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來源于The Cube:編碼把握關鍵到用合適的電阻建立電路板。 80年代,我在生產STDBus格式的工業計算機公司工作。(它很快成為單板計算機格式。)我的第一個主要設計是移植ADC/DAC多I/O卡的ADC由12位到14位。卡設計很靈活:它能處理16個單端或8個差分輸入,每個輸入范圍為0到5V、0到10V、±5V、或±10V,帶熱電偶板上冷端。ADC輸入和8輸出12位DAC分別可編程。轉換和升級到100KHz范圍,所有由8051帶64kb EEPROM和32kb SRAM控制。迄今,一切正常。 我發現多源ADC和做一些前端工作——輸入運放LM324和誤差預算是寬松的。幾乎同樣價格,較低偏置和較低溫度漂移器件有許多選擇。編程的設計不是直覺,使用者手冊有一些提示。仔細檢查管腳和原型構造正常,但當燒進板子,板子提供11位可靠數據,偶爾12位。我最終將問題定位到微處理器在模數轉換期間的擾動。我們換了CMOS 8051,不使用數字部分,讓“轉換結束”標志喚醒微處理器。現在,整個輸入范圍內有13到14位可靠數據,可以真實地鼓吹商業雜志中提到的更好的分辨力。訂單隨之而置,銷售高興,生活美好。 一切正常,直到我們不能適當的測試和校準第一批的25個板子。現在,顧客和銷售開始心急如焚。顯微鏡、儀表、替換器件、研究芯片,檢查印制板——每個設計工程師熟知的調試工作——全都沒用。我的手工板工作正常,但是所有的產品都測試失敗。 我們使用了4051類型通道可選的數據鎖存,有規格化增益設置電阻約為10kΩ。值足夠大到淹沒更換電阻的改變,低到削弱電阻噪聲,高到保持偏置電流和自發熱較低的狀態。加上,它使算術容易。(在那些天,我們仍使用直插器件。) 盯著好和壞的板子,最終我恍然大悟。每個優秀的設計工程師都知道,10kΩ電阻編碼是按順序到公差帶為棕-黑-橙。壞板子將10kΩ和300Ω電阻弄混了!我盯著問題長時間,以為是一些很大的錯誤,但錯誤卻如此明顯。回溯破壞足跡解開了整體故事。人們創建整體,不知道電阻代碼來源于Morse碼;無論裝了什么,他們正確選擇箱柜。倉庫使用工具箱引入檢查。我的計算機從發行人手中買,保留對多于2%的電阻進行測試。我檢查發現60/40%弄混了10kΩ和300Ω電阻。我們感謝沒有箱柜致于相同的混亂。我們和買主、工程人員和產品團隊,心對心的交談。我認為大家都知道,沒人了解電阻顏色代碼,但每個人都知道怎么識別正確的器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