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11月27日,中國工程院公布了新當選的18名外籍院士名單。比爾·蓋茨、英國皇家工程院院長安道琳、麻省理工學院校長雷歐·拉斐爾·萊夫、俄羅斯科學院常務副院長松采夫·康斯坦丁·亞歷山德羅維奇等國際科學“大咖”當選,讓人眼前一亮。 積水成淵,蛟龍生焉。外籍優秀科學家來華擔任院士,從一個側面印證了中國科技整體競爭力大幅提升、在創新領域由“追趕”逐漸變為“并跑”甚至“領跑”,所顯示出的吸引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天宮、蛟龍、天眼、悟空、墨子、大飛機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繼問世,核心電子器件自主率增至85%。 與此同時,我國科技體制改革不斷深化,著力破解科研與實踐“兩張皮”的問題,科技成果走向市場的通道日益暢通。中國正以更開放的胸懷、更自信的姿態,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科技創新,擴大科技開放合作。 此外,世界最快超級計算機、世界最大單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超導托卡馬克實驗裝置等一批在國際上領先的重大科研裝備接連落成,改變了過去我國科教基礎設施陳舊落后的面貌。日前,科技部又決定啟動國家研究中心建設,組建北京分子科學、武漢光電等6個國家研究中心。 越來越多的優秀外國科學家、科研團隊來華開展合作既是順應時代潮流,也是相中了一棵棵日益枝繁葉茂的科技梧桐樹。 值得注意的是,這18位新當選的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此前與我國科技界已有廣泛深入的合作,其中3位外籍院士工作單位分別為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重慶大學、鄭州大學。這說明他們的外籍院士身份絕不僅僅是一個頭銜。 毫無疑問,隨著中國科技實力日益提升,今后必將有更多外籍科技“大咖”來華開展科技合作,為我國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