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了車載監控調度系統中的電磁干擾信號,論述了電磁騷擾源、騷擾途徑和敏感設備的物理特性,建立電磁兼容的模型。根據分析和計算,進行了電磁兼容預測,通過隔離、屏蔽、接地、濾波等逐次進行符合設備電磁兼容規范的電磁兼容性設計,最終達到了符合電磁兼容性規范的設計要求。 電磁兼容性EMC(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按GB/T436 5-1 995定義為:設備或系統在其電磁環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對該環境中任何事物構成不能承受的電磁騷擾的能力。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電子設備的數量及種類不斷增加,工作頻率不斷提高,電磁環境日益復雜。在這種復雜的電磁環境中,如何有效地減少相互間的電磁影響,使各種設備正常運轉,需要在產品設計開始時就考慮電磁兼容性的問題。在設計定型、系統綜合集成后,發現電磁兼容問題再重新調整系統結構,必須會帶來更多的困難,造成研發時間和成本的雙重浪費。 近年來,隨著汽車微電子裝備的大量增加,半導體邏輯器件對電磁干擾敏感度相當高,加之汽車線速與有關高場強頻段的波長可以比擬,這些頻段存在對車載電子系統造成強烈電磁干擾的隱患;車載電磁低電壓、大電流負載特性使其開關過程在供電線路上產生很多脈沖干擾,進一步惡化了電磁環境。因而,在實際并不十分復雜的汽車電器設計中,電磁兼容設計通常成為設計成敗的關鍵。 為了實現電磁兼容,要從電磁騷擾源、電磁騷擾傳播特性、敏感設備抗干擾能力、測量設備、測量方法與數據處理方法、系統內、系統間電磁兼容性等多個方面考慮。在實際應用中,從預測入手,對噪聲源、噪聲接收電路、耦合通道等幾方面進行分析。在準確測量的基礎上,建立恰當的數學模型并根據實際需要進行合理的近似,并在實踐中不斷加以修正,得到解決電磁騷擾問題的方法和手段,由此達到電磁兼容設計的最終目的。 本文以車載監控調度系統終端設計為背景,在已有實驗條件下,討論了電磁兼容的預測模型和計算方法,并從工程應用方面提出了綜合設計的方法、原則,經過實踐,滿足設備電磁兼容性指標。 1 系統概述 本設計中的車載移動終端是車載監控調度系統的核心,其功能是:采集車輛數據(包括GPS定位信息、車輛運行狀況信息等)通過無線信道發送給監控中心,同時接收、響應監控中心的指令。主要由GPS接收單元、GPRS通信單元、主控制器單元、中文液晶顯示屏與鍵盤組成的人機交互單元及電話手柄組成,是典型的多MPU嵌入式系統,如圖1所示。 整個系統安裝在儀表板下方,GPS天線和GPRS天線由磁性底座安裝在車頂,鍵盤、顯示、控制及驅動單元在儀表板前方,都是雜波較強的位置。 2 電磁兼容環境分析 電磁環境是提出和確定設備或系統電磁兼容設計指標要求、實施電磁兼容的前提。明確工作系統所處的電磁環境,才能在設計時遵循正確的要求和步驟,采取充分的管理保障措施,達到所希望的最佳設計水平。 系統的電磁環境由多個電磁騷擾源構成。為了準確地描述電磁環境,有關綜合電磁環境的計算和測量是必不可少的。電子設備的主觀任務是完成人所賦予的功能,但客觀上它在工作時要向外輻射有用或無用的能量。如果在電磁環境中有多個電磁騷擾源,在敏感設備位置上綜合電磁環境騷擾場強符合線性疊加原理。經過分析,在本系統中,雜波的來源有以下幾方面: (1)車載無線通信設備 車載無線通信設備是一個潛在的直接騷擾源,可以直接在汽車附近產生約4V/m的場強。該場強隨著距離的增大按照E-1/r2的規律衰減,其各個頻段內的發射功率如圖2。 (2)汽車自生騷擾 汽車內部的自生騷擾發射干擾源主要是汽車電器中的各種瞬變電脈沖、分電器的觸頭之間和火花塞間隙之間的火花以及車輪與地面、車身與空氣高速磨擦產生的靜電放電。這些自身產生的騷擾即可能通過電磁騷擾發射對環境中的其它電器造成干擾。