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源晶振通常都為四腳或四腳以上的腳位,內(nèi)置起振芯片,是一個完整的振蕩器,只要接通電源就可以起振,大類稱之為主動元器件。無源晶體的腳位通常都是四腳以下包含四腳,它的工作原理即是在一個反相放大器的兩端接入晶振,再有兩個電容分別接到晶振的兩端,每個電容的另一端再接地,這兩個電容串聯(lián)的容量值等于負載電容,請注意一般IC的引腳都有等效輸入電容,這個不能忽略。
有源晶振的頻率輸出一定要有某個波形作為輸出載體,波形的輸出也一定會伴隨著某個負載值。在實際使用中,波形負載也是晶振的非常重要參數(shù)目標(biāo)。挑選不妥的話,輕則導(dǎo)致晶振或別的模塊作業(yè)不正常,功用無法完成,重則損壞模塊甚至整機。 80%工程師使用示波器測試有源晶振波形的都會出現(xiàn)以下誤區(qū)——無源晶體輸出正弦波,有源晶振輸出正弦波或方波。如果有源晶振把整形電路(施密特整形)做在有源晶振里面了的話,輸出就是方波。但很多時候在示波器上看到的還是波形不太好的正弦波,這是由于示波器的帶寬不夠,由于方波的傅里葉分解為基頻和奇次諧波的疊加,帶寬不夠的話,高頻方波很容易看成正弦波。因為你只能看到其低頻諧波分量,所以顯示正弦波。完美的再現(xiàn)方波需要至少10倍的帶寬,5倍的帶寬只能算是勉強。(例如60M頻率的晶振,至少需要300M的示波器)另外也有可能是負載的問題,可以把探頭調(diào)整到*10檔。 晶振的輸出波形首要有三大類:正弦波、方波和準正弦波。 晶振負載首要有以下幾種: 1、正弦波:負載50歐姆或1k歐姆; 2、方波:N個TTL負載或N個PF電容; 3、準正弦波:10K歐姆并聯(lián)10PF電容。 示波器測量有源晶振的波形需要注意以下四點 一、需要足夠高頻率的示波器200MHz以上。 二、最好根據(jù)板子所用芯片找到頻率輸出檢測點,因為高頻晶振自身震蕩幅度極小,外電路的鏈接可能造成停振或者頻率改變。 三、需要確保探頭阻抗足夠大。 四、符合上面條件時可以探頭的外皮夾子鏈接公共地線,探頭在起振之后觸碰晶振一端就可以看到晶振波形。 晶振的運用范圍很廣,應(yīng)用于不同的產(chǎn)品要求都有所不同,晶體行業(yè)在幾年來也在隨著各種智能產(chǎn)品的橫空出世不但地發(fā)生改變,以滿足電子行業(yè)的市場需求,從以前的大體積插件轉(zhuǎn)變?yōu)槿缃竦某〕⌒唾N片晶體,精度越來越小,使產(chǎn)品變得更加穩(wěn)定。 來源:網(wǎng)絡(luò),如侵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