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看到一則新聞,稱在美國加州政府禁止將電子產品丟入垃圾場后,這些回收電子產品被運到國外,中國成為主要出口地。 由于回收這些廢棄電子產品的利潤太低,加州多數處理廢棄物的工廠都不愿自行拆解。因為政府禁止這些廢品進入掩埋場,它們便輾轉來到了中國。 實際上,垃圾與寶藏只是人類的主觀認定。垃圾不過是人們不愿回收的寶藏,它們本來是由珍貴的原材料制造的。美國人不愿回收的原因是那里的人力成本太高。相反,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很低,回收這些垃圾的利潤相當可觀,所以這些垃圾來到中國是順理成章的事。 美國人不愿回收的廢品不限于電子產品。最簡單的例子是飲料罐。為鼓勵回收,有些州強制飲料廠為每個鋁制易拉罐設置5美分的押金。民眾將空的易拉罐帶回商場,便可兌換押金。然而,這項政策收效甚微。很少有消費者回收易拉罐,他們寧愿多掏5美分把易拉罐扔掉。只有一些無家可歸的流浪漢(一般都有精神問題)會在垃圾桶里尋找易拉罐來換取押金。 而在中國,大部分的廢品都被回收了。易拉罐是廢品回收人員最歡迎的物品之一。顯然,電子垃圾的價值要高于易拉罐。回收電子垃圾本應是件皆大歡喜的事。 問題在于回收電子垃圾存在污染的風險。但是,大部分生產行業都存在污染的風險。電子垃圾的成分和電子商品的成分是相同的,并不含有更多的有毒物質。其中的區別是,回收過程的污染要比生產過程的污染更難控制。 從經濟學的角度看,美國的電子廢品流向中國是符合市場規律的。從技術角度看,電子廢品的回收污染是可以控制的。指責美國人惡毒地將電子垃圾轉移到中國是迫害狂的典型癥狀。如果中國沒有這個需求,美國人總不能用堅船利炮護送電子垃圾運往中國。 顯然,問題出在行政管理層面。地方官員對廢品回收缺乏(很可能是不愿)監管是造成污染的罪魁禍首。污染控制會產生成本,降低廢品回收的利潤。在強制監管下,如果成本太高,中國商人就不會進口這些廢品了,或者向出口方索要污染管理費用。 結論是,不要以自己的無能去指責他人。存在的大多是合理的。 |
完全同意! 電子垃圾回收其實是一項很有經濟價值和環保意義的事業,恰恰是因為政府監管的缺失,導致原本是好事都變成了壞事。回頭卻把責任推到人家身上,典型的攪屎棍,靠! |
據說以前日本的電子垃圾是花錢給我們,讓我們處理;現在成了我們花錢過去收購。 |
學習其人之道 |
有見解 |
呵呵,同意樓主 |
不錯 堅決拒絕 |
呵呵,電子垃圾要搞好管理,有用的用,沒有用的不要亂丟! |
積極監管,合理利用! |
說明很多事情不完善啊。要彌補的。 |
能長期存在,必定有它的客觀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