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相互關聯日益緊密的世界里,金融風險目前像傳染病一樣蔓延。防止風險蔓延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在銀行業和資本市場之間建立防火墻。
令人遺憾的是,許多人忘掉了這一原則,或懷疑它已經“過時”。不過在中國,我們在金融體系改革中保留了這種防火墻機制。在中國,只有合格的商業銀行才能獲準從事非銀行業活動,并在兩者之間建立了嚴格的防火墻。我們堅決主張,存款始終應該是銀行的主要融資來源。此外,中國銀監會(CBRC)正在制定一項規定,將要求在商業銀行與其控股股東之間、以及商業銀行與其非銀行業分支機構之間建立防火墻,以防止風險蔓延。
有些時候,解決一個復雜問題最有效的方式,是利用簡單而有效的基本方法。實踐表明,傳統的手段往往奏效,尤其是考慮到金融工程學有可能失靈。近幾個月來,我們注意到,全球其它地區的許多監管機構也開始采取這種“回歸基本”方式。
關于全球金融危機的起因已多有論述,但在我看來,危機可以歸因于以下5個方面。首先,不夠健全的金融創新侵蝕了資本市場和銀行業市場之間的防火墻;其次,人們忽視了總體上審慎的監管;第三,金融機構杠桿比率過高,同時透明度太差;第四,對金融機構員工的激勵受短期所得、而非長期收益驅動;第五,紓困行動本末倒置,在清理資產負債表之前,就注入資本和流動性。
目前,中國金融體系看起來與西方同行有很大不同。2003年至2008年間,銀行業總資產增加了34.7萬億元人民幣(合5.08萬億美元),增長了1.3倍,而銀行業的利潤增加了5218億元人民幣,增長了17倍。一定程度上,中國銀行業狀況較好,可以歸因于中國審慎的銀行業監管。我們認為,銀行業深深地植根于實體經濟之中,盡管金融部門的步伐可以暫時超越實體經濟,但這種情況不可能永遠持續。
中國有句俗語“見木不見林”,意思是說,一個人只看到了樹木,卻忽視了整個森林。作為銀行業監管機構,我們始終將把整個系統視為一個有機整體,這是我們的責任,因為單個銀行有時會忽略從系統層面來看待風險,或缺乏這樣做的途徑。在實踐中,我們一直進行行業評估、監控相關變化,并就所發現的潛在系統性風險向銀行提出警告。我們還采取相關措施,防止風險跨市場及跨境蔓延。
顯然,當大批市場參與者都向著同一方向采取行動時,往往會導致非理性繁榮和從眾心理。這正是監管機構之所以必須總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原因。我們認為,監管機構置身事外是一種嚴重錯誤。在中國,我們信任我們的監管對象,但總是對他們提供的情況進行核對,并保留最終檢查權,尤其是對那些創新金融產品。
在中國,監管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成為好的監管者就更為困難。盡管我們取得了明顯進步,但中國銀行業仍面臨極為艱巨的任務。無疑,對于中國經濟來說,今年將是困難的一年。銀行業機構將發現自己面臨更大的壓力。就此而言,我們必須在加強公司治理、內部控制、風險管理、員工培訓和監管技能方面付出更多努力。多年來,銀監會一直通過借鑒國際上的最佳實踐、同時立足于中國國情的方式,不斷提升自己的監管能力。中國銀監會最近受邀加入巴塞爾銀行業監管委員會和新成立的金融穩定委員會(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我們將利用這些機會,分享觀點、汲取教訓,為在國內外加強監管作出貢獻。我們將與其它國家一道,建立一個更為高效和透明的國際金融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