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2月17日 15:47 來源:新聞晚報 今年3月1日開始,文化部、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工信部、公安部、衛生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八個部門聯合發出通知,網絡游戲行業將全面實施“家長監護工程”,這是政府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又一新舉措。 “家長監護”的正式出臺和全面實施,可以讓孩子健康上網。但繁瑣的手續讓家長頭疼,個人信息的安全問題讓家長止步。殊不知,孩子們早就想好了對策,買了14個“黑”帳號和家長玩“游擊”。 ◎家長說法 困惑:網游盲區,無從下手 學生家長胡女士說,她至今還沒有搞清楚兒子玩的是什么游戲,“每次看到的游戲都不一樣,一會兒在打打殺殺,一會兒又在玩籃球。 ”胡女士覺得要弄清楚兒子玩的是什么游戲就很頭疼了,“家長監護工程”又是針對某一個網絡游戲經營公司所提出申請的。對此,胡女士很無奈:“根本不知道孩子玩的是什么游戲,怎么去申請‘家長監護’? ” 根據權威的網絡現狀調查CN-NIC 2010年的報告顯示,高達46.4%的未成年網絡游戲用戶父母對網絡游戲不了解,要讓這些對網絡游戲一無所知的家長通過“家長監護工程”來監督孩子的上網,根本無從下手。 記者也發現,家長不僅要知道孩子玩的游戲、他們的帳號,還要知道是哪一家網游運營商的游戲才能進行“家長監護”。由于該專區并未在每 個游戲的官網首頁顯示,而是在網游運營商的游戲專區的首頁有所顯示,這對網游知之甚少的家長又出了一道難題。 在申請家長監管時需提供游戲帳號的身份證號碼,而很多網絡游戲為了方便用戶,開設了5秒注冊的快速通道,根本不需要身份證號碼,網站要求的帳戶所屬信息,家長更是無從下手。 支持:監管更強,培養自制 雖然覺得登記有些繁瑣,但大多數家長還是認為,自己以前為治理孩子沉迷網游所花的精力,要遠遠大于這次 “家長監護工程”登記。 “以前我為了讓他少打點游戲,不知道花了多少力氣!停發零花錢,不讓他去買點卡;電腦開機密碼換了好多次,差點自己都記不住了;把插電腦電源的接線板藏起來;只要孩子周末出門,就要經常打電話看他是不是去網吧了……”家長林先生說起跟兒子 “斗智斗勇”的經歷,顯得經驗十足。 “不過,以前這么做費時費力,現在注冊完了,就可以通過運營商直接控制他打游戲的時間了,方便多了。他能躲開我的監督,總不能躲開網游公司監督吧!” 在設立 “家長監護工程”前,各大網絡游戲就已經上線網游 “防沉迷”系統,以預防未成年人沉迷于網絡游戲,荒廢正常的學業生活。由于監督力度不夠強,再加上系統本身的漏洞,使得 “防沉迷”系統 “防菜鳥不防老手”,基本上起不到足夠的監督功能。 陳先生的兒子也曾經癡迷于大型網絡游戲中, “家里一直聽到他打游戲的時候發出的嚷聲”。不過,在陳先生的勸說下,父子間達成了協議,將游戲時間作為獎懲的一部分,如果成績優秀,可以在周末多玩半小時;如果成績下滑,那就要相應扣除一定的游戲時間。當孩子漸漸習慣后,不僅成績上去了,自己也會控制玩游戲的時間了。 陳先生坦言,這樣做的難度在于控制時間: “周末還好辦,在假期里家長都去上班了,很難監管到孩子!彼J為,像 “家長監護工程”這樣的強制性監督手段,如果幫助孩子順利度過了開始的適應期,就非常有利于培養孩子的自制能力。 