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電子,是選學校重要,還是選城市重要? 問:本人現在是內蒙古一個普通學校的學生,學的是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下學期準備考研。現在很想考個北京的好的學校,但是覺得北京的電子行業不如南方的城市有發展,但是南方又沒有我特別理想的高校。大家覺得搞電子是去北京讀個好學校有發展,還是去像廣東南方的一些城市有發展!也就是說選學校重要,還是選城市重要。希望能耽誤大家一點時間給提個建議!謝謝!!! chunyang: 學校應該是首選 當然,南方也有不少名牌大學,有信心的話,211排名前30所中的工科高校不妨一試,不過從排名上看,前30所高校中北方院校過半。 權威性的高校排名資料如下,網上很多信息有假,例如211工程首批(1995年的名單)僅15所高校后增補到20所,但因事后種種“工作”的結果,很多高校官方都稱22所、27所、50所等等都是“首批”,還是看不同排名的交集吧。 “七五”、“八五”期間國家重點建設的高校(15所)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北京醫科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1995年第一批入選“211工程”的15所高校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西北工業大學。 “985”工程一期34所高校名單: 1. 目標定位:“世界一流大學” 北京大學 18億 (教育部撥款) 清華大學 18億 (教育部撥款) 2. 目標定位:“國內一流、國際知名高水平大學” 浙江大學 14億 (7億+7億)(教育部撥款+省撥款) 1999年11月8日 南京大學 12億 (6億+6億)(教育部撥款+省撥款) 1999年7月26日 復旦大學 12億 (6億+6億)(教育部撥款+市撥款) 1999年7月27日 上海交通大學 12億 (6億+6億)(教育部撥款+市撥款) 1999年7月27日 中國科技大學 9億 (3億+3億+3億)(教育部撥款+中科院撥款+省撥款)1999年7月25 日 西安交通大學 9億 (6億+3億)(教育部撥款+省撥款) 1999年9月11日 哈爾濱工業大學 10億 (3億+3億+4億)(教育部撥款+國防科工委撥款+省撥款)1999年11月14日 北京理工大學 10億 (3億+3億+4億)(教育部撥款+國防科工委撥款+市撥款)2000月 9月23日 北京師范大學 12億 (6億+6億) (教育部撥款+市撥款)2002月8月24日 以上的大學即所謂的2+9工程,是國家投資建設大學的重中之重。 3. 目標定位:“國內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學” 中央資助經費為3億以上(不含3億)的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9億 (3億+3億+3億)(教育部撥款+國防科工委撥款+市撥款)2001年9月23日 西北工業大學 9億 (3億+3億+3億)(教育部撥款+國防科工委撥款+陜西省、西安市以土地等形式) 2002年1月22日 南開大學、天津大學 兩校共14億 (教育部撥款+市撥款) 2000年12月25日 武漢大學 8億 (4億+4億)(教育部撥款+省撥款) 2001年2月13日 四川大學 7.2億 (4億+3.2億)(教育部撥款+省撥款) 2001年9月29日 吉林大學 7億 (4億+3億) (教育部撥款+省撥款) 2001年2月22日 中央資助經費為3億的大學: 中山大學 12億 (3億+9億) (教育部撥款+省撥款) 2001年10月26日 山東大學 8億 (3億+5億) (教育部撥款+省撥款) 2001年2月26日 東南大學 6億 (3億+3億) (教育部撥款+省撥款) 2001年2月12日 華中科技大學 6億 (3億+3億) (教育部撥款+湖北省、武漢市以資金、項目等形式) 2001年2月13日 廈門大學 6億 (3億 +1.5億+1.5億)(教育部撥款+福建省撥款+廈門市撥款)2001年2月22日 同濟大學 6億 (3億+3億) (教育部撥款+市撥款) 2002年6月26日 重慶大學 5.4億 (3億+2.4億) (教育部撥款+市撥款) 2001年9月28日 蘭州大學 4.5億 (3億+1.5億+土地)(教育部撥款+省撥款) 2001年12月9日 中央資助經費為2億的大學: 中南大學 4億 (2億+2億) (教育部撥款+省撥款) 2001年2月27日 湖南大學 4億 (2億+2億) (教育部撥款+省撥款) 2001年2月27日 大連理工大學 4億 (2億+2億) (教育部撥款+遼寧省、大連市撥款) 2001年8月8日 華南理工大學 4億 (2億+2億) (教育部撥款+省撥款) 2001年10月26日 東北大學 4億 (2億+1億+1億)(教育部撥款+省撥款+沈陽市撥款) 2002年1月23日 成都電子科技大學 3.6億 (2億+1.6億) (教育部撥款+省撥款) 2001年9月29日 中國海洋大學 3億 (教育部、山東省、中國海洋局、青島市總撥款額)2001年2月27日 另外還有中國人民大學,獲得款項不詳,以上共計34所。 所謂的“好大學”沒有真正地處偏僻的,算偏僻的話也就哈爾濱、西安、武漢、合肥等幾個省會城市而已,但這算偏僻嗎?大學最重要的資源是學校的經費投入、師資、設施、校風和學生的成分構成,前述幾個“偏僻”城市中的高排名大學如果與排名同級的沿海城市大學相比也許會存在一定劣勢,但和排名靠后哪怕是稍后的大學相比,優勢都是非常明顯的。隨著大學建設的差異化,這種比較差距只會越來越明顯。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我畢業自西安的西北工業大學,按985排名數3等靠前的,以畢業生在國內知名企事業單位、高校、研究院所等擔任中層以上職務(包括技術型職務)和在國家級政府部門任職的人數、赴發達國家知名大學的留學人數等指標與上海的大學相比,不如復旦、上交大是明顯的,排名就不如么,但和同級但排名有一定差距的同濟相比,至少不亞于,但和上海除前述3校外的任何高校相比,優勢明顯,換西安的“交老大”(西安交通大學)來比,復旦、上交大只是“半斤八兩”,同濟及以下根本沒的比。類似的,武漢的武大、華中科大、合肥的中科大、西安的西交大、哈爾濱的哈工大等2級高校除了北大、清華高一等排名的大學外,和任何同級或低一級的地處北京、天津、南京、上海、杭州、廣州等沿海城市大學相比絕對是大于等于的比較關系,任何硬指標都支持這種比較關系的成立。 “985計劃”的排名應該是目前時效性最好也最反映事實的官方排名,民間排名往往會傾向于沿海高校以投公眾的“胃口”,但對真正懂行的人而言,“牌子”更重要,那不是一朝一夕能夠積累起來的。說到高校選擇,如果有機會進入排名較前的大學,應該優選品牌,次之為專業,如果沒有這個機會,則應該優選地域,我在給很多后輩做高考、考研的學校及專業選擇咨詢時都是持此觀點的。 最后要說的是,以上比較是基于概率統計的結果,個體的差異不在其列,真正地處偏遠的小縣城某某學院一樣可能涌現出曠世之才,北大、清華也一定有孬蛋不斷涌現,具體到個人而言,擇善而從雖很有必要,但未必是決定性的,超越自我才是大道。 選高校的地域權重 按985排名,1級北大、清華超越其它任何地域高校,沒必要說。 2級高校間的橫向比較地域差別不明顯,和3級及以下的高校相比,完全無地域影響,報考時在同級選擇中應優選專業,對研究生而言,導師的選擇非常重要;在不同級的選擇中,牌子是第一要務,不要考慮地域。 3級高校間的比較,地域的影響開始顯現,比如特例華南理工,在985的3級排名中都靠后,靠地域優勢,可以和內地的同級排名很靠前的大學相提并論,雖然可能在硬指標上稍弱,但對個人而言“指標”的影響畢竟有限。選擇時,如果有機會進入2級高校應該毫不猶豫,在3級內選擇時注意兼顧專業和地域,北航、同濟、中山和華南理工具有較大的地域優勢。如果在3級和3級以外的高校中做選擇,優先的仍是牌子。 對于985之外的高校,地域加權值與學校的等級呈越來越明顯的反比,換句話說,在上海讀個大專也往往要強于邊遠省份小城市的本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