滿足巨大的需求,如何解決?創造一個新的人工心臟也許是一個不錯的解決方法。 這也是法國公司Carmat正在做的事情,它的人造心臟是由生物相容性材料制成的,可根據病人的需要通過測量血壓來調節心臟的泵出率,雖然第一個植入該裝置的病人在75天后死亡,導致試驗停止,但Carmat已經在丹麥、捷克共和國和哈薩克斯坦恢復了臨床試驗。 仿生外科密封劑 外科醫生們開始越來越關注手術后病人的恢復情況,然而術后如何正確地縫合傷口對于恢復是必不可少的,科學家們正在利用生物學來提高外科密封膠的性能。 在巴黎,Gecko Biomedical公司受到來自于壁虎在墻壁和天花板上行走所使用的天然粘合劑的啟發思考,研發出了一種光活化、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都不錯的密封膠,一家名為Biom‘up的公司則開發了一種能收縮血管以更快止血的手術粉。 干細胞槍 雖然它被稱為“槍”,但這個裝置是用來治療的,由Renovacare公司研制的干細胞槍可以將干細胞的溶液分布到燒傷位置或傷口上,以加速皮膚愈合,干細胞來自患者自己的皮膚并均勻地放置在受傷的區域上,這似乎比常規的皮膚移植物會產生更好的結果。 一位身上有30%二度燒傷的美國患者已經接受了干細胞槍治療,該治療四天就可以出院,而植皮通常需要數周的時間并留下終生的疤痕,Renovacare公司現在正準備開始臨床試驗。
脊髓再生植入物 因為人體不能自然再生受損神經,所以脊髓損傷可導致嚴重和永久性殘疾。瑞典公司BioArctic正試圖用一種可生物降解的醫療設備來刺激神經再生,以改變這一現狀。 這個裝置可以保護從病人身上提取的神經移植物。隨著時間的推移,伴隨神經的再生,該裝置降解并釋放FGF1(一種刺激神經再生和愈合的生長因子),該公司現在正在瑞典、愛沙尼亞和挪威運行1/2期臨床試驗,以測試該裝置的效果。 抗過敏貼劑 過敏反應對于一些人而言是很正常的一種身體反應,然而對于另外一些人卻是致命的。 法國DBV Technologies公司正在開發一種通過皮膚貼片提供過敏免疫治療的技術,隨著時間的推移,貼片會釋放出過敏原,使免疫系統適應它們,并使患者對過敏源失去敏感性。 該貼片最優先的應用是治療4-11歲兒童的花生過敏,對他們來說,接觸花生可能會危及生命。在一項3期臨床試驗中,35%的兒童對治療作出反應,盡管反應并沒有比安慰劑高很多,但DBV已經開始尋求該貼片的獲批。 DBV貼片的第二個應用是治療牛奶過敏,目前正在進行該貼片對牛奶過敏兒童脫敏能力的臨床2期試驗。 腦機接口 我們都聽說過電子游戲空間中的虛擬現實,但同樣的技術在醫學上也可能產生巨大的影響。 瑞士公司GTX正在研制一種具有恢復癱瘓患者活動能力的大腦植入物,GTX開發的這種植入物可以記錄大腦的信號,并將其發送到一臺計算機,該計算機可以解碼這些信號,并解釋哪些特定的肌肉應該受到刺激,以及如何刺激這些肌肉。然后,這些信息被發送到癱瘓肢體的植入體,從而向肌肉發送正確的刺激信號。 該植入物會與一項長期康復計劃相結合,而該計劃已被證明是適用于靈長類動物的,目前該公司正致力于將其轉化為人類使用。
來源:電子發燒友網 深圳奧立科www.aureke.com/,深圳辰馳電子www.chinco.c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