擔憂:步驟繁瑣,信息易泄 當然,對于這一新措施,很多家長也有所擔憂,申請手續復雜不說,還要將涉及極其私密的個人信息交付給網絡公司,這讓不少家長憂心忡忡。學生家長許女士說,當她得知有“家長監護工程”的時候也想申請監管,可看到如此繁瑣的程序和一系列需要公安等部門出具的證明等讓她打了退堂鼓。 據悉,要申請“家長監護”,家長要在各大網絡游戲網站上下載監護人信息表格和被監護人信息表格進行填寫,其中包括身份證復印件和游戲帳號所屬信息。然后家長要填寫未成年人家長監護申請書、起訴保證書、授權書并手工簽字傳真至網游公司。家長還需提供申請人與被監護人的監護關系證明文件,而這一證明需要家長出示戶口簿或去公安機關受理后,會進行回訪,核實屬實后對孩子的帳號進行監督、限制,達到限制孩子網游的目的,每份材料都需要親筆簽字發至網游公司。 許女士覺得:“這樣一來需要花費不少時間,還涉及了我和孩子身份證等重要的個人信息,交給網絡運營商,我很不安心!痹S女士說,萬一這些信息泄露,對自己和孩子都會有不良的影響。她認為,像這樣的個人信息應交給作為第三方的政府相關部門保管,才會有效、安全。 ◎記者觀察 防沉迷新舉措各項要求細致 “網絡游戲未成年人家長監護工程”的主要內容為:網絡游戲經營單位建立專門的服務頁面,公布專線咨詢電話,開通專門受理渠道,介紹受理方式。家長需要了解、引導、控制孩子游戲活動的,由家長向網絡游戲經營單位提供合法的監護人資質證明、游戲名稱帳號以及限制措施等信息。限制措施包括:限制每天或每周玩游戲的時間長度,限制玩游戲的時間段,或者完全禁止。網絡游戲經營單位按照家長要求對未成年人的帳號采取限制措施,并持續跟蹤觀察,及時反饋該帳號的活動,為家長提供必要協助,制止或限制未成年人的不當游戲行為。 記者在多家網絡游戲網站上看到,“家長監護工程”的專區被設立在醒目的位置,專區里有詳細的申請步驟和相關信息資料。此項工程旨在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未成年人的網癮問題,幫助家長及時了解孩子游戲的進度和培養孩子良好的上網習慣。若遇到有嚴重網癮的孩子,家長可以通過網游經營商直接凍結孩子網絡游戲帳號。 ◎學生出招 心聲:沉迷游戲是“冤枉” “家長老以為我們打游戲就會上癮,其實我身邊真正沉迷游戲的人并不多,而且很多高手還是班里的前幾名哪!”對于家長盲目限制游戲時間甚至封號的行為,許多學生表示“冤枉”。 小張是某示范性高中的高二學生,平時學習十分緊張,課余他最熱衷的放松方式就是打游戲。 “平時不是作業就是補課,周末也是輔導班連著輔導班,本來就沒什么時間玩游戲,怎么沉迷?平時壓力這么大,大多數同學打游戲就是為了放松身心的。如果我爸爸把最后這個發泄的地方都堵掉了,我真的要爆炸了! ” 他覺得,自己已經快成年了,父母卻一直跟自己缺乏溝通。“他們看到我打游戲就像看到洪水猛獸一樣,老想關掉電腦,讓我看書去。雖然我也知道他們是為我好,但我還是會覺得很不舒服。他們老是在我進行到關鍵步驟的時候,催我關機看書去,這怎么看得進去。 ”而且,每當成績有點起伏,父母就會把責任推卸到游戲上,勸他少打游戲。 “他們真的太不了解我了。 ” 難道真的就沒有學生沉迷于游戲之中么? “有,但那真的只是極少數。他們大多都是成績很差的學生,家里也不會管的很嚴。 ” 對策一:14個小號“防萬一” 對于新舉措的出臺,那些酷愛網絡游戲的學生“老神在在”,早有對策。不少玩網游的學生透露,自己同一個游戲的帳號幾乎都在2個及其以上,不擔心“家長監護工程”給他們帶來的游戲不便。 “家長監管工程“和很多防沉迷系統一樣,都存在只是針對一個帳號進行限制,其他的帳號仍舊可以繼續登錄。即使是對每個帳號都有時間限制,注冊多個帳號也可以盡情享受網絡游戲。 