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于“中國制造2025”十大領域的新能源汽車,是否有“斷芯”之憂?經濟導報記者對此調查獲悉,目前車主更看重操控、續航等指標,芯片與之關聯不大。但作為出行的智能解決方案,長遠來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的確還需破除“芯病”。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經濟導報特約評論員白明認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仰賴的應該是中國半導體工業的整體提升,屆時不光車載芯片,國產電腦、手機芯片等都應該在國際上有一席之地。
車主更重視操控續航
“通過云服務系統,車主可以第一時間掌握車輛位置、實時車況等信息,也就可以遙控車輛出入庫、移位,遠程開啟空調等。”在新能源汽車經銷商、濟南乾盛汽車銷售有限公司新開的4S店內,資深銷售經理邰金龍如是向經濟導報記者介紹熱銷車型比亞迪宋DM。
顯而易見,“云服務”“遠程控制”等技術非常仰賴通訊技術,這或許就是最近通訊企業在汽車制造領域動作頻繁的原因。上月中旬,中興通訊旗下智能汽車有限公司在澳門發布了兩款純電動城市大巴,產品集成智能云化TBOX,還預留遠程控制等功能擴展;而幾天后,被戲稱為“華為汽車”的威馬汽車也開放預購。同屬“中國制造2025”十大領域,又在云服務、遠程控制等功能硬件上有積累,信息技術產業與新能源汽車跨界聯姻一點也不讓人意外。
然而,相關企業的“斷芯”之痛,以及中國集成電路產品的自給率還不到10%的現實,都為上述聯姻蒙上一層陰影。
不過短期來看,這種擔心尚屬多余。邰金龍表示,時下車主對新能源汽車的操控、續航等“汽車層面”性能的關注,遠甚于云服務、遠程控制等“附加功能”,所以即便“斷芯”,“估計受影響的只是附加功能,所以銷售方面不會有多大差別。”
在國網(山東)濟西新能源汽車商城,入駐商戶——奇瑞新能源汽車的總經理孫為眾,就將新能源汽車粗分為電池、電機、電控三大模塊。“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的核心,也是成本最昂貴的地方;電機次之;通訊芯片集中在電控模塊,所占成本比例并不高。”孫為眾告訴經濟導報記者。有數據顯示,目前芯片約占新能源汽車制造成本的10%。
孫的公司剛剛與某共享汽車平臺簽訂了1000輛新能源汽車的供貨協議,“他們之所以選擇我們,就是因為我們的電池好,續航里程高;電機好,操控性能佳。至于‘汽車層面’外的‘附加功能’,我們也不比其他品牌差。”他表示,新能源汽車首先是“汽車”,然后才是無線網絡終端。
“芯病”或將成為心病
在國網(山東)濟西新能源汽車商城內,知名人士試乘新能源汽車的宣傳畫隨處可見。而在“中國制造2025”《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章節中,亦有“掌握汽車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核心技術”的論述。就連更注重“汽車層面”功能的各品牌新能源汽車經銷商,也都不約而同地表示,“我們正在研發無人駕駛技術”。種種跡象標明,新能源汽車并不只停留在“汽車層面”。
白明認為,新能源汽車是集成了多種技術的平臺,“一方面是電存儲技術,涉及節能低碳;另一方面是互聯網技術,涉及信息化、智能化。”可見,作為“中國制造2025”十大領域之一,新能源汽車在國家層面的定義,并非單純的節能低碳汽車。
艾媒咨詢分析師李松霖認為,“互聯網將汽車從代步工具進化為移動智能終端,為出行提供更多的服務可能性。”邰金龍則稱,相比傳統汽車,新能源汽車更有成為移動智能終端的可能,“舉個例子,同樣是車載電腦已連接互聯網,傳統汽車要想實現遠程操控,還需要額外搭載一個系統,并安裝能夠同時轉方向盤和踩油門剎車的機械輸出裝置;而新能源汽車只需要加載一套電機控制程序便可。”
基于上述認知,互聯網巨頭紛紛涉足新能源汽車制造:蔚來汽車的A輪融資方即包含騰訊產業供應基金、京東金融、高瓴資本等,百度參與了威馬汽車的B輪融資,而阿里則在去年12月和今年1月連投兩輪小鵬汽車。
然而,無論是互聯網巨頭的參與,還是從“汽車層面”升華為移動智能終端,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前提,都應著眼于通訊技術的保障。
“造芯”才是核心競爭力
未來新能源汽車會不會飽受“芯病”折磨?受訪人士眾說紛紜,但都提到一個共識——必須掌握核心競爭力。
孫為眾認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核心競爭力是電池,“中國投身新能源汽車制造時間最早,起步最快,所以汽車電池制造水平,尤其是石墨烯在電池方面的應用領跑世界。”
“電池蓄電量是根基,但管控系統也很重要。”邰金龍表示,在新能源汽車電池管控系統方面,比亞迪已經能做到“全自采”,但不少其他品牌新能源汽車也在采購日韓等國產品,而且“與我國電池管控系統相比,國外系統一點也不差”。他認為,不能過高估計中國電池制造在國際上的領先水平。
白明認為,與已發展幾十年的芯片領域相比,電池領域的發展剛起步,“大家都在投入、研發,目前我國可以說正在領跑,但領先程度不像美國在芯片領域那樣分明。”
在治療“芯病”上,新能源汽車廠家的行動比想象的要早。早在2015年,比亞迪就與上海先進半導體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同打造igbt(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國產化產業鏈。到了2017年,比亞迪的igbt模塊已經能應用于新能源車用電動壓縮機、伺服控制等工業和汽車領域了。雖說igbt與通訊芯片有一定的區別,但中國新能源汽車廠家在“造芯”也是不爭的事實。
對于“造芯”,“中國制造2025”《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章節也提出了“突破關系國家信息與網絡安全及電子整機產業發展的核心通用芯片,提升國產芯片的應用適配能力”的目標。
白明提醒,“造芯”不應是單兵突進的舉措,“不是今天通訊芯片被斷就研發通訊芯片,明天車載芯片落伍就研究車載芯片,而是要通過頂層設計,整體提升國內半導體工業的水平。”他認為,整體提升見效很慢,可能數年都不會有突破性進展,但“長期來看,芯片制造的短板只有這樣才能補齊。”
來源: 經濟導報
深圳奧立科www.aureke.com/,www.aureke.1688.com;深圳辰馳電子www.chinco.c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