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公司開會研究如何參加廣渠路15號地的競標。原來測算的極限接受單價是1.4萬元/m2,總價為35.4億元左右。最后,為了能拿下這塊土地,決定把單價上調1000元/ m2,即1.5萬元/ m2,總價大約為38億元。我們一邊吃飯,一邊開會,我很緊張,兩次咬破了嘴唇。二十年從商經驗告訴我,對一個房地產公司來說,常常是一塊土地定生死。短短十年的中國房地產歷史,多少公司因一塊土地死掉了,這些死去的公司還不包括深圳、海南那些非正常死亡的房地產公司。
下午
趕到國土局二層土地儲備中心招標現場,真是人山人海,工作人員均帶著口罩,進拍賣大廳的人都要進行體溫檢測。我上次來這個拍賣大廳還是幾年前參加摩根中心
項目的招標,當年我們公司也是浩浩蕩蕩,決策層成員全體出動,還扛著我們為摩根中心設計的新模型。上次是檢查身份,這次是檢查體溫,一樣的嚴格、一樣的如
臨大敵。
走進
拍賣大廳,我們被安排在第二排,大廳里也是人山人海。有許多開發商我都認識。坐在第三排的是新面孔,我上前向他(她)們問好。問他們是什么公司的。他們只
告訴我:“小公司”。我們公司總裁閆巖小聲告訴我:“他們是中化方興公司的。”我說:“你們是中化集團在香港的上市公司”。他們表情都很嚴肅。
舉牌開始了,遠洋地產在拍賣之前掛牌階段就多加上8.4億元人民幣。最初舉牌時,拍賣師雷蕾把舉牌的價格區間提高到2000萬元,現場一片嘩然。遠洋地產更不示弱,每次都是整數報價,30億,31億,32億……來勢很猛。
最后,號稱小公司的中化方興地產出臺了。不管誰舉牌,他們都毫不猶豫地跟上舉牌。最后中化方興地產以40.6億元,地上建筑面積土地單價1.6萬元/ m2,獲得了這塊土地。媒體嘩然,今天在網上看到了鋪天蓋地的報道。
有兩點需要補充的是:
第一, 建筑面積土地的單價是1.6萬元/ m2,而不是一些媒體報道的1.4萬元/ m2,這些媒體朋友,沒有扣除廉租房、托兒所、幼兒園和小學的面積。
第二, 一般出讓合同時,付款期都是半年以上。這次是一次性付款。
拍賣的過程我就不做過多描述了。我想談一談自己對新的“地王”產生的看法:
第一,從參加的11家公司來看,都是中國公司,有些是在香港上市的公司,但都是紅籌和H股公司,沒有一家境外公司參加。這些現象均折射出全球資金對中國,對北京房地產市場的一些看法,說明他們對這種瘋狂拿地的舉動并不看好。
第
二,一周之內,北京連續誕生了兩個“地王”。上次是“中電”的背景,這次是“中化”背景,并且房地產經驗并不豐富,開發的經驗和歷史都不長。在金融危機背
景的沖擊下,國家發了大量的錢,銀行也放了大量的款。但產能過剩仍是全球經濟的主流,這些錢不可能再去投資建電子廠,建化工廠,因為這些行業產能已經過剩
了,只能投到房地產,購買土地。一次性支付40多億元的確不是一個小數字。
第
三,這個“地王”的產生,對廣渠路15號地的周邊,包括北京市的房價都有很強的向上帶動作用。目前廣渠路周邊項目房價每平方米在1.4萬元到2萬元之間,
因戶型、朝向和樓層不同價格有所不同。而這次拍賣的這塊土地樓面價達到每平方米1.6萬元,已經超出了周邊房子的平均價格。又出現了當年“面粉的價格比面
包的價格貴”的現象,結果是“面包”一定會漲價。中化方興在答記者問時說,他們測算時的售價是每平方米3萬元。
第四,政府需要馬上推出土地。2009年1—5月北京市成交房子金額是2008年的1.4倍,這個數字超過了最火爆的2007年1—5月份的成交量。如果政府不能及時推出土地來出讓,就會發生斷頓的現象。
在廣渠門10號地(二環邊上)成交每平方米1.5萬元時,有媒體問我北京土地市場是不是出現了泡沫。我回答,不能以這一塊土地為依據來判斷,因那塊地對“富力地產”太特殊了。但一周之內接連出現兩個“地王”,尤其是昨天的廣渠路15號地(在四環邊上)成交1.6萬元/ m2時,我們可以說,北京土地市場的泡沫的確已經出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