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 王云輝 2009-10-13 東京新宿街頭,聞名遐爾的消費天堂,與其它地方的最大不同是什么? 答案是:你能隨時通過手機,尋找最適合你的消費。 在這個繁華的街區,你可以在街頭隨意地找到各種免費的情報雜志,里面的每一條信息,都印有一個小小的二維碼標簽,只要用手機一拍,就可以直接連接到商家的網站或撥打電話。 這只是已滲透到公眾生活的日本3G應用之冰山一角。 與 3G剛開始商用的中國相比,總人口為1.27億的日本有超過1億人已經使用3G,覆蓋率高達94.8%。手機已經不僅是一個通話的工具,導航、電視、購物、游戲自然不在話下,買東西時,手機一刷就可以進行最高不超過1萬日元的小額支付,甚至在跑步時,手機也能計算統計步數、距離以及消耗的卡路里。 那么,日本的哪些經驗值得我們借鑒? 不得不承認,中國和日本通信市場有巨大差異。日本2G已經全面退出市場,而在中國,不同區域之間的環境差異令市場極為復雜;日本手機仍是由運營商統一定制,中國則由運營商主導,社會渠道和山寨市場割據;推動日本手機視頻、動畫產業繁榮的色情內容產業也是中國無法復制的。 但除此之外,仍有可以拿來的他山之石。 早在2006年,NTT Docomo的一位負責人聊天時就曾對筆者表示,2G與3G并不是用戶習慣培育的根本障礙,3G只帶來數據業務的提高,對傳統的圖鈴下載等增值業務并不會帶來巨大提高,日本的手機銀行、手機錢包、手機證券等業務,其實早在2G時代就已經成熟。 在高通日本市場推廣與業務拓展高級總監Takayuki Nozaki看來,日本增值業務得以高速成長的一個關鍵在于,運營商的數據資費策略。 2003 年,KDDI在推出3G時,就推出了對應的收費套餐,同年11月提供數據資費封頂,次年8月推出雙重封頂策略,并延用至今。根據這一政策,用戶每月只需要支付390日元(約合人民幣30元),即可使用不超過3720個包(1個包為128字節)的數據流量,如果超出,則每個包支付0.105日元,當用戶使用量達到或超過42000個包,包月費用均為4410日元。目前,日本各大運營商基本上都是使用類似的封頂數據資費。 此舉促進了用戶大量使用手機應用。在Docomo為3G推出包月制時,用戶每天上網的點擊次數就從4.9次激增到了44次。 而在中國,運營商仍在擔心,包月資費有可能對網絡資源和后續市場策略形成沖擊,并帶來通道化風險。所以直到現在,流量費仍令大多數用戶望而生畏,用戶一不小心超過套餐就多花上百元的事例屢見不鮮。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是,在推動增值應用時,運營商與其他產業的跨行業合作。比如時下時髦的物聯網概念,其核心正是通信技術對傳統行業的融合改造,在這一過程中,諸多問題遠非運營商獨力所能解決。由于各行業強烈的“地盤”意識,跨行業的協作經常牽扯出難以預期的利益矛盾,此前北京、上海等地的手機信號進地鐵就是一例,因此跨行業合作往往只能依賴于政府的強勢撮合,這卻并非可規模復制的持續發展路徑。 另一個例子是手機錢包。也是由于這個原因,該業務至今只在國內極少地區獲得進展。 而在日本,為了推動手機錢包業務,Docomo專門與Sony、東日本鐵路公司合資成立FeliCa網絡,與三井住友金融集團合資成立三井住友信用卡公司,但即使如此,推出之初,很多商家仍不愿購買其信息讀取設備,無奈之下,Docomo不得不投入巨資向眾多商家免費贈送安裝,并從2005年開始,為所有手機搭載相關芯片,才令日本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真正意義成功的手機錢包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