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產業市場研究和預測機構IDC發布了全球PC軟件第六次年度盜版研究報告。報告顯示,2008年,在對全球110個國家和地區的個人電腦(PC)軟件盜版率的研究中,有半數國家和地區(57個)的盜版率下降,約三分之一(36個)未發生變化,16個國家和地區呈上升趨勢。然而,由于PC銷售在盜版率較 高的國家的快速增長,抵消了其它地區的改善,致使全球的軟件盜版率連續兩年上升,從2007年的38%上升到2008年的41%。 中國盜版率再降2個百分點 報告指出,中國的PC軟件盜版率在2008年下降了2個百分點,達到80%。這是繼2003至2007年的5年間減低10個百分點之后的又一次降低。這得益于中國政府更有力的執法與公眾教育、軟件正版化項目的推進,以及與原始設備制造商(OEM)和零售商之間的相關安排。例如,政府要求PC制造商必須銷售安裝了正版操作系統的個人電腦。 近年來,中國政府在保護知識產權方面采取了積極的措施,并加大了推行企業軟件正版化和打擊盜版的力度。自從2006年宣布實施企業軟件正版化以來,中國表現了堅定的決心,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來推進此項工作。首先在大型國有企業、外資企業和合資企業中展開,再逐步推廣到中小企業。 商業軟件聯盟副總裁兼亞洲區總監杰夫·哈迪表示,“雖然政府和軟件企業在遏制非法使用軟件產品方面取得了成效,但是盜版仍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它危害了本土的信息技術服務提供商,并導致不公平的競爭,加大了安全風險。我們可以通過軟件企業和政府機構的多方措施來降低軟件盜版率,如對消費者的教育、強有力的知識產權保護政策、有效的執法,以及軟件正版化工作。許多國家所取得的成效有力地證明了這種打擊盜版的計劃切實可行,當地政府、企業和消費者都將從中受益! 軟件盜版對經濟的影響 研究報告指出,軟件盜版不僅僅是給全球的軟件產業帶來影響。例如,一個國家每銷售出1美元的軟件,將給當地信息服務商和經銷商帶來3至4美元的收益。IDC在 2008年所做的一項研究預測,如果PC軟件盜版率在4年內降低10個百分點,全球將新增60萬個新的就業崗位。中國和俄羅斯的實際情況已證實了此預測。 2003年以來,中國的信息技術產業已經新增了80多萬個就業崗位。IDC認為,其中的22萬個崗位得益于PC軟件盜版率的降低。在中國,降低軟件盜版率已經成為政府發展信息技術產業戰略的一部分。中國已經在教育、執法、正版化、合規,以及軟件資產管理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研究報告的另外一個主要發現顯示,每當政府為提供基本服務而受到不斷增加的壓力時,軟件盜版也會降低政府稅收。根據2008年的研究報告,如果盜版率降低10個百分點,即使不提高征稅,政府也將新增240億美元的稅收。 報告稱,全球經濟形勢的衰退對軟件盜版產生了多方面的影響。IDC亞太區咨詢業務副總裁VictorLim指出,消費者因為購買能力下降而延長了對電腦的使用。由于舊電腦更容易安裝未經授權的軟件,盜版情況因此趨于上升狀態。然而,經濟的壓力也促進了價格低廉的“上網本”的銷售量(這種“上網本”一般會預裝合法軟件),也促使企業實施軟件資產管理(SAM)以提高效率、降低IT開支。 VictorLim還表示,“購買力下降只是影響軟件盜版諸多因素之一,經濟危機帶來的影響既有消極的一面,也有積極的一面,但這些影響只有等到2009年相關數據出來后才能完全呈現出來! 軟件盜版和網絡安全 軟件盜版同樣也增加了網絡犯罪的風險和網絡安全問題。例如,最近在全球傳播的Conficker蠕蟲病毒,一部分原因歸咎于因為使用了未經授權的軟件,系統無法獲得自動升級。在2006年的一個研究中,IDC發現,有29%的網站和61%的對等網站提供盜版軟件,它們企圖將木馬病毒(Trojans)、間諜軟件、鍵盤記錄程序(keyloggers),以及其它竊取身份的軟件感染給電腦用戶。 為了打擊網絡軟件盜版行為,2008年商業軟件聯盟向中國的互聯網服務提供商(ISPs)發送了53,000封刪除通知。 商業軟件聯盟的5點“藍圖” 為了降低軟件盜版、實現經濟收益,商業軟件聯盟的“五點藍圖”包括: 加強公共教育,提高公眾對知識產權價值的認知及了解使用未經授權軟件的危害; 完善國家版權保護法,履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的義務,以便更有效地開展執法行動,打擊數字和網絡盜版; 按照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TRIPS)的要求,建立強有力的執法機制,包括嚴格的反盜版法律法規; 投入重要的政府資源以應對問題,包括在國家知識產權執法部門、跨國合作、本土政府官員和司法人員的培訓等方面; 實施軟件管理政策和要求公共部門只使用正版軟件,以樹立榜樣。 全球PC軟件盜版研究報告調查覆蓋了所有運行在個人電腦上的套裝軟件,包括臺式機、筆記本和超便攜式電腦,不包括其它類型的軟件,如基于服務器或大型主機的軟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