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工程師一定要掌握底層細節? 作為一個電子設計工程師,要始終保持競爭力真的是一件非常非常困難的事情。原因之一就在于電子技術知識的快速更新。有一次,我在網上看到一個關于工程知識半衰期的概念,這引起了我的興趣。 這篇文章聲稱電子設計工程的工程知識半衰期為兩年左右。這就是說,作為一個電子設計工程師,現在所掌握的知識中有一半會在兩年內就過時。而到10年之后,這些知識中只有3%還仍然能用!這真叫人膽戰心驚!想想一個電子工程師從大學開始學習工程知識開始,就面臨著被知識淘汰的危險。技術發展越快,個人的競爭力似乎變的越弱。 對于工程知識半衰期到底是多長,并沒有權威數據顯示。但是,一般普遍認為工程知識半衰期為2-8年。這樣一來,盡管我們對于半衰期的準確時間范圍存在爭議,但可以確定的是,作為電子工程師,我們的知識正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減少。我們唯有做點什么才能應對這一問題,否則我們存在的價值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慢慢降低。 最好的辦法似乎是不斷的學習新的技術,新的知識。只要我們能夠跟上最新的芯片發展和技術發展的步伐,我們就能不斷維持我們的價值。但這是我們唯一需要做的嗎?還是另有其他的選擇? 這里有一個討論,關于高級設計工具對領域專家和細節設計師角色的影響的爭論。爭論的焦點集中在“高級設計工具正在增加領域專家的影響并取代細節設計師的工作”,其中部分爭論圍繞著“高級設計工具解決低級的運行問題從而將領域專家從必須了解底層的設計束縛中解放出來”的觀點而展開。事實上,存在一種極端情況,即設計師甚至可能對有關底層的細節一無所知。這讓我不禁想問:我們何時才能拋卻細節? 變革的最大障礙是知識。如果我們抱著已經過時的知識不放,就會限制自己發現顛覆性技術、利用其優點的能力。也許是時候放棄那種“我們牢牢掌握的知識擁有某種內在價值”的觀點了。 對于有細節偏好的工程師來說,多多少少都會對自己在日常工作中使用和管理復雜信息的能力感到自豪。這種想法如此根深蒂固,使得我們如果設計某些系統而不知其內部工作原理就好像是在欺騙似的。但如果考慮到我們知識的有效期正在不斷縮短這一事實后,我們就會知道,許多時候真的不值得花時間去掌握一些價值短暫的知識。雖然作為工程師來說也許會對這種觀點感到格格不入,但我們確實需要逐漸接受“我們不再掌握細節”這一現實。 可是另一方面,有人會認為我們牢牢掌握的知識就象是武功中的內功一樣,是系統設計的基礎。一個不懂細節的工程師,即使擁有高級的設計工具,也不能夠設計出好的產品來,而且日常的經驗也告訴我們“千里之堤,潰于蟻穴”。電子工程師必須要掌握底層細節。 不過這種觀點在今天這個知識爆炸的年代也許得先放一放,沒人愿意糾結于底層的細節而被快速發展的新技術淘汰。想想那可怕的工程知識半衰期吧,拋卻細節也許是另一種得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