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底,在《第一財經周刊》“炫商業”頒獎典禮和周刊1周年慶典結束之后,送諾基亞全球副總裁鄧元鋆先生下樓——諾基亞的E71被周刊評為2008年最炫產品。閑聊中鄧元鋆提到,用E71的人并不一定是因為它的價格——比如英特爾中國區總裁楊敘,前不久他和楊敘會談,發現楊敘也用的是E71。 當時我很好奇,為什么英特爾和諾基亞會發生很正式的接觸。另外據我所知楊敘其實也是一個潮人,2006年摩托羅拉的“明”最火的時候他用的就是“明”,不過當時最火的“明”用的是英特爾的Xscale手機芯片——就是在2006年6月,英特爾把Xscale手機芯片部門賣給了Marvell。 所以我很難不好奇,也很難不聯想,楊敘這會用E71有沒有啥特殊的意思——哪怕是表現給諾基亞看的意思。盡管我猜的可能不靠譜,但從全球范圍看,英特爾和諾基亞之間的互動消息是越來越多了——先是在諾基亞放風有意進入上網本的時候傳來英特爾與諾基亞中止聯合開發HSDPA筆記本的消息。5月,英特爾開始與諾基亞聯合開發基于英特爾Moblin操作系統平臺的操作系統Ofono。 直到6月23日雙方正式宣布建立戰略合作關系——“雙方共同開發基于英特爾架構的新移動處理設備和芯片組架構,將電腦的強大性能與高帶寬移動寬帶通訊和無處不在的網絡連接緊密結合到一起”(引自公開的新聞資料)。 最簡單的理解是,全球最大的手機廠商準備用英特爾的芯片了。英特爾在2006年折戟手機芯片市場之后一直預謀殺回來是大家都知道的事了,而2008年發布的Atom處理器其實在很大程度上是其借MID和上網本試水低功耗、小體積移動設備,為重新返回智能手機市場探路——不同于上次,英特爾這次開發的移動設備處理器放棄了自己并不擅長的ARM架構而采用個人計算機通常采用的X86架構,而這一點也在英特爾與諾基亞的合作聲明中寫的很清楚。 另外,請注意三個關鍵信息: 第一,雙方"共同開發基于英特爾架構的新移動處理設備和芯片組架構,將電腦的強大性能與高帶寬移動寬帶通訊和無處不在的網絡連接緊密結合到一起”——這說明雙方都試圖改變目前市場的格局,讓PC更像 第二,英特爾與諾基亞的行動將包括在手機Linux軟件7大項目上進行合作——加上之前基于Mobilin平臺的操作系統的合作,意味著這場合作已從處理器芯片組的硬件層面蔓延到了軟件層面,從軟及硬。而諾基亞如何處理和調整Symbian操作系統,也是個很有意思的猜想。 第三,英特爾也將購買諾基亞的HSPA/3G調制解調器IP許可,并應用到未來產品中——別忘了沒有哪個公司在這個世界上最無限度地支持WiMax了。4月初諾基亞執行副總裁Anssi Vanjoki批評WiMax還讓英特爾很不爽,但此次的合作信息也讓人對英特爾有了些猜想:看來它也很難指望WiMax成為未來移動世界最流行的標準技術,哪怕到了3.5G和4G,可能還是HSPA和LTE更受歡迎一些。
當手機正在成為一個幾十億用戶的市場,而PC只有幾億用戶且幾乎再難有質的飛躍時,到了格局和秩序改變的時候了。而這次英特爾與諾基亞的合作,突然讓我覺得像是“Wintel”聯盟在手機領域——準確地說是在移動智能終端領域的重演。英特爾扮演的仍然是硬件微處理器和芯片組提供商的角色,同時它與諾基亞共同扮演操作系統軟件的角色,而擁有終端制造能力的諾基亞則兼扮了當年IBM PC的角色——當然對于諾基亞來說,這里面的軟件和互聯網服務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這么想,還真是一件有點讓人興奮的事。但這個新聯盟和“Wintel”還有一點很明顯的不同——“Wintel”聯盟中的英特爾、微軟和IBM分工明確,只是互相的配合關系。而在英特爾和諾基亞之間,無論是芯片組還是Linux操作系統,雙方都是“聯合開發”進行的。如果說Wintel聯盟的各個玩家是壁壘分明,英特爾和諾基亞之間則是“犬牙交錯”。 我想,這可能是兩個公司的特殊位置和多少有點尷尬的處境相關吧。兩家分別在手機終端和PC微處理器領域居于No.1的公司,都在進入自己并不熟知的領域且遇到了障礙——英特爾進軍手機芯片多次受阻,也難以復制自己在PC領域對生態系統的全面掌握;諾基亞進入互聯網領域也遭遇到了很現實的挑戰,迄今效果未彰,在手機和PC融合的產品上更是前途未測。而雙方的結合,至少在表面上看都讓彼此,也讓旁觀它們的人和業內的人們有了些底氣。 當然復制下一個Wintel不是那么容易的事,還得看用戶和市場最終的反饋。如果這真是個聯盟的話該叫啥名字呢?“Notel”?靠,聽著跟“Nortel(北電)”似的,不太吉利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