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目前存在的問題 現在鋪蓋地的信息都是就業難,其實這不是問題的根源! 難道是企業不需要人才嗎?三年來為了招聘合適的人才,從每年9月中旬開始,我們幾乎是最早到全國各地大學招聘的公司之一。我每年都要用兩個多月的時間才能天南地北地跑一圈,三年的招聘費用達200萬元。然后接著就是春節后應屆生的畢業設計,不僅動用了大量的人力資源,而且三年下來的費用也要200多萬元。學生到企業正式工作之后,又開始一年的職業化工程教育實踐訓練,每年企業為130人支出的直接培訓費用達600多萬元(還不包括邊際管理費用),企業不堪重負,且深感招聘人才之難,這是我們不能忽視的普遍現象。
大學培養的學生質量究竟如何?不考不知道,一考嚇一跳。每年我們都會出一套試卷對應聘者進行考試,內容包括電路分析基礎、電子技術、單片機程序設計、C語言程序設計四大類共計8個題目,題目幾乎來源現行教材的例題和作業題,為了考察學生的動手能力對局部范圍稍作了一些修改,而跑偏大江南北一路考下來從本科生到研究生及格的人卻寥寥無幾。面對這種現象,社會紛紛指責是擴招惹來的禍。事實上,并非如此!
我認為,問題的根源出在現行的教育體制和大學本身!
怪事之一,很多教師常年指導學生的創新實驗和電子大賽,在很多大學卻常常得不到起碼工作量的承認,可以說這些老師都是“活雷鋒”,熬夜、放棄節假日“免費 ”指導學生,寫一本好書不如一篇“狗屁都沒有用的”論文,長期以來這些老師不僅身體受到影響,而且評定教授職稱也因沒有檢索論文而不了了之。每當關鍵時刻大學往往卻拿學生獲得了多少項全國大學生電子競賽一等獎或二等獎作為政績向來賓炫耀,而事實上這些老師是生活在大學最低層卻倍受學生尊重和歡迎的中堅力量以及模范教師。
怪事之二,大學實驗室美其名為開放式實驗室,事實上除了正常的實驗課開放給學生使用之外,其它時間都是常年關閉的,大學生根本沒有機會在業余時間里強化實踐動手能力,最后培養了一大批缺乏實踐能力的解題高手,而這些解題高手面對用人單位稍加了一些實踐知識的題目卻一籌莫展。部分學生考上研究生之后,由于動手能力低下,從而造成論文質量嚴重下降,大學的科研惡性循環。
怪事之三,教學大綱嚴重脫離實際需要,課程的安排極其不合理,學生畢業之后不會用C語言寫程序,會FPGA的學生寥寥無幾,硬件設計能力極差無比,其結果導致企業難以招聘到滿意的人才。
這樣的怪事何其多也,無法一一列舉!
我與很多大學老師在討論嵌入式系統應用學科建設的過程中,我們共同感到現在很多大學生在畢業之時,不僅不會用C語言編程,而且對嵌入式操作系統的基本原理也茫然無知。因為大一開設的《C語言程序設計》僅僅教會了學生“讀寫生詞(C語言語法)”,但沒有并教會學生“寫作文(程序設計)”。因為從小學到初中、高中、大學直至研究生都是考出來的,于是大家認為只要考好每門課程就算學到“真本事”了,似乎按照學歷和分數的高低就可以拿到高薪了,而現實卻是十分殘酷的,大多數人幾乎都要等到畢業時才知道根本不是這么回事,但是他們覺醒得已經太晚了。
人們常常將中國電子產品競爭乏力的現象歸謬于“中國芯”,其實我國的電子產品要想在世界市場具備很強的競爭力,是否具有大批優秀的技術人才則是關鍵之一,這是我們必須深刻意識并迫切需要重視的問題,否則我們只能繼續淪喪為歐美國家的世界加工廠。由于優秀人才的匱乏,從而造成中國企業在世界舞臺競爭乏力,企業能夠提供的就業機會自然不能爆炸式的增長。面對當前日益惡劣的就業形勢,其最大的危機就是傳統教育體制的危機,而恰恰也是教育改革的機會和出路。
這就是博主作為企業家為何不負正業投身和關注高等教育事業,致力于電類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教學體系的研究與實踐,并組織編寫“高等學校電類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系列教材”的背景,期望為推動我國電類專業的教學改革,為培養創新型人才貢獻綿薄之力。
2. 創新教學的實踐
