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8年1月投放第一代機型的兩年零九個月之后,美國蘋果公司再次發布了超薄型筆記本電腦“MacBook Air”的新機型。新機型不僅進一步追求超薄,而且價格大幅低于原機型。此次升級換代究竟采用了什么技術做支撐?——《日經電子》通過拆解新機型探詢了其中的奧秘。 蘋果時隔兩年零九個月對“MacBook Air”進行了全面改進(表1)。第一代MacBookAir是2008年1月面世的超薄型筆記本電腦,最薄部分為4.0mm,最厚部分為19.4mm,當時因其超乎尋常的超薄厚度而震驚了世界。 2010年10月上市的新機型最薄部分為3.0mm,最厚部分為17.0mm,進一步實現了薄型化。而且,不僅提供與第一代機型一樣配備有13英寸液晶顯示屏的機型,還備有屏幕小一圈的11英寸機型。11英寸機型約重1060g,重量比第一代機型的約1360g要輕。售價方面,11英寸機型為8萬 8800日元起,大幅低于最初以22萬9800日元起價的第一代機型。 個人電腦市場的劇變為改型契機 蘋果公司決定全面改進MacBook Air的背景是因為個人電腦行業的格局發生了戲劇性變化。即以臺灣華碩電腦(ASUSTeK Computer)推出“Eee PC 701”為開端的上網本的興起。 2008年1月蘋果推出第一代MacBook Air時,個人電腦的主流還是配備大尺寸液晶顯示屏的高功能筆記本電腦。之后上網本憑借其低價格、尺寸小的優勢,迅速擴大了市場份額。目前,雖然這種勢頭稍有減緩,但上網本仍占筆記本電腦整體銷量的20%,在市場上獲得廣泛認同。 在用戶需求發生巨大變化時面世的MacBookAir第一代機型,消費者給出的評價是“雖然輕薄攜帶方便,但價格較高”,因此上市后被迫陷入苦戰。在 2008年1月下旬舉行的結算說明會上,蘋果還充滿了對第一代機型實現開門紅的自信,稱“到目前為止,訂單情況極好”,而之后的銷售情況證明了該公司錯誤估計了市場走勢。 11英寸機型暢銷 新款MacBookAir便是為解決第一代機型存在的上述問題開發而成的。 “銷售勢頭良好。其中,購買11英寸機型的人占絕大多數”(大型家電量販店)。盡管新機型已上市兩個多月,但消費者目前仍對新款MacBook Air興趣很高。價格低于10萬日元,存儲裝置采用SSD(solid state drive,固態硬盤)后啟動速度加快,估計這些都是刺激消費者購買欲望的因素。在實現薄型輕量化的同時,能夠確保與第一代機型同等以上的電池驅動時間也是一大關鍵。 意在打動用戶心弦的新機型起到支撐作用的技術是什么?《日經電子》在技術人員的協助下,拆解了Mac-Book Air的11英寸機型,探尋了蘋果公司所采取的改進措施(圖1)。結果發現,新機型在構成部件的選擇及基板的設計等方面,與第一代機型大不相同。 圖1:MacBook Air“MC505J/A”的主要構成。用來固定殼體下部底面的螺絲為星形特殊產品,打開并不容易。第一代機型采用的是普通的十字螺絲。 新機型的外觀沿用了第一代機型的設計。沒有安裝以太網端子及光盤驅動裝置等,仍跟原來一樣強烈突出了“隨大流設計時無法實現的”(某電腦企業的商品企劃人員)個性化。 另一方面,USB端子則由第一代機型的1個增加到了兩個。蘋果對第一代機型中用戶不滿的部分作出了讓步。13英寸機型還新增了SD卡插槽,可輕松讀入照片或視頻。 舍棄多余的部件 為了實現低于10萬日元的價格,蘋果采取了成本削減措施,其關鍵在于功能得到了徹底的取舍。擰下極小的特殊星形螺絲打開內部分析后發現,新機型采用了以大膽取舍為宗旨的設計思路。 值得關注的是,新款去掉了第一代機型配備的鍵盤背景燈及紅外線通信功能等“奢侈品”。采取的特別措施是,通過在鍵盤側面配置5個LED,并在鍵盤下面鋪設導光板,來使按鍵發光。 選擇部件時,并沒有為追求性能而采用最新產品,而是積極采用了價格合適又容易采購到的部件。微處理器就是一個代表性例子。雖與第一代機型相同,仍采用美國英特爾的“Core 2 Duo”,但第一代機型配備的是工作頻率為1.6GHz的產品,而新機型(11英寸產品)卻采用了1.4GHz的產品。某知名企業的技術人員感到十分驚奇,“使用性能比改進前的機型還低的微處理器需要很大勇氣”。此次選擇該微處理器還有散熱措施方面的原因,這一點將在以后介紹。 液晶顯示屏方面,沿用了第一代機型配備的以TN(twisted nematic)方式驅動的產品。雖然TN液晶一般存在視角較窄的缺點,但與“iPhone 4”等配備的IPS(in-place switching)式產品相比,采購價格較低。 部件的通用化也是新機型采取的措施之一。比如無線模塊及圖形處理器(GPU),就采用了與蘋果的筆記本電腦“MacBook Pro”相同的產品。此外,還采用了與“MacBook”及小型臺式機“Mac mini”相同的音頻IC。 此次還降低了單個部件的價格。SSD使用的NAND閃存就是一個代表性例子。2010年10月,32Gbit(4GB)閃存的批發價格為5美元左右。而2007年春季8Gbit(1GB)閃存的價格約為7.4米美元,由此可以推算出,單位容量的單價在3年半內降到了原來的1/6左右。另外,因蘋果是 “全球最大的閃存消費企業”(蘋果CEO史蒂夫·喬布斯語),因此可通過大量訂購來降低采購成本。 不過,針對新機型實現了低于10萬日元的價格,有意見稱“部件廠商肯定被殺價的難受無比”(某部件廠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