這些自生騷擾可進一步分為3組: 頻譜范圍10kHz~1000MHz,由高壓點火裝置產生的寬帶干擾; 頻譜范圍10kHz~500MHz,由直流電機和離散輸出級產生的寬帶干擾; 頻譜范圍基頻~4000MHz,車載數字計算機(各種ECU和車載辦公數字設備)產生的窄帶干擾。 經實測,當沒有去擾措施時,汽車接收天線上干擾強度可達50dBμV/m。 (3)天線間的耦合 在系統天線中,GPS天線為接收天線,而GPRS天線則兼接收和發射;除此之外還有其它車載設備如調頻廣播天線等。天線間的相互干擾引起接收機減敏,影響收發機的同時工作。反映這種干擾的主要指標是天線間的耦合度和近場分布。因此天線間的耦合度和天線近場的預估是電磁兼容的一個重要問題。通常,安裝在車輛上的線天線多涉及線面連接問題,因此在計算時,需要采用電場積分方程和磁場積分方程相結合求解。 由于天線較細,可處理為線天線,根據文獻,設a為天線半徑,I(ι)為線上電流,認為電流只沿軸向分布,車載天線上的電場積分方程為: 通過磁矢A和位函數φ,可推導出導體面上所采用的磁場積分方程: n為導體面外法線單位矢量; R為場點(ξ,η)到源點(ξ,η)的距離。 對(1)式,在天線較細的情況下,將天線離散為多個短直細線,令 ,用矩量法求解時可令基函數為: 段長度,ιj為第j段的中心位置,結合線段兩端電荷與電流的連續性,通過矩量法求解參數,從而得到電流。 對于(2)式,面電流可展開為: 合適的權函數,如點選配法、子域匹配法、最小二乘法等。計算中使用ωm =δ(x-xm)進行點選配,得到矩陣方程并求解,從而得到面上電流的分布。 對于多天線間的耦合度計算,可將其等效為多端口微波網絡處理。耦合網絡模型如圖3。 耦合度定義為: Pinc為入射到發射天線的功率;Pin為發射天線端的輸入功率;Pout為接收天線端的凈輸出功率;Γ為發射天線端的復電壓反射系數。 考慮任意激勵和加載,將天線統一進行分段,各段符合疊加原理,根據歐姆定律,對于N通道系統有矩陣方程: 其中,[YL]為在饋入端存在規定負載時的短路導納矩陣, 考慮系統中任意兩天線間的耦合度:假定通道i被激勵,通道j被加載,對上述矩陣方程展開有: 實際計算兩個天線間的耦合度時,可將其等效為二端口網絡,如圖4。 其中, 是接收天線負載為YL 時,發射天線的輸入導納。 實際計算中,先對一個天線端口饋電,另一個天線輸入端口短路,根據式(1)、(2),利用矩量法求解所需端口的輸入電流,根據式(5)求解出相應的阻抗值,再按式(7)求解耦合度。對于兩天線間的耦合度,可相應簡化求解。 3 電磁干擾的傳輸途徑 有電磁干擾產生,必然存在干擾能量的傳播通道。本系統中干擾傳輸的幾種基本方式有:傳導、輻射及其組合。 傳導是騷擾源與敏感設備之間的主要騷擾耦合途徑之一,按其耦合機理可進一步分為:電阻性耦合、電容性耦合和電感性耦合。汽車中的供電線路構成了干擾源和敏感設備之間干擾傳導傳輸的完整電路連接,干擾信號通過供電線路可達每個用電設備。 輻射傳輸是通過介質以電磁波的形式傳播,干擾能量按電磁場的規律向周圍空間發射。輻射耦合細分為:天線對天線耦合、場對線耦合及閉合回路耦合。汽車的信號電纜長度分布在0.5m~10m的范圍內,按照1/4波長到1/2波長天線敏感共振原理,汽車電纜線束感應或發送無線電干擾信號的有效頻段大約為7MHz~300 MHz。 汽車內部的自生騷擾,包括瞬變電脈沖、靜電放電、點火裝置寬頻干擾,既可能通過傳導,也可能通過輻射對汽車電子器件以及天線引入干擾。 4 敏感設備的預測 敏感設備是指受干擾影響的系統、設備,敏感設備對干擾信號表現出不希望有的響應,確定敏感設備是進行綜合電磁干擾設計的重要環節。 對任何實際的敏感設備除具有工作頻帶外,都具有接收工作頻帶以外信號的能力。用S(Δ?0)表示相對于工作頻帶Δ?0的接收選擇性。用Si表示相對于工作頻帶失諧Δ?i的接收選擇性即帶外接收選擇性。則敏感設備的通道接收電磁信號的頻率選擇模型可表示為: 將騷擾信號的頻譜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等于敏感設備的通頻帶Δ?0;另一部分為通頻帶之外的頻率成分Δ?i。由(5)~(10)式可以看出Δ?0直接進入敏感設備的工作通道,對設備產生嚴重干擾。