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小亮 1956年,一批年輕且富有遠見卓識的科學家們提出“AI”這一術語,其后幾十年間,對AI技術的探索始終停留于學術研究層面,其間還曾幾度因為遭到質疑而陷入停滯。而AI作為一種通用型技術為社會不同產業所接受則是近兩年的事,特別是2017年,以現實的商業需求為主導的新一輪AI復興,正讓AI成為全民關注的焦點。 凱文·凱利曾預言AI在未來將會成為一種可供人人購買的智能服務。目前來看雖然AI與商業的融合尚處于初期階段,但智能終端設備制造商對AI技術的探索,正讓這一預言逐步得到應驗。最典型莫過于智能手機行業,華為已發布AI芯片麒麟970和首款AI手機Mate10,三星正加大對AI芯片投資力度,蘋果則明確表示旗下產品未來將作為AI的主要平臺。在愈發激烈的商業競爭帶動下,AI產業迎來新一輪復興。 人工智能為何會在2017年爆發? 正如美國的計算機科學家克里斯·哈蒙德所言,“過去AI技術達不到要求,并不是因為設計不足,而是欠缺技術發展所需的基礎和環境。”2017年對于AI的發展而言是一個特別的年份,決定AI智慧水平的兩大要素——數據和算法,在這一年中均獲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加之大規模商業需求和資本力量的推動,為AI發展營造出絕佳環境。 每一個AI系統背后都有一個龐大的數據庫支撐,作為AI技術的基礎,數據在過去幾年中隨著智能手機等終端設備在全球范圍的普及,進入大規模爆發期。GSMA調研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移動用戶數量已達50億,每臺設備平均每天產生1GB的數據。此外,物聯網產業的發展速度同樣驚人,Gartner的調研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物聯網設備數量達到84億,預計2020年將增長至204億。鑒于物聯網產業在2017年的大規模商業化應用,業內將2017年視為真正的物聯網元年。 應該說2017年是數據大規模爆發的一個節點,這些數據為AI技術的發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基礎。而在數據之外,機器算法在2017年也有了驚人突破。谷歌的AI系統AlphaGo在2017年5月份戰勝人類圍棋冠軍柯潔是個標志性事件。AlphaGo相較于此前的博弈型AI,最大區別就是采取了全新的算法,如計算機博弈技術蒙特卡洛樹搜索,由策略網絡和評估網絡構成的深度神經網絡,以及機器的自主學習和強化學習能力。全新的算法為AI技術發展帶來突破性進展。 AI與商業的融合在2017年也變得空前頻繁,全球科技公司一致將AI作為下一步發展方向,應用AI技術的產品逐步被推向市場。與此同時,AI也喚起了資本市場的熱情,大量資本的注入最終讓2017年成為AI新一輪復興的引爆點。 智能手機產業帶動新一輪AI復興 從本質上看AI就是對人類大腦和思維方式的模擬,人類探索AI的最終目的是讓AI服務并造福于人類。那么首先AI要足夠了解人類,前提就是通過不同的傳感設備最大限度獲得人類數據。從全球范圍看,目前最為普及、使用頻率最高、產生數據量最大的個人終端設備就是智能手機,因此隨著智能手機產業進一步加大對AI技術的投入力度,AI有望迎來進一步的發展。 事實上智能手機廠商早在十年前就開始著手布局AI,按照不同的探索方向可劃分為三個主要階段: 一、AI技術在軟件層面的應用。蘋果公司早在2007年就以2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Siri,并于2011年以語音助手的形式首次將其應用于iPhone 4S,三星則緊隨其后在旗艦機型上加入了語音軟件S Voice。目前類似語音助手在各大手機品牌旗艦機型上的應用已經十分普遍,盡管嚴格來說,語音助手主要是對語音和語義識別技術的應用,不能稱其為真正的AI,但卻是智能手機廠商對AI的一次重要探索; 二、AI技術與手機系統的融合。2016年,智能手機廠商對AI的探索更進一步,榮耀發布的榮耀Magic首次將AI技術與手機系統相融合,被業內視為首款AI手機。其Magic Live系統通過對使用環境和生活場景的感知,對用戶需求做出預判并給出合理建議,在某些特定場景下系統會自主下達指令,如當用戶進入光線較差的環境時,手機會自動打開手電筒為用戶照明。從對手機行業的影響來看,榮耀Magic的發布顯然是智能手機向AI手機演變過程中一起標志性事件; 三、軟件、系統、硬件與AI技術的全面融合。2017年7月,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透露華為將發布全球首款人工智能芯片,并稱“AI不只是語音助手”。9月份,華為自主研發的全球首款AI芯片麒麟970如期而至,并被應用至隨后發布的旗艦機華為Mate 10上。AI芯片+基于Android8.0定制的全新智慧操作系統EMUI8.0+語音助手等軟件,共同構成了這部真正意義上的AI手機——華為Mate 10,這也是迄今為止AI與手機融合最為緊密的一次嘗試。 華為之外,三星和蘋果兩大智能手機廠商同樣對AI技術十分重視。三星不斷加大對AI的投資力度,去年投資了AI初創企業Vicarious,前不久又投資了一家中國的AI初創公司深鑒科技,外界一致認為三星此舉是為在推出AI芯片做準備。而蘋果高層則于不久前表示,未來將把旗下移動設備作為AI的重要平臺,不出意外的話,即將上市的iPhone X將成為蘋果AI技術的首秀之作。 近日又有消息傳出,稱即將發布的榮耀V10將繼華為Mate 10之后再度搭載AI芯片麒麟970,而榮耀V10的發布時間或為10月5日,這個時間與iPhone X正式發售時間僅相隔兩天。這從側面反映出手機廠商圍繞AI技術的競爭逐步加劇。顯然,對于AI技術的發展而言,商業競爭是件好事,AI將在技術競爭中迎來復興。 AI技術走出概念階段趨向普惠化 三個月前,專注于信息技術研究和分析的Gartner公司發布了2017年度新興技術成熟度曲線,Gartner認為未來10年,人工智能將變得無處不在。這個預測與凱文·凱利的判斷基本一致,未來人工智能有望成為一種可購買的智能服務,全面走向消費級市場。 如果按照目前的發展趨勢,預計未來三年內,全球智能手機市場有望完成從智能手機到AI手機的換代,換句話說,AI手機將成為人手一部的移動終端設備。而在智能手機市場之外,許多產業也加快了對AI技術的融合速度。例如在金融投資領域,人工智能已經顯示出取代人類專家顧問的跡象。沃爾瑪等零售業巨頭也開始將AI機器人投放至賣場,提供導購等服務。百度的AI系統度秘也曾與肯德基餐廳合作提供智能點餐等服務。 不久前華為輪值CEO徐直軍在一次演講中表示,人工智能在未來20年要做到像人一樣是很難,但在具體窄的業務上能夠達到人、甚至超過人的表現。事實上AI已經在某些領域超過人類,譬如從理論上來講,采用AI技術的無人駕駛汽車比人類駕駛要更為安全。再比如金融業,蘇格蘭皇家銀行就曾宣布用智能投顧取代500名傳統理財師的工作。可以預見,AI未來將會全面滲透至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 普惠化和實用化是AI未來發展的兩個重要方向。作為一種通用型技術,AI正在越來越多的社會領域發揮作用,以現實商業需求為主導的市場,讓AI開始走出學術研究范疇,成為一項讓人人受益的普惠科技。在AI發展史上,2017年是應該被記住的一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