創新是這個時代的主題,建設創新型國家最大的創新群體是工程師隊伍,這個隊伍的培養顯然主要依靠大學本科教育來完成。然而現在的大學生卻遭受來自各個方面的指責,已經逐漸失去了天之嬌子的地位,大學也不再是人們心目中的象牙塔。其原因是復雜的,一方面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高校發展與經濟發展的關系越來越密切,為了實現“走自主創新之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國家發展戰略,國家及企業對高校畢業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隨著高等教育的大發展和高校的擴招,高校的培養對象、培養條件和培養規模發生了極大的變化,高校人才培養基本上還停留在傳統的模式上,這使高校畢業生的素質與國家和企業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他們的專業技能、實踐能力、創新意識等還不能滿足用人單位的要求,到企業或單位后需要較長的適應期。由此導致的后果就是“就業難和人才荒”兩難問題同時存在,并已成了困擾中國高等教育和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怪現象。
實際上建設創新型國家最大的創新群體還是工程師隊伍,而這個隊伍的培養顯然主要依靠大學本科教育。因此大學的工科教育應該把培養優秀工程師放在至關重要的位置,盡可能創造條件提高教學質量,在大學四年中,使大學生能夠受到良好的工程訓練,培養成符合企業要求的合格工程師,高等教育的大眾化要以培養質量為前提。
但是要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僅僅依靠學校自身的力量難以實現,因為目前的高校與企業存在明顯的鴻溝,教學與企業脫節,理論與實踐脫節,存在教育落后于產業的現象。還有來自老師和學生兩方面的因素,很多老師本身就是和產業脫節的,他們缺乏參與工程項目的實際經驗,對企業的研發情況、人才需求不了解;很多學生的學習目的不明確,不知道畢業之后要干什么,將要用到那些知識,缺乏學習的緊迫感。所有這些都對人才的培養不利,也對產業的發展產生影響。過去20年來,世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技術發展與產業進步的步伐越來越快。然而我們看到校園教育模式的變化還很小。教育必須與時俱進,教育必須與產業同步,高校必須與企業聯合,填平鴻溝無縫對接,共同尋找大學教育的有效途徑。
廣州周立功單片機發展有限公司與6所高校合作試點,共同推進高校在人才培養模式、教學體系與教材教法方面的改革,探索一種能夠復制的創新教育模式并向全國高校推廣,為蓬勃發展的嵌入式技術領域培養大批優秀的技術人才。通過考試和面試選拔30位學生創立了“3+1創新教學實驗班”。學生前3年按照原有的教學大綱進行學習,最后一年采用小班教學,企業給高校捐贈了計算機、邏輯分析儀、示波器和嵌入式系統教學實驗開發平臺等各種設備保證人手一套,學生從每天早上 8:30到晚上9:00都在專用教室中學習和實踐,甚至包括周末兩天的時間,且任課教師作為訪問工程師也專門到企業進行了為期6個月的實踐培訓。
在大四的這一年里,我們將30位學生視為一個團隊,制定了較為完整的訓練計劃。班級管理采用班委團隊負責制,實現班級管理人性化,班委團隊由班長、學習委員、生活委員、體育委員、宣傳委員、文娛委員組成,通過伙伴關系來組織團隊,民主選舉、定制考核、民主評議、班費公開、3人組成一個學習小組等已形成了班級管理的特色。長期開展每日晨跑、每周體育鍛煉、每日講壇、每日回顧、每日英語、每周原聲電影、每周專題討論、中秋與元旦晚會、畢業設計等班級活動,并且設計了班徽、選擇“超越夢想”作為班歌和“專注的力量成就夢想”班級格言,學生的凝聚力與團隊精神,態度與意志,寫作能力與演講能力,動手能力與編程能力都得到了巨大的提高,可以說學生的變化是前所未有的。
盡管我們為學生提供了如此優越的學習條件和良好的教學團隊,學生也為此而付出了艱辛的努力,但還是沒有達到最理想的效果。因為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培養出來的學生實際動手能力不足,不少的學生在前3年的時間里,真正自己動手寫過的程序還不超過一千行。盡管學生也學過了單片機,作者在2007年全國大學生的招聘中出了一道題目,要求學生分析一個簡單的RC電路并畫出充放電曲線圖,到底是高電平復位還是低電平復位很多學生都搞不清楚。這一方面說明一些高校在教學時不重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另一方面也說明許多學生只知道學習“死”的知識,而不知道去尋找或創造機會,一邊將學到的知識用在具體的實踐當中。
針對上述現象,我們將創新教學模式不斷下沉到大三、大二和大一,與此同時不斷修訂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實踐證明,高等學校電類專業的教學改革,如果不從“大一”抓起就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