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充電器原理圖 電路說明市電經C1、L共軛抗干擾電路、D1~D4整流、BT扼流、C3濾波后形成310V左右直流電壓,經啟動電阻R1、R2加至脈寬調制IC1(TL3842F)⑦腳,IC1起振,從⑥腳輸出激勵脈沖,激勵V1(ZRFP750)場效應管,T初級線圈N1有脈沖電流,N2產生感應電流經D5、R4回授給IC1⑦腳供電,使IC1建立穩定的振蕩脈沖輸出。同時,在N3感生的電流經D7(BYW29)整流、C16濾波后輸出44V±0.3V充電電壓。 當輸出端接上被充電池(殘余電壓為32V左右)時,將輸出1.8A~2A的充電電流,在充電限流/恒流取樣電阻R8(1.5Ω)上的壓降大于(TC431)中2.5V基準比較電壓,使V3 K極電位降低,LED2(紅)發光,表示正在充電。 V5、R28、R26、R18等構成電壓監測電路,以保證不過充。由于開始充電時,被充電池電壓較低,而且在R18上的恒流充電電壓降較大,所以V5(TC431)的R端電壓遠低于2.5V,V5 K極電位較高,LED2(綠)不亮,IC2①、②腳間電壓很小,其④、⑤腳間內阻呈高阻抗,使IC1②腳(誤差放大器反相輸入端)的電位較低;①腳電位保持不變,所以⑥腳保持輸出脈寬較寬且較穩定的激勵脈沖,使T次級持續輸出額定充電電流。隨著充電電壓上升,當將要達到額定電壓(44V)時,由于V5的反饋作用.充電電流也有所下降,V5 R極取樣電壓高于2.5V,V5 K極電壓立即下降,使IC2①、②腳間電壓升高,④、⑤腳間內阻下降,IC1②、①腳電壓均上升,使⑥腳輸出脈沖寬度變窄,T次級輸出電流大大減小。此時.因R18上的電流減小,壓降變低,V3 K極電位升高,LED1熄滅;與此同時LED2因V5 K極電位降低而點亮,表示電池已充足,恒流充電階段結束,進入浮充(涓流)階段。此時,在浮充階段(約2小時)內隨時都可取用電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