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 言 射頻識別技術(RFID)是利用射頻方式進行遠距離通信以達到物品識別目的,可用來追蹤和管理幾乎所有物理對象。在工業自動化、商業自動化、交通運輸控制管理、防偽等眾多領域,甚至軍事用途都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并且引起了廣泛的關注。RFID系統一般包括讀寫器和電子標簽(或稱應答器)2個部分。RFID電子標簽(Tag)由芯片與天線(Antenna)組成,每個標簽具有惟一的電子編碼。標簽附在物體上以標識目標對象。RFID讀寫器(Reader)的主要任務是控制射頻模塊向標簽發射讀寫信號,并接收標簽的應答。對標簽信息進行解碼,并將信息傳輸到主機以供處理。根據應用的不同,閱讀器可以是手持式或固定式。本文重點介紹的就是讀寫器的開發。 EPC規范已經頒布第一代規范。規范把標簽細分為Class 0,Class 1,Class 2三種。其中Class 0和Class 1標簽都是一次寫入多次讀取標簽,Class 0標簽只能由廠商寫入信息,用戶無法修改,因而又稱為只讀標簽,主要用于供應鏈管理)Class 1則提供了更多的靈活性,信息可由用戶寫入一次。Class 0和Class 1標簽采用不同的空中接口標準進行通信,因此兩類標簽不能互操作。Class 2標簽具備多次寫入能力,并增加了部分存儲空間用于存儲用戶的附加數據。Class 2標簽允許加入安全與訪問控制、感知網絡和Ad Hoc網絡等功能支持。目前EPCglobal正在制定第二代標簽標準,即UHF Class l Generation 2(C1G2)。C1G2具有隨時更新標簽內容的能力,保證標簽始終保存最新信息。EPC規范l_0版本包括EPC Tag數據規范、Class 0(900 MHz)標簽規范、C1ass 1(13.56 MHz)標簽接口規范、Class l(860~930 MHz)標簽射頻與邏輯通訊接口規范、物理標識語言(PhysicalMarkup Language,PML)。 本文重點介紹EPC Class 1讀寫器系統設計、數字部分設計及FPGA在數字實現上的應用。由于U 頻段RFID技術的應用還處在早期的發展階段,符合EPCClass 1協議的讀寫器在國內還沒有相關產品面世。本文對相關開發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2 EPC Class lb系統設計 一個完整的RFID系統包括:讀寫器、天線、標簽和PC機。讀寫器完成對標簽(Tag)的讀寫操作。通過RS 232或RS 485總線完成PC機的命令接收和EPC卡號的上傳。圖l是讀寫器的系統組成框圖。讀寫器組成包括與PC機的串口通信部分、單片機和FPGA組成的數字部分、射頻部分。RF單元實現和標簽的通信,數字部分完成對射頻部分的控制、回波命令解析 PC機接收卡號實現上位機的控制。下面對各模塊做簡單介紹。 2.1 PC 端 RFID系統一般要將標簽信息讀取到計算機上,然后等待處理 用戶通過PC機可以實現讀寫器控制,完成對標簽的讀寫操作。讀寫器與PC機通信是基于RS 232總線,糾錯算法是CRC—CCITT算法。 2.2 射頻模塊 讀寫器對標簽的讀寫是通過發送射頻能量和對回波實現的。射頻模一方面將數字模塊送來的信息完成調制并發送。標簽應答,射頻模塊接收回波信號將他解調成基帶信號,送到數字模塊。 2.3 數字模塊 數字模塊由單片機(cygnal C8O51F126)、存儲器(24Cz56),FPGA(xl SlOO)組成 單片機的功能有: (1)實現與PC機通信,接收PC機命令,完成解析下傳到FPGA (2)將FPGA送來的EPC卡號加算CRC—CCITT校驗上傳PC機。擇Xilinx公司ISE6.2,仿真軟件為Modelsim 5.7。設計實現采取原理圖和VHDL語言相結合的原則。頂層模塊采用原理圖設計,功能模塊采用VHDL語言實現。 (3)解決多卡碰撞,實現多卡讀取。由于FPGA實現多卡讀取算法非常消耗FPGA資源,而且需要FPGA有大量的存儲器資源存放讀到的卡號,成本較高。而如果由PC機實現多卡讀取算法,則讀取速度很難提高。 (4)實現對射頻模塊的鎖相環頻率控制以及功率控制 讀寫器發射功率常需要調整,而且讀寫器有時需要在不同射頻頻率,甚至跳頻下工作。單片機通過對射頻模塊的鎖相環控制實現對射頻頻率和功率的控制。 單片機采用CYGNAL公司的C8051F126。內部有128 k的FLASH存儲器和8 k的RAM,可以在5O MHz主頻下工作。 FPGA實現EPC Class l通信協議,接收單片機控制命令,將命令按照協議標準編碼送到射頻模塊調制并發送,然后解調并接收射頻模塊送來的回波基帶信號,將得到的標簽信息發送給單片機。