已有幾年網游經驗的高二學生小吳說,他在玩游戲時,通常會多注冊幾個帳號,“這樣升級比較快,還可以把小號的寶石、裝備之類的送給大號,大號就所向披靡了”。小吳覺得,“家長監護工程”根本不會影響到他的游戲進程,“到時候最多給媽媽一個小號的帳號就好了,而且有幾個帳號我是用爸爸的身份證登記的,媽媽應該做不了‘家長’吧。 ” 最近,小吳又迷戀上了社區網站的“開心牧場”,為了快速升級他故技重施,申請了14個小號,他得意洋洋地說:“5個負責農場,3個負責牧場,3個負責搶車位,剩余的負責開心餐廳和釣魚。這樣不僅升級更快,還能 ‘防’家長監控。 ”他每天的上網時間幾乎都在忙碌于開心網的各項“事業”。釣魚、搶車位、開心餐廳、農場,他是一樣也不落下。為了加快升級速度,他還特地設置了手機鬧鈴,只要鈴聲一響,他就立馬開始行動收菜、停車忙得不亦樂乎。除此之外,小吳還監管了表哥表姐的帳號,幫著他們升級。 某中學一個班級的三個男生,經常在一起玩網絡游戲。他們也都看到了游戲網站上“家長監管工程”的專區,一開學就立即聚在一起商量起了對策,決定以后都登錄網絡游戲的英語界面,這樣父母看不懂就大大減少了他們申請家長監管的可能,再向身邊的親戚朋友多要一些身份證號碼申請多個帳號,這樣就不怕家長封號或者限制時間了。 對策二:買帳號不需身份證注冊 今年高一的小溫看到即將要出臺的“家長監護工程”,使他下定決心去淘寶網上買一個網游的帳號。他說:“本來還在猶豫要不要買一個帳號,現在決定去買一個。 ”小溫提到,像這樣的帳號不需要身份證注冊,而且“一上來就有很高的等級,不用廢寢忘食地去練級,就是有點貴。 ” 小溫透露,他有不少玩網游的同學都買過帳號,他說:“有些游戲需要身份證登記,我又拿不到爸爸媽媽的身份證,去買一個就可以玩了,買來的帳號媽媽也很難監控。 ”小溫覺得買個帳號,雖然要花不少錢,但是能讓他玩到自己想玩的游戲和逃避“家長監控”,還是很值得的。 在大型的網絡游戲中,有一種交易是玩家們比較熟悉的,那就是“帳號”的買賣,不同級別的帳號要價都不盡相同,低至幾十上至幾千元不等。這也就是為什么有些帳號會被黑客盜走的原因之一。買這些帳號的買家,一些是懶得練級又想等級高的人,另一些則是想要將買來帳號內的裝備、虛擬幣等轉接到自己的帳號。現在看來,這帳號生意又多了一群人,像小溫這樣為了逃避“家長監護”的未成年人。 ◎記者手記 多方合力“打好預防針” “家長監管工程”和很多防沉迷系統一樣都存在只是針對一個帳號進行限制,其他的帳號仍舊可以繼續登錄,一般只要用有效的成人身份證進行登記,防沉迷系統也就不生效了。還有各種暗地里的交易,像帳號買賣這樣的灰色交易的存在,讓家長能真正監控孩子網游,其實很難。更何況鮮有家長了解網游,不能做到 “知己知彼”,何以做到 “百戰不殆”? 現在各大網絡游戲的網站所設的 “家長監管工程”很少有人問津。各大公司為此項工程所設的電話專線也很少響起。到底如何讓 “家長監管工程”發揮最大的作用,真正幫助孩子遠離網絡游戲,依舊是一個難題。 若是說: “最了解自己的是父母”,那么 “最了解父母的就是孩子”,針對于父母的舉動,孩子們總會找到 “空子”,話說得好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毕胍⒆硬怀撩杂诰W絡,最好的就是在他沉迷之前或說是接觸之前 “打好預防針!边@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共同的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