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1月31日 09:43 來源:大洋網-廣州日報 大家都說2010年會是新能源車的元年,在這一年里,新能源車將有“井噴式發展”。可2010年都過完了,別說“井噴”之勢沒看著,就連星星之火也未打著。從國際上來看,從哥本哈根會議到坎昆會議,對環保話題的討論從來沒閑著過,但成效甚微。從國內來看,不論是政府,還是汽車企業都在尋求新能源汽車生存之道,但是否達到了預想的效果,卻反應不一。但不論如何,即便是電動車時代依舊遙遠,我們依然在奮斗。 專題文/陳鑫欣 最妥協: 坎昆會議總算不只是吵架 2009年歲末,“雷聲大、雨點小”的哥本哈根會議是一次徹底的失敗。開會前,它被譽為是“拯救全人類的最后一次機會”,可直到會議結束,各國首腦也沒能針對氣候問題談出個所以然,一通瞎吵之后草草散場。在此會議中,全球首腦唯一一致的看法是:我要環保,但更要發展。環保?那是別人家的事兒。 2010年,墨西哥灣原油泄漏、中石油大連海域污染等事件讓大自然憤怒不已,于是大自然對人類的報復絕不手軟。2010年,全球各地發生了太多離奇的災難:中國甘肅舟曲特大泥石流、歐洲多國千年極寒、各種動物離奇死亡……2010年歲末,繼承“拯救人類最后機會”的墨西哥坎昆氣候大會,全球首腦終于開始務實。最終在各國的妥協之下,《京都議定書》和《公約》的兩個工作組分別達成了具有法律效力的協議,即《坎昆協議》,聯合國主導的多邊談判機制得以繼續。 最給力: 購節能汽車補貼細則推動小排量車 2010年,中國政府在推動汽車行業節能減排方面“功不可沒”。最有用的政策,非《“節能產品惠民工程”節能汽車(1.6升及以下乘用車)推廣實施細則》的出臺莫屬。2010年5月26日,中央財政對購買發動機排量在1.6升及以下、綜合工況油耗比現行標準低20%左右的汽油、柴油乘用車(含混合動力和雙燃料汽車)的消費者按每輛3000元標準給予一次性補貼。 于是,但凡產品線里有1.6L以下排量車型的廠商都樂開了花,那些沒上榜的廠商都削尖了腦袋要往里鉆,廣告更是忽悠著消費者往小車堆里看,這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刺激了1.6L以下排量的小車銷量激增。如果誰再說咱中國政府沒為節能減排作貢獻,就沖這條都說不過去。 最科幻: 電動車補貼很不靠譜 不過,也不是所有針對“節能減排”的政策都那么靠譜。2010年6月,《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試點財政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出臺,確定在上海、長春、深圳、杭州、合肥5個城市啟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工作。《通知》明確,中央財政對試點城市私人購買、登記注冊和使用的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和純電動乘用車給予一次性補貼。 不過,這條政策可真不怎么“給力”。來看看2010年中國市場上新能源車銷售數量吧:[url=http://car.auto.ifeng.com/brand/10007]比亞迪[/url]包括給深圳的哥們提供的100輛e6純電動在內,共銷售了約150輛電動車;混合動力方面,包括比亞迪、長安、[url=http://car.auto.ifeng.com/brand/10042]奇瑞[/url]、[url=http://car.auto.ifeng.com/brand/20016]豐田[/url]在內的多個廠家,2010年混合動力車總銷量也不超過1000輛。 此外,新能源汽車私人補貼政策,名義上是針對消費者補貼,但廠商卻是補貼資金的直接承受人,車價是由廠家定,提高車價再把補貼補給你,消費者就等于吃了悶虧。 由此看來,這一步走的只怕是“水上漂”,“科幻感”十足不說,對電動車的未來更是盲目憧憬。 最實際: 從公共交通系統的“電動化”開始 事實上,企業對政府補貼個人購買新能源汽車的做法也不甚“埋單”。盡管沒有任何一個企業明說,但他們推廣新能源車的做法卻驚人一致——進軍公共交通系統。 2010年,細心的消費者會在各個不同的市場發現同一個現象,那就是公交車、出租車出現了一些不同的面孔:在廣州,亞運會期間,60輛由上汽南專牽頭研發的采用氫氣為燃料的燃料電池觀光車在廣州亞運城媒體村和運動員村進行示范運行,廣州首條純電動車公交線路投入中山紀念堂-大學城之間運營,26輛純電動公交車為市民服務;在深圳,近600輛比亞迪純電動車e6加入了出租車隊伍;在上海,世博期間包括燃料電池汽車、純電動汽車、超級電容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等新能源汽車大軍,共計1300余輛,浩浩蕩蕩地行駛在申城街頭;在長沙,1000輛比亞迪K9純電動客車在巴菲特和比爾·蓋茨的見證下,即將為長沙市民服務…… 可以看到,在如何推銷新產品的策略上,企業遠比政府來得實際,在最短時間內用最少的成本讓最多人感受到新產品的魅力,這是企業對新能源車推廣的宗旨。 最跟風: 四大能源巨頭齊“觸電” 雖說國家對于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其方向引導作用大于其實際效果,但能源巨頭們可沒有放過這個發財的好機會。南方電網、國家電網、中海油、中石化等能源巨頭紛紛聞風而動,對電動車基礎配套設施建設表現出了強烈的興趣:南方電網搶得頭籌,2009年年底,南方電網建設的深圳大運中心站和深圳龍崗和諧站兩個充電站以及134個充電樁已建成并投入運營,成為國內最早建設的大型充電站;2010年中,國家電網已經在上海、天津和西安等城市展開電動車充電站建設試點;而中石化則占據京城,跟競爭對手們“通力合作”,預計到2012年,北京市將推廣3萬輛私人電動乘用車,并配套建設充電站100座以及3.6萬個電動車充電樁;中海油也與中國普天合資成立了普天海油新能源動力有限公司,專門運營電動汽車能源供給網絡。 這么看來,要說2010年是 “新能源車”元年,尤其是電動車元年,似乎也不為過。在這一年里,不僅政府在頒布各項利好政策,企業們也聞風而動,扛起新產品挺進市場的大旗;而此前最叫人擔心的基礎設施問題,也有能源巨頭們鼎力相撐——當然,這一切都在進行當中,至于電動車井噴式發展的“元年”,又往后推了兩年,2012年,電動車的元年會如期而至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