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FLASH(閃速存儲器)作為一種安全、快速的存儲體,具有體積小、容量大、成本低、掉電數據不丟失等一系列優點,已成為嵌入式系統中數據和程序最主要的載體。由于FLASH在結構和操作方式上與硬盤、E2ROM等其他存儲介質有較大區別,使用FLASH時必須根據其自身特性,對存儲系統進行特殊設計,以保證系統的性能達到最優。 2 FLASH的特點 FLASH是一種非易失性存儲器NVM(Non-Volatile Memory),根據結構的不同可以將其分成NOR FLASH和NAND FLASH兩種。但不管哪一種都具有如下特點: (1)區塊結構FLASH在物理結構上分成若干個區塊,區塊之間相互獨立。比如NOR FLASH把整個Memory分成若干個Sector,而NAND FLASH把整個Memory分成若干個Block; (2)先擦后寫由于FLASH的寫操作只能將數據位從1寫成0,不能從0寫成1,所以在對存儲器進行寫入之前必須先執行擦操作,將預寫入的數據位初始化為1。擦操作的最小單位是一個區塊,而不是單個字節。 (3)操作指令除了NOR FLASH的讀,FLASH的其它操作不能像RAM那樣,直接對目標地址進行總線操 作。比如執行一次寫操作,它必須輸入一串特殊的指令(NOR FLASH),或者完成一段時序(NAND FLASH)才能將數據寫入到FLASH中。 (4)位反轉由于FLASH固有的電器特性,在讀寫數據過程中,偶然會產生一位或幾位數據錯誤。這就是位反轉。位反轉無法避免,只能通過其他手段對結果進行事后處理。 (5)壞塊FLASH在使用過程中,可能導致某些區塊的損壞。區塊一旦損壞,將無法進行修復。如果對已損壞的區塊進行操作,可能會帶來不可預測的錯誤。尤其是NAND FLASH在出廠時就可能存在這樣的壞塊(已經被標識出)。 3 關鍵設計 3.1 FLASH通用設計 對于一個嵌入式系統,設備的兼容性越好,系統可行性就越好,產品也就越有競爭力。所以,為了兼容不同類型的FLASH設備,對FLASH進行通用設計至關重要。 對于NOR FLASH,數據的讀操作可以通過獨立的數據總線和地址總線快速完成,然而NOR FLASH的其他操作需要通過特殊的指令來完成,更糟糕的是不同廠商生產的芯片這些指令互不相同。這就導致了設備的不兼容。 對于NAND FLASH,也存在這樣的問題。NAND FLASH可以根據相同的指令讀取芯片的廠商號和設備號,從而通過識別設備號調用對應的時序流程實現操作。但是,系統中太多的判斷,會使得程序的結構變得非常復雜。所以,在一定的條件下,NAND FLASH設備還是不兼容的。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一個較好的方法是將FLASH的各個操作指令以及結構特性按照統一的格式存放到FLASH中固定位置。系統初始化時,將這個結構讀入系統,通過分析這個結構,可以獲得關于芯片所有相關信息,包括操作指令,區塊分布等等。這樣,系統可以輕松實現對不同型號FLASH的所有操作,極大地提高了設備的擴展性。 3.2 雙模式文件系統設計 嵌入式系統中文件數據的存放一般有兩種結構,一種是索引格式的線性結構,一種是非線性的鏈表式結構。這兩種結構各有優缺點。比如對于系統配置、點陣字庫等一些具有固定結構的系統數據,索引結構比鏈表式結構更有效率。但對于經常更新的用戶數據,鏈表式結構要比索引結構更靈活。如果系統能將兩種結構集成,勢必能將性能發揮到最優。 實現這種集成的方法是將設備定義成若干個分區,每個分區相互獨立,不同分區可以使用不同的文件模式。這樣,不同類型的數據就可以根據自己的屬性選擇存放的分區。比如系統數據存放在使用索引線性結構的分區,用戶數據存放在使用鏈式非線性結構的分區。 3.3 壞塊處理 FLASH中的壞塊處理是一件很棘手的問題,如果沒有有效的管理,對系統的穩定性會造成嚴重影響。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法是生成一張壞塊表,壞塊表中記錄所有壞塊的塊號,并且按塊號從小到大排序,壞塊表在讀寫過程中動態更新。當讀寫數據時,遍歷壞塊表中的塊號,將文件的邏輯地址轉換成對應FLASH 物理地址,以保證所用的FLASH地址空間不存在壞塊。 4 系統實現 4.1 結構定義 系統的存儲結構如圖1所示,在FLASH的Block0位置存放整個系統最重要的數據——系統記錄SR(System Record)。選擇Block0的原因是一般FLASH出廠時,都能保證Block0是完好的,因此可以避免壞塊問題帶來的不便。