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和信息化記者 馮慶艷 目前我國的芯片產業發展如鯁在喉,離邁過資金、技術、人才三道坎兒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在2010年“中國芯”頒獎典禮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了一組數據,讓人們對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速度咋舌。 “2000年,我國的集成電路產業規模是186億元,到2009年規模已經過千億元,而預計2010年則可達到1440億元。”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司長肖華宣布。 同時,某咨詢機構數據顯示,經過10年的發展,中國本土芯片廠家從2000年的76家猛增到2010年的532家。 中國正在成為一個巨大且高速增長的芯片消費市場,這是芯片產業十年發展的“大躍進”。它有挾市場以令產業的能力嗎? 另一組數據卻打破了這個夢想。某咨詢機構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的芯片企業收入規模超過1億美元的還不到1%,只有14%的中國芯企業收入規模超過1億元,而85%的中國芯企業收入規模還沒有突破億元大關。 賽迪顧問[0.50 0.00%]芯片行業資深分析師李珂告訴記者,10年前,我國90%以上的芯片嚴重依賴進口,十年后的今天,我國幾乎100%的PC處理器、80%以上的手機處理器仍嚴重依賴海外。 且歌且泣且前行 2000年的那個初夏,國務院頒發了被現在人們所說的“老18號文”,即《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中國芯”工程在一片沸騰歡呼聲中啟動。 經過了10年的發展,我國成為全球第三大IC設計企業聚集地。 眾多的半導體業內專家卻指出,市場是壯大了不少,我們的半導體企業也確實進步了很多,但是在這么大的市場中,中國的芯片產業存在的劣勢以及如何與國外同行相競爭,卻是中國芯企業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集成電路產業鏈包括芯片設計、制造業、封裝測試三個環節。中國軟件[23.00 1.37%]測評中心測試工程師宋世博向《中國經濟和信息化》記者介紹,目前,我國企業多集中在封裝測試這一最低端的環節,企業小而散。而芯片核心技術的應用都在芯片設計和制造兩個環節上,在這兩個環節上,我國只能生產一些技術簡單的芯片,應用于MP3播放器等科技含量低的產品上。 據中國海關公布的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集成電路進口總量為1462.3億塊,進口額為1199億美元,出口量為566.1億塊,出口額為233億美元,逆差達到966億美元。 “核高基”高端通用芯片實施專家組組長魏少軍在《中國集成電路設計業發展面臨的形勢與機遇》中指出:“國內IC設計市場嚴重依賴進口,是全球第一大的集成電路消費市場。” “美國、日本以及我國臺灣地區等的半導體產業有著獨特的優勢,比如美國的優勢是技術領先,日本的優勢是有大型系統廠商(OEM)支持,我國臺灣地區的優勢是規模效應和成本優勢,中國大陸芯片設計企業的優勢卻無從談起。”某業內人士說。 該人士指出,我國芯片設計公司只顧低頭拉車,不知抬頭看路,它們很難理解、把握客戶和市場的真正要求,設計出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來。 三道坎 “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我們的信息產業大廈就如同建立在沙灘上。” 原科技部部長徐冠華曾于2005年為中國IT產業的“芯”病發出如此感嘆。然而5年過去了,截止到2010年,我國的芯片核心技術仍然是一個問號。 專家認為,由于芯片技術特殊的敏感性,彌補芯片制造核心技術的差距主要得靠自己。據介紹,國際半導體巨頭的投資一般是獨資的,又多為技術含量較低的勞動密集型代工線,我們很難從中學到先進的半導體加工技術。 其次是芯片設計能力和IP核(一組擁有知識產權的電路設計的集合)設計能力不足,嚴重影響到了代工業的發展,而沒有設計的制造不過是“賺點可憐的加工費”而已。 李珂卻認為,目前大陸本土芯片廠商所提供的芯片僅滿足了大陸市場需求的19%,可發揮和拓展的市場空間仍然很大。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在制造環節,芯片業的產業利益劃分已經基本完成。到目前為止,世界芯片巨頭英特爾在中國的大連、上海、成都等地建立了芯片工廠或測試封裝廠。 中國芯片龐大的市場需求帶給我國芯片企業的只是望梅止渴,只能眼睜著自己的市場被別人搶去。而芯片設計這個集成電路產業發動機一樣的環節,其現狀更加劇了產業發展的矛盾。 發展任何產業,資本永遠是繞不開的主題。工業和信息化部軟件與集成電路促進中心主任邱善勤指出:“芯片設計的資金門檻越來越高。例如,一條65nm生產線的投入需要25~30億美元,32nm 生產線就要提升到50~70億美元,而22nm生產線的投入將超過100億美元。開發一款45nm芯片的總研發成本達到6000萬美元左右,32nm芯片的研發成本在7000萬美元左右,到28nm時會飆升到1億美元,而開發16nm芯片,則可能需要1.5億美元到2億美元的投入。” 事實上,2002~2005年,國內芯片設計業的高速發展,僅僅是得益于那段時間國內風投的活躍。但受困于目前國內芯片設計整體回報不佳,前幾年熱情高漲的風投已不再積極,更有許多風投在芯片設計公司初步成功后選擇套現撤出,國內芯片設計公司的壯大愈發困難。 “我們并不需要散沙,我們需要大浪淘沙。” 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芯片設計分會理事長王芹生說,目前的500多家公司需要減少到50家,中國芯片設計業才能強起來。 但現實是,發生在國內公司之間的兼并案例幾乎為零,少數涉及到兼并活動的國內公司也是被國外公司收購。TD-SCDMA芯片領先廠商凱明的倒閉更讓人心痛。就在其倒閉的當天,大唐等公司便派車堵在凱明門口搶人,他們了解凱明技術的價值,但是凱明寧肯破產也不愿選擇被收購,甚至還拒絕了展訊在最后時刻提出的收購其知識產權的請求。 目前我國的芯片產業發展如鯁在喉,離邁過資金、技術、人才三道坎兒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