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電子報 中國被視為是一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國家,長期以來占據著全球各行各業高管會議議程的首要位置。中國計劃投資超過1000億美元,力爭在全球半導體行業建立領導地位。 選準切入點 關注商業模式 中國在進入不同的市場時會采取不同的戰略,具體取決于中資企業和國際企業在技術領導力、知識產權(IP)和市場方面的控制權。為了提升競爭地位,中國通常會盡可能多地控制需求并獲取寶貴的知識產權。當然,任何行業在這一框架中的位置均不是恒定的,并且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想要成為全球半導體市場領袖,中國廠商必須在技術和生產成本上趕超外國廠商。 首要的問題是選準市場切入點:存儲、邏輯還是模擬芯片?研發設計主導、晶圓代工還是集成設計與制造的商業模式?每一種都對知識產權和持續創新有很高的要求,而且還需要培養工程技術人才來維持領先地位。而這些要素都具有自我強化的特性,這對市場領導者來說是好事,但對于市場挑戰者而言,即便資金雄厚,進入市場的難度也很大。 晶圓代工:中國的最大挑戰可能是領先的制造工藝。因為從目前來看,即便是中國領先的半導體研發設計公司,也需要到國外實現芯片的生產。在這方面,中國可以借鑒東南亞、中東和其他地區主權財富基金的經驗。過去三十年,這些基金投入了數十億美元培養可以與臺積電和三星等市場領導者相抗衡的企業。雖然這些投資的最終結果尚無定論,但是他們為中國提供了一種可能性。 中國已經開始圍繞低成本設備建設一個強大的生態圈,包括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國內廠商也在不斷加強他們的能力,從組裝到系統級設計再到芯片級設計。這個生態圈不一定需要頂級的生產能力,而中芯國際這樣的企業可能成為晶圓代工的不錯選擇,因為它雖然比領先技術落后一到兩代,但足以滿足大多數用戶的需求。 無晶圓邏輯設計:邏輯器件設計產業對于中國的關鍵性不僅僅體現在經濟效益方面,更有戰略和安全方面的意義。在邏輯器件設計方面的強勢地位可以提升中國為電信、金融等敏感行業提供服務的能力,從而擺脫對其他國際供應商的依賴。 通過展訊通信和海思半導體這兩家無晶圓設計公司,中國在移動通信領域已經取得了意義非凡的進步。同時,受到增速放緩和研發成本上升困擾的高通和英特爾也一直在尋找能夠維系自己邏輯設計業務增長的方法。邏輯器件設計同樣也是數據中心和物聯網等新一代應用的關鍵平臺。中國曾在移動通信領域部署TD-SCDMA,現在,中國可能會考慮采取類似的行動,推行自己的平臺。 存儲: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美國、日本、韓國先后占據了存儲行業的領先地位,因此,就占據優勢地位而言,這個市場對于中國更具吸引力。盡管目前沒有中國企業擁有存儲行業的尖端科技,但是中國已經對這一領域展現出極大的興趣。 模擬:物聯網相關應用的崛起導致傳感器、電源管理器和信號處理器等元件的需求量大幅增加,這或許是中國企業的另一個機遇。中國在電動汽車和新能源方面的積極投入極大地刺激了模擬芯片企業進入中國。同時,這個行業的分散性讓中國有機會進行選擇性的整合,也給中芯國際等中國企業提供了投資研發200毫米模擬晶圓的機會,這也符合為物聯網技術提供產能的主題。 合作共贏 尋長期合作伙伴 中國有著在全球半導體市場謀求更重要角色的決心。中國半導體企業已經得到了一系列機會,他們的選擇大多是尋求合作伙伴,在市場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以此為成功打下基礎。 首先,通過自然增長來實現規模化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挑戰,中國企業應當尋求合作伙伴(通常是擁有大量知識產權,樂于接受資金并能從進入中國市場獲利的企業),或者是尋找機會收購想離開行業或有轉讓計劃的國內外公司。 其次,建立合作伙伴關系時,應當注重與國際合作伙伴建立共贏的合作關系。相比低成本的單純知識產權轉讓,聯合開發、改造和生產能夠融入中國生態系統的技術,能取得更有效的成果。 再次,還應當尋求并購機會來加強自己的競爭力和人才隊伍的建設。積極地管理知識產權問題,并有效地實行并購后的整合計劃,以此來確保并購交易的成功和人才的保留。在一個規模相對較小的市場,任何失敗的并購都會加大未來并購交易的難度。 最后,從戰略的角度來看,一個極具針對性的方案比寬泛、通用的方案更有可能成功。成功企業將以解決中國市場供需缺口中的特定細分市場為自己的戰略重點,以市場需求為引導。隨著中國市場不斷進化和快速增長,成為生態系統領域某一特定方面的專家往往能夠創造持久的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