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Raymond Su 譚健,IEEE 高級會員,入選美國Strathmore名人錄,并擁有16項美國功率器件結構及電源信息管理電路方面的專利,其中有10項正在申請中。他在美國讀博士時是做功率器件結構工藝研究的,研究如何在SiC材料上實現高功率大電流的MOSFET。1998年博士畢業后進入了貝爾實驗室,當時的貝爾實驗室敗落得只剩下核心、計算機和通訊三大實驗室共1200來人,與輝煌時期的1萬多人不可同日而語,這時諸如研究如何在100年后實現與外星進行通信這樣獨特的項目是不可能拿到資助的了,而由于他所在核心實驗室在為朗訊當時的電源管理模塊部門做相關研究,因此他還是能夠領到每年30萬美金的研究經費。 而他真正的IC之路可以從貝爾實驗室說起,因為他在貝爾實驗室面臨這樣一個革命性課題:如何令功率器件的頻率提升5倍而使其轉換效率不降低?因為就電源/功率器件而言,頻率上去了,可以相應減小周邊的電容電感,但是開關損耗的增大,效率也不得不降下來。譚健遂后以2年多的時間攻破這個功率器件的瓶頸,然而 2001年時值全球電信泡沫破裂,朗訊無力繼續資助貝爾實驗室,因此他與人合伙出來創立了美國Enpirion公司,核心技術則來自他在貝爾實驗室時所取得的功率器件專利。基于此,Enpirion技術團隊在他的領導下隨后推出了全球第一款開關頻率為5MHz的集成了電感的DC/DC轉換器,打入了英特爾、蘋果戴爾、蘋果以及思科等的產品。據稱,當時市面最好的(TI的)類似的產品的開關頻率還只是800kHz,而諸如Linear、Micrel等公司也紛紛開始仿效集成電感的高頻率DC/DC產品。這類產品一般會應用在超薄手機這類產品的應用設計上,但由于高集成度的封裝良率不高,價格自然也不菲。 2007 年譚健歸國創立賽芯微電子有限公司(XySemi Inc)。由于國內市場對于這類的高頻DC/DC器件需求非常小,因此賽芯從一開始就決定不往高頻的方向走。然而,管腳兼容也不是譚健的目標,盡管這個市場容量非常的大。經驗使他堅信在電源管理領域上創造有特色芯片的理念,認為相關電路拓撲已相當成熟,很難從電路設計上建立專利讓別人繞不過去實現相同功能,因此需要從器件工藝和結構上做文章,即通過改造器件的工藝結構來改善性能、成本。 目前國內在電源管理IC公司一般都是基于代工廠現有工藝進行開發設計,如果芯片賣得好,其他相關廠商會一窩蜂地用相近工藝模仿,造成同質化嚴重問題,血拼價格。而賽芯的優勢則在于譚健由于具有貝爾實驗室的專利以及在Enpirion公司的成功資歷,使他在一些代工廠中具一定名望,并與一家代工廠簽訂長期合作的協議,在該代工廠原有工藝基礎上進行修改以定制其芯片的獨特工藝。但他拒絕透露這家和賽芯簽訂協議的代工廠的名字。 在東莞IIC-China(國際集成電路研討會暨展覽會)現場,筆者偶遇譚健,他儒雅清瘦,與他交談令我深深感受到其內斂而務實的江南人氣質。他首先表達了一天前參加的《電子工程專輯》的“中國 IC設計公司調查”以及“十大中國IC公司”頒獎活動的興致,并介紹了其展示的是世界上最小的單芯片鋰電池保護方案――XB4301。該芯片實現了控制器加MOSFET的真正單芯片(single die),而具備一定的成本優勢,因為市面的方案成本約為5毛錢,而這種單芯片方案單從減少的MOSFET封裝就減少了1毛錢的成本。據悉,精工目前是鋰電池保護方案一級市場的領導者,而二級市場的80%份額為宏晶所占據,因此對于賽芯這家新創IC公司來說,目前要實現相當出貨量具有一定的挑戰。因為有了創新的產品,還要視乎市場接受程度,因此如何幫助客戶不用改原有PCB設計就能夠從單芯片方案中獲益是譚健現在考慮得最多的問題。然而,筆者也相信,像賽芯這樣具備技術特色的本土IC公司一定能獲得成功。 圖:譚健在IIC-China上展示賽芯的單芯片鋰電池保護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