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經營重建核心一直聚焦在創新,而這也是過去日本對工程師與技術人員的要求,認為能做到獨創式創新的工程師,才是好工程師;然據日經新聞(Nikkei)網站報導,約從2016年開始,日本電機大廠如日立制作所(Hitachi)、東芝(Toshiba)、Panasonic、富士通(Fujitsu)等廠,都開始轉變方針。 帶動日本電機業者改變方針的理由,可以簡單歸納為物聯網(IoT)所帶動:比起創造全新技術產品,改良現有產品、或結合現有技術產品創造新用途,以利滿足客戶要求,在現在來說,會更重要。 比方日立的人才招聘標準,在2016會計年度(2016/4~2017/3)便大幅改變,增加行動力優于思考力的行動型人才,以及價值創造型人才錄用比例,目的是希望新人偏重于找出課題與市場,并自行提出解決方案的能力,這個招聘方針仍將延續到2018會計年度。 據羿戓信息了解到,Panasonic的CTO室技術人才戰略部、尖端研究本部、兼人事總務部部長中尾類表示,由于許多關鍵技術現在都在網絡上公開,對技術人員而言,這是容易從事挑戰的環境,在這環境中需要的人才,是為了替客戶創造價值而不斷探索創新,即使失敗也能短期內修正的類型。 而以IT系統與軟件為主的富士通更直接,因為不管是外部公開網絡、還是公司內的非公開網絡,都已有一堆程序代碼存在,雖然從零開始撰寫程序代碼的能力很重要,但該公司認為,能結合現有程序代碼并精簡化,讓既有程序發揮價值的能力,現在會更受重視。 物聯網應用多數僅需以現有軟硬件組合,便可滿足客戶需求,對客戶而言,商業價值并非新技術新產品,而是如何活用技術、產品、與數據。 不過,有一項技術不是活用現有軟硬件就能做到的,那就是人工智能(AI),而要活用物聯網收集到的資料又須以AI分析,因此日本電機廠在擴大編輯型人才的招聘同時,也要追加AI人才招募,Panasonic在2018會計年度便要招募培養300人,并希望盡快擴大到1,000人水平,開發自有AI技術。 日經引述中尾類的說法,過去電機廠錄取的人才大家教育背景相似的狀況下,價值觀與個性都會類似,有必要打破這狀況。有突破性思考,又能替客戶尋求解決方案的人才,將取代專注于單一領域研究的工程師,成為未來職場最重要人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