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纖早已到戶,但上網還是“龜速”。為什么?“這就好比多車道高速公路建好了,但是車輛還是只能在一個通道上順序排隊行駛。”章雅平說,“目前全球的光纖到戶接入網光網絡基本上都采用時分復用模式,也就是說多個用戶共享一個波長,每個上網用戶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默默地等待著系統分配給自己的時間間隔進行上網,所以常常會感覺網絡卡住了。” 根據國際電信聯盟規劃的接入網發展路線,在全球千兆入戶巨大需求的牽引下,預期2020年光網絡接入網的速率將達到千千兆。而全面解決光網絡瓶頸問題、實現接入網網速的幾百倍增長的唯一途徑,就是在接入網光網絡中引入波分復用(WDM)、乃至密集波分復用(DWDM)模式,最大可能地引入眾多傳輸波長,類似于讓汽車在多個車道上并行。 章雅平說,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就是在升級的全新接入網光網絡中全面采用波長可調的半導體激光器。然而,可調激光器的技術性能和成本問題一直推遲和阻礙著這一進程,我國在高端光電子芯片與器件領域也一直處于空白狀態。 但今年,在浙江千人計劃和杭州西湖區325創業項目計劃的支持下,章雅平團隊終于取得突破,研發出了商業化量產可調激光器芯片。 別看這個芯片只有300微米寬、1.3毫米長,它的問世填補了中國在商用高端光電子芯片領域的空白,讓我國不僅擁有了高端光電子“中國芯”,還在同類技術發展方面達到、甚至超過國際先進水平。 目前,該商業化量產芯片的成品率已經達到85%以上,芯片的連續波出光功率普遍達到70-120毫瓦以上,單個芯片的波長連續可調諧范圍為8.5-10納米,調諧速度為納秒級,所有技術指標基本達到今年初國家重點專項中提出的技術指標,部分指標超過國際同類產品的最高水平。 這種可調激光器芯片還有巨大的軍用價值。“就好像諜戰片里的電臺,通過改變波長或頻率來提高安全等級、實現保密通訊。”章雅平解釋說。此外,可調激光器還可以廣泛地用于傳感、醫療診斷和疾病治療。 文章來源:中芯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