當Δ?i與設備的通頻帶相距甚遠時,干擾信號將會被大大地抑制。 根據上述原則,首先應考慮與騷擾源頻帶接近的敏感設備,這些設備最容易受到影響。 另外,由于電子元件的非線性作用,雖然某些干擾信號頻率遠離敏感設備接收通道,但也會同其他信號產生交叉調制。 系統的供電模塊與汽車電源構成直接通路,直接受外部電壓電流波動影響,為提供穩定的電壓,電源應該作為一個重要的敏感設備考慮;各天線相對其它天線既是騷擾源,又是敏感設備,特別是頻帶有重疊的各個子系統之間,同時處于工作狀態時,相互作用就會更加明顯;PCB板的各個環路,在高頻條件下均會感應出不同程序的噪聲電壓,這影響了時鐘信號及其它重要信號的正常工作。同時,在不同的電磁環境中通過對比試驗,確定汽車內部的自生騷擾對系統正常工作有很大的影響。通過示波器對時鐘信號觀察表明,在沒有任何屏蔽措施時,其它車載電器的正常工作給信號帶來0.5V~0.8V的毛刺,給系統正常工作埋下隱患。 5 滿足電磁兼容的工程設計 在認真分析了騷擾源、騷擾途徑及敏感設備的物理特點,并進行了電磁預測后,就要在系統的整個設計中貫穿電子兼容預測的結果,做好滿足電磁兼容的工程設計工作。 在電磁兼容預測中,同一個設備既是騷擾源同時也是敏感設備。因此,對于一個實際的電氣、電子系統,其中可能存在的騷擾數量是巨大的。如果對每一騷擾對都進行詳細的分析是難以想象的,也是不必要的。按照先粗后細的原則,提出那些能夠肯定的問題。對剩下的問題采用不同的分析模型處理。一般分四個階段:(1)幅度篩選:考慮發射——響應幅度特征,只較粗略地分析頻率、時間、距離和方向的影響。用簡單、合理、保守的近似公式,把占多數的弱騷擾與少數的強干擾分開,從而大大縮小分析問題的范圍。(2)頻率篩選:它是建立在幅度篩選的基礎上,通過考慮附加的騷擾抑制度來詳細處理頻率變量之間的相互關系。(3)詳細預測:主要完成時間、距離和方向變量的修正,確定騷擾的概率分布和時間的依存關系。(4)性能預測:考慮周圍發射—接收的調制特性和響應特性,計算接收輸入端的潛在騷擾、信號電平及接收機噪聲電平,從而確定系統信噪比等參數。 根據上述原則,為了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行,設計中對位于工作頻帶之外的信號都采用各種措施加以抑制,從而保證工作頻帶上的信號都具有良好的接收能力。 依據防護措施在實現電磁兼容時的重要性可行性,進行電磁兼容的分層次設計,最后對各層次的設計結果進行綜合。具體包括元件的選擇、印制板的設計、接地設計、屏蔽設計和濾波設計。 首先,對于供電部分,采用分布式供電的方法。加上過電壓和過電流保護,提高系統的穩定性,無線通信部分采用SonyEricsson公司的GR47模塊,GPS定位采用u-Blox GPS OEM板,工作電壓均為3.3V,其余TTL接口電路工作電壓為5V,均由汽車電源12V驅動穩壓芯片而得,穩壓芯片雙片并聯,提高電壓穩定度及驅動能力,并給每一組電源并聯上大容量電容和小容量電容去耦。 由于系統安裝在儀表板下方,所以在設計過程中對整個PCB板及連接頭采用了良好的屏蔽措施,設計了屏蔽機箱,機箱外接電纜進入箱體之間均加以濾波。連接頭采用信號針與地針交錯分布的排列方式。采用上術屏蔽措施后,試驗時用示波器觀察,毛刺信號明顯變小。 對于天線間的相互干擾,在元器件選型時盡量使其工作頻帶沒有重疊,針對各個不同車型,設計中充分利用車體外形的遮擋效應,通過調整方向角、安裝位置,使天線間的耦合度減到最小。在系統功能設計階段,定義各子模塊時,盡量避開工作頻帶相近的各模塊同時工作,提出合理的調度算法。從軟件上輔助實現電磁兼容。 接地是電磁兼容設計的一個重要部分,接地的原則是為電路或系統提供一個參考的等電位點或面。系統中既有高速數字部分,也有模擬部分。本系統采用混合接地方式,在地線設計時分類考慮,除按電源電壓分組外,還將數字地與模擬地分開,高頻部分地與低頻部分地分開,各個地再通過鐵氧體磁芯一點接地,有效地抑制了共模干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