SR其實就是一個定義好的數據結構,它包括媒質信息和文件系統信息兩部分。媒質信息包括FLASH存儲器的類型、容量、塊類型的大小和數量(BlockInfo)、FLASH 操作命令( CommandInfo )等。文件系統信息包括版本信息、各邏輯分區的起始地址(物理地址)和結束地址。FLASH設備可以被分成一個或多個邏輯分區,每個邏輯分區采用的操作方式可以互不相同,如圖1中Device0分區采用的是線性文件系統,Device1分區采用的是鏈式文件系統。如果采用的是線性文件系統,在分區信息后面加入文件索引表INDEX起始地址、大小等信息;如果采用的是鏈式文件系統,則加入文件系統頁大小、文件分配表FAT和文件登記表FRT所在的位置等信息。 文件登記表FRT位于FAT后的頁中,存放著邏輯分區中文件的信息,如文件總數、每個文件的文件代號、位置、長度以及校驗模式。其中,校驗模式用來標識文件讀寫時采用差錯校驗的級別。不同類型的文件采用不同級別的校驗方式。0級不進行校驗,1級ECC校驗,2級逐個字節比較。 對于線性文件系統分區,所有文件順序存儲,讀取數據時,直接通過INDEX索引得到某個文件的邏輯起始地址,然后從這個地址開始順序搜索,獲取某個偏移位置下的n個連續Byte。鏈式文件系統是將地址空間分成若干個等分,即Sector,它是操作的最小單位;一個大文件可以分布在不連續的多個 Sector中,然后通過FAT表將它們連接起來;在FLASH介質上實現鏈式文件系統,Sector大小的選擇是一個關鍵,由于FLASH的寫操作,擦操作是以Page,Block為單位的,設小了使大塊結構的FLASH寫操作復雜,設多了又浪費空間,因此最好的選擇是將Sector大小設為擦操作的最小單位16K。 整個邏輯分區中,INDEX,FAT,FRT表中的內容非常重要,一旦因為異常產生錯誤,可能會影響到所有文件;所以,這三個文件都做了備份處理,備份存放于不同的Block中。同時,在對他們處理時,改寫表中的更新狀態。0xff表示開始更新,0x00表示更新結束。在文件系統初始化時,讀取它們的更新狀態,如果表中的更新狀態為0xff,說明該表存在操作異常,可用備份表更正。 4.2 層次接口 整個存儲系統分成三層,如圖2所示。 (1)操作系統層 在整個存儲系統中,操作系統扮演的是使用者的角色。當需要數據時,它通過調用文件系統層提供的接口函數獲取數據,它不關心數據的來源和正確性。 (2)文件系統層 文件系統層的任務是實現它和操作系統層的函數接口。在實現方式上,線性文件系統和鏈式文件系統有較大區別。比如文件讀取mfread,線性文件系統直接讀取所要的字節,而鏈式文件系統是每次先把對應的整個頁讀到文件緩沖區,然后再把所需數據拷貝到讀到指定內存。文件刪除mfdelete,線性文件系統需要重新整理,不然就會因為大量的數據空洞(由于空間太小,無法放入新文件的小塊區域)使得系統很快沒有可用空間。鏈式文件系統只需修改文件系統的 FAT和FRT,而不用做其他任何處理,當下次寫入操作用到該塊時,自動完成擦除。 (3)驅動層 驅動層的任務是完成與FLASH之間的通訊協議,實現它和文件系統層的函數接口。接口函數包括頁面讀mPageRead,頁面寫mPageWrite, 塊擦除mBlockErase, 隨機讀取mRnRead, 隨機寫入mRnWrite。mPageRead,mPageWrite,mBlockErase對整頁或塊進行操作,在鏈式文件系統中調用; mRnRead, mRnWrite對字節單位進行操作,在線性文件系統中調用。其中mRnWrite比較麻煩,以寫一個Byte為例,它的操作分三步,首先將目標塊中的所有數據讀到內存Buffer中,然后將要寫入的數據更新到Buffer,擦除目標塊,最后將已更新的Buffer寫回到目標塊,這里的Buffer大小是一個Block。由于嵌入式系統的內存資源比較緊張,系統采用了塊交換技術以降低成本,方法是在FLASH中搜索一個空閑塊,用它充當Buffer的角色。 5 結論 通過上面的設計,所實現的存儲系統具有以下的特點: (1)使用通用模式設計,增強了系統對FLASH設備的兼容性; (2)使用雙模式文件結構設計,使不同類型的數據處理效率同時達到最優;(3)使用地址映射表,屏蔽了壞塊帶來的隱患,增強了系統的健壯性; (4)對重要數據采用備份保護,保證不會因為斷電等異常導致系統的崩潰,增強了系統穩定性; (5)采用塊交換技術,節約系統成本; (6)進行分級差錯校驗,提高了系統的執行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