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TechNews科技新報 在半導體芯片市場上,英特爾以往最大的籌碼就是制程技術領先對手,但是,2018年開始將大不相同。因為英特爾10納米制程的難產,到現在仍在使用14納米制程,這給了競爭對手一個好的追趕機會。因為有外媒報導,AMD的7納米制程芯片2018年就會出貨,正式超車英特爾。 根據《富比士》雜志的最新專文報導,內文提到了AMD、英特爾在新制程處理器上的進展。其中,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已經決定增加7納米制程的產能,用以協助AMD不僅生產GPU芯片,還包括7納米的CPU芯片,特別是Zen 2架構的新一代EPYC服務器芯片。 AMD的EPYC處理器已經在資料中心、單處理器服務器的市場上嶄露頭角,這部分業務本來是英特爾所寡占的市場。不過,AMD在某些情況下,因為可以提供更佳的效率,以及更好性能的情況下,使得AMD的EPYC服務器芯片已經在某些OEM廠商中脫穎而出。例如DELL-EMC、HP Enterprise及其他公司的產品上。預料,未來7納米制程的Zen 2架構的EPYC服務器處理器將會繼續擴展AMD的優勢,以提供市場更高的性能、更多的核心數,以及更高的效率的解決方案。 另外,在消費型的市場上,AMD也有顯著的核心數量優勢。例如,近期在高端市場上最近推出了第2代Ryzen Threadripper處理器,其12納米制程的Zen+核心數多達32個,硬是比相同等級的英特爾28核心處理器要多,同時相容于現有的X399芯片組,與英特爾較勁的意味濃厚。 事實上,盡管在技術指標上,英特爾的10納米制程技術確實很先進,電晶體密度要比臺積電、三星及格羅方德的制程都還要好。但另外一個事實上,即便AMD使用的7納米制程技術比不上英特爾的10納米制程技術,2019年英特爾仍將面臨AMD采用7納米制程技術的產品,來和自家14納米制程技術的處理器競爭,使得英特爾這次被超車可說是一個很大的打擊。 而面對這樣的問題,英特爾也在積極做出回應反擊。不過,迄今為止,英特爾只是承諾在Cascade Lake及Cooper Lake這兩代的處理器中使用14nm++制程、MCM多核封裝,并且預計在2018年底及2019年可以提供更多的核心而已。因此,可以預見的一段時間內,英特爾還是只能以14納米制程的處理器與AMD的7納米制程處理器廝殺。而英特爾要等到有新的武器上陣,恐怕也要一段時間以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