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被業界譽為“液晶電視之父”的夏普選擇把核心的電視業務部分撤離日本。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成為夏普最大股東后,富士康對夏普“大手術”般的改革,往縱深處又走了一步。 “日本制造業的象征”龜山市或將忍痛失去它引以為豪的品牌——AQUOS。近日,這一消息引發日本輿論熱議,夏普新任社長戴正吳接受日媒采訪稱,要在2018年將電視生產線撤出日本。 3月16日,夏普公關部擔當平野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回應稱,作為“新夏普戰略”的考慮,目前決定將日本國內沒有競爭力的業務移交鴻海精密及海外合作公司,但具體地點未定。值得一提的是,平野并未對上述日媒報道作出明確回應。 “如果不降低生產成本,銷售量會下降,無法與競爭對手抗衡。”對于業務轉移的原因,平野在郵件回應中表示。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顯示,具有百年歷史的日本“老店”夏普,其液晶電視生產業務也已年近半百,日本本土此前一直是其主要生產基地。在夏普電視業務轉移的過程中,這個電視百年老店的“下一站”備受業內關注。 ●“鎮店之寶”AQUOS或撤離日本 3月15日,日媒《朝日新聞》報道,現任夏普社長戴正吳宣布夏普新動向,稱要在2018年將夏普在日本的液晶電視生產線撤出。將AQOUS這一品牌的生產交給鴻海精密負責。他的理由非常直白:如果不改由海外生產,夏普液晶電視就要賣不出去了。 而《日本經濟新聞》報道稱,夏普中小尺寸電視組裝工程擬將移往東南亞等據點。不過目前都在研究階段,不會結束日本境內的電視生產。 在業界,夏普被公認為“液晶電視之父”,1987年其開發的3型液晶電視以當時無出其右的清晰度和鮮艷色彩號稱“將液晶變成現實”。進入21世紀,夏普推出“鎮店之寶”品牌AQUOS。 依靠這一產品在核心技術上的優越和高昂的外觀設計投入,AQUOS享有了世界級聲譽和一度每月超過千萬臺的銷量,其產地龜山市曾被稱為“世界的龜山”。 對于多家日本主流媒體的報道,3月16日,夏普日本總部方面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回應稱,對于“新夏普戰略”的“生產”一項,戴社長制定的方針是,“為了提高競爭力,使日本國內工廠做到高度智能化,夏普決定將日本國內沒有競爭力的業務移交鴻海及海外合作公司,但具體地點未定”。 此外,夏普在回應中稱,龜山工廠目前正在研究設置全自動生產線,此外,部分尺寸的電視用液晶面板仍會繼續生產。最為先進的夏普8K電視仍在栃木工廠開發,其他開發部門也仍保留國內。 對于出于何種原因將業務外遷,平野在回復中表示,“在日本國內沒有價格競爭力的商品,如果不降低生產成本,銷售量會下降,無法與競爭對手抗衡。” ●戴正吳掌舵后開啟“大反攻”? 被富士康收購之前的夏普,多年來戰略趨于保守,固守于日本本土,海外市場不斷收縮。在收購夏普之后,郭臺銘即委派戴正吳擔任夏普新任社長,對夏普實施一系列改革:剝離重組劣質業務、清退冗員、回購總部物業、對歐洲品牌UMC恢復供應更高品質液晶面板。 此前,夏普已經退出了陷入虧損的美洲和歐洲電視業務,并將品牌分別授權給了中國海信集團、斯洛伐克電視機制造商Universal Media Corp。對于一度瀕臨破產的夏普來說,其成敗與液晶電視緊密相關。 在向員工致信發誓要對夏普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后,夏普接連傳出拓展海外業務方面的舉動:在中國大陸百億元投資面板新工廠、為進軍東盟市場在深圳設立研發中心。今年2月,夏普還提出了在美國設立大型液晶面板工廠的計劃,面對液晶面板大幅漲價,又切斷了與競爭對手韓國三星的合作,準備轉守為攻。 如今,戴正吳激進的手法給人留下了“大反攻”的印象。在這個節點上對電視生產業務進行部分轉移,降低成本,無疑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有日媒分析認為,由于生產設備的老化,日本工廠在效率上已經無法與中國等海外工廠比肩。日本應該主攻產品開發和測試、以及提供售后服務等。 就在《朝日新聞》報道2018年夏普轉移業務后,戴正吳在接受日媒《日刊工業新聞》專訪時又稱,他為夏普定下的小目標是:2017年賣出800萬臺液晶電視,2018年的目標是1000萬。 ●夏普“翻身”仍靠中國市場 至于夏普液晶電視的生產線是不是轉移到中國,夏普給《每日經濟新聞》官方回復中稱,暫時沒有確定。 日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訪位于深圳龍華的富士康總部,富士康已經開辟新的辦公場所給夏普研發部門辦公。新的辦公場所裝修風格類似中國年輕的互聯網公司。 郭臺銘此前向記者稱,將從夏普總部調集一些研發人員,同時從中國本土招聘。他特意叮囑安裝了一個連接上下層室內“滑梯”,“用這種方式激發工程師的靈感”。 此外,中國也成為夏普翻身不可忽視的市場。夏普日前發布聲明表示,在2016財年有望盈利99億日元。而其2015財年虧損達到了1924億日元,此次是夏普連續三年虧損后第一次盈利。絕處逢生,中國市場的力量不能被忽略。 從各方數據上看,中國已經成為全球彩電產業中最重要的產業基地。奧維云網數據顯示,2016年全球彩電出貨量2.27億臺,其中中國大陸地區出貨5960萬臺,占到全球出貨總量的26.2%。生產方面,中國大陸工廠承擔了60.3%的電視制造,達到1.37億臺。種種跡象顯示,全球的彩電創新資源和產業鏈資源都在向中國傾斜。 家電行業專家劉步塵對記者表示,在夏普“轉守為攻”的戰略上,其生產越來越依賴中國市場而不是日本。一方面是,采購成本和關鍵零部件的供應,由中國再送回日本生產顯然是不合理的。另外對中國市場的銷售依賴更大,夏普能不能在鴻海手中崛起,中國是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