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京報 易語驚人 當一個剛剛工作了三五年的清華計算機博士動輒喊出百萬人民幣年薪的時候,此刻,也往往正是泡沫高潮的時候。 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穿上棉。 據說,這句氣象諺語的意思是說:每當冷空氣南下與暖氣團產生交匯就會帶來秋雨,氣溫將變得一次比一次低,十場秋雨過后,人們就要穿上棉衣防寒了。 在我看來,人工智能大概也會如此,凜冬將至,中國創業者們必須做好不被凍死的心理和生理兩手準備。 縱觀美國人工智能六十年發展史,早已有過兩次凜冬。每一次凜冬前,美國學界、商界、政界、軍界以及投資界對人工智能的熱情恰似人工智能在今日中國的火辣。 歷史,往往驚人的相似。 鏡頭拉回中國,自然又有更勝一籌的別樣風情。 當一個剛剛工作了三五年的清華計算機博士動輒喊出百萬人民幣年薪的時候,當一家剛剛創業三五年的語音或人臉識別企業動輒喊出上億美元估值的時候,當出租車司機、快遞小哥、大樓門衛以及相親節目主持人都在高談闊論機器學習的時候,此刻,也往往正是泡沫高潮的時候。 事實上,比泡沫更可怕的是對泡沫的無視與無畏。 近日,在一檔節目中,當作為特邀評論員的我質疑一家初創人工智能企業的天價估值時,八零后創始人對我說了這么一句話:尊敬的李老師,啤酒沒有泡沫還叫啤酒嗎? 全場爆發出熱烈的掌聲!而這家初創企業的天使投資人在現場乘勢又補一刀:李老師,其實,泡沫的味道好極了,只是你沒嘗過而已。 問題是,我買啤酒只是為了喝泡沫嗎? 沒吃過豬肉不等于我沒見過豬跑,天使投資人當然會覺得泡沫的味道好極了,最早期的幾十、上百萬人民幣隨著泡沫的放大漸漸變成了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美元,誰能抵抗這種刺激的快感? 沒錯,泡沫的背后是投資人擊鼓傳花式的游戲,伴隨震撼人心一陣響過一陣的鼓點,估值就這么一輪又一輪地水漲船高起來。 心浮氣躁的遠不止這些初創企業,在人工智能全民高潮的大背景之下,各行各業的領軍人物都開始爭先恐后搶搭這艘不知去向的火箭,在各色高峰論壇上不談談人工智能都不好意思和聽眾朋友們打招呼。 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這波領軍人物前一陣子的必講話題叫大數據,而前前一陣子的關鍵詞則是萬物互聯。令人不得不驚嘆的是,每一輪相隔的周期似乎還沒有超過十八個月,摩爾定理似乎又萌生了一個新的版本。 但在我看來,無論是“互聯網+”、萬物互聯,還是大數據、人工智能,歸根結底還是取決于三個關鍵詞——算法、算力和數據,而這三個關鍵詞,歸根結底還是取決于三大關鍵技術——計算機、軟件和通信。 然而,一邊是人工智能的火熱,一邊是我國計算機、軟件等硬件設施尚未鋪展開來。罔顧本質,一味蒙眼狂奔,其結果可想而知。 所以,還是少談些主義,多解決些問題吧。 李易(上海社會科學院互聯網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