FPGA實現的EPC Class l命令的基本命令包括scrollid,scrollallid,pinged,quiet,talk,kill;編程命令programid,verifyid,lockid,eraseid 這些命令包括命令的發送和回波的解析。根據發送命令不同,對應的發送命令格式也不相同,分為2類。回波信號格式也根據命令的不同分為2類。下面介紹FPGA實現的EPC Class 1協議。 3 FPGA實現的信號調制解調 3.1 FPGA 器件及開發平臺 FPGA選擇Xilinx公司的SPART II XC2S100規模為1O萬門,系統時鐘選擇40 MHz,滿足要求。開發軟件選擇Xilinx公司ISE6.2,仿真軟件為Modelsim 5.7。設計實現采取原理圖和VHDL語言相結合的原則。頂層模塊采用原理圖設計,功能模塊采用VHDL語言實現。 3.2 結構框圖 從系統的結構圖可以看出FPGA實現的調制解調部分包括:單片機接口(單片機的命令接收模塊、向單片機發送數據模塊)、復位信號產生模塊、命令調制模塊、命令接收模塊。 單片機向FPGA發送數據采用對地址操作方式,單片機對FPGA讀取數據采用查詢方式。FPGA整個工作過程: FPGA接收單片機控制命令,接收單片機命令模塊將所收到的命令賦值給相應寄存器,同時復位信號產生模塊根據單片機發送的命令產生復位信號(單片機寫FPGA過程即為復位)。命令調制模塊根據單片機送來的命令以及相應控制字,輸出相應的調制信號(bit— sent)輸出到射頻模塊。接收模塊始終在檢測回波數據,當檢測到回波數據的幀頭有效時通知讀命令數據接收模塊接收數據。同時將接收到的數據送CRC校驗模塊校驗,數據接收完成,CRC校驗也即完成,CRC校驗模塊校驗成功即產生CRCOK= l 表示讀卡號成功,單片機查詢到此位為高時通過MCU接口模塊讀卡號和CRC。在Ping命令時,Ping命令接收模塊判斷命令發送模塊此時發送的命令類型。如果為Ping命令時,則接收數據,將接收的各槽數據及狀態信息放在BIN DATA寄存器中。 3.3 關鍵功能模塊 (1)命令調制模塊 命令調制模塊發送的命令必須符合EPC規范對信息編碼要求以及命令格式要求。信息編碼占空比為1/8時鐘表示"0",占空比為3/8時鐘表示"l"。命令格式要求如圖3所示,根據EPC規范,可以將命令格式分為3種,分別為ping命令格式、寫卡(program)命令格式、讀卡(scrolled)命令格式,具體命令格式參照文獻。命令調制模塊實現3種命令格式的調制。 (2)Ping命令接收模塊 回波編碼和發送編碼方式不同,Ping命令和scrollid命令回波編碼用"1010"表示 l ,用"l100"表示 0。接收數據模塊必須將回波調制信號解調成~0, 1 信號。Ping命令是基本多卡操作命令。如圖3所示,Ping命令的標簽應答是在8個槽(bin)中應答,對應著不同的8組標簽。這樣一次Ping命令可以判斷8組標簽。提高了多卡效率。每一個槽(bin)信息用2個寄存器表示,BIN0(1:O)表示卡的狀態信息:有卡、無卡、多卡。BIN(7:O)表示槽的數據。單片機根據槽狀態信息決定是否讀取槽數據。 (3)scollid命令數據接收模塊 scrollid以及scrollallid,verifyid命令的回波格式相同,接收方式相同。回波格式如圖4所示 一幀完整回波包括幀頭(F7H),16位CRC,96位或64位EPC DATA。接收模塊采用檢測幀頭的方式,通過一個32位移位寄存器(1 b數據由4個狀態信息表示)檢測幀頭,幀頭有效則讀數據模塊解調回波數據,解調數據存儲在EPC DATA寄存器中。同時將檢測到的bits送到CRC校驗。 (4)CRC校驗模塊 CRC模塊對數據接收模塊檢測到的數據按照CRC—CCITT算法校驗,校驗通過則產生CRC OK="1"。單片機根據此狀態讀取EPC DATA。CRC—CCITT算法實現采用串行方式。程序非常簡單,而且節省FPGA資源。 節選代碼如下: xOr_flag_en: process(elk)begin if elk== ‘0' and elk event then if en =='l' then if crc_bur(15)== ‘1' then crc bur xor"OOO1OOOOOO1OOOO1": xor_flag else erc_buf xor_flag end if; else crc_buf endif; endif; end prOcess 4 結語 FPGA實現了對EPC Classl 96位和64位卡的讀寫操作命令,讀寫成功率非常高,能實現8 m距離的正常讀,多卡讀取速度快。讀寫器和標簽的讀寫速率為上行70 kb/s,下行140 kb/s。此讀寫器也已經在批量生產,投放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