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標志不清的晶體管三極管,可以用萬用表判斷它的極性,確定它是硅管還是鍺管,并同時區(qū)分它的管腳。對于一般小功率管,判斷時一般只宜用RX1K檔.步驟如下: 1.正測與反測將紅黑表筆測晶體管的任意兩腳電阻,再紅黑表筆互換仍測這兩腳電阻,兩次測量電阻讀數(shù)不同,我們把電阻讀數(shù)較小的那次測量叫正測,我們把電阻讀數(shù)較大的那次測量叫反測。 2.確定基極將晶體管三只管腳編上號1.2.3.萬用表作三種測量,即1-2,2-3,3-1,每種又分正測和反測。這六次測量中,有三次屬正測,且電阻讀數(shù)個不相同。找出正測電阻最大的那只管腳,例如1-2,另一支管腳3便是基極。這是由于不論管或管,都為兩個二極管反向連接而成(如附圖)。發(fā)射極,集電極與基極間的正測電阻即一般二極管正向電阻,很小。當兩表筆接集電極和發(fā)射極時,其阻值遠大于一般二極管正向電阻。 3.判別極性黑表筆接已確定的基極,紅表筆接另一任意極,若為正測,則為NPN管,若為反測,則為PNP管。這是因為黑表筆接萬用表內(nèi)電池正端,如為正測,黑表筆接的是P端,晶體管屬NPN型。如為反測,黑表筆接的是N端,晶體管屬PNP型。 4.確定集電極和發(fā)射極對集電極和發(fā)射極作正測。在正測時,對NPN管黑表筆接的是集電極,對PNP管,黑表筆接的是發(fā)射極。這是因為不論正測或反測,都有一個PN結(jié)處于反向,電池電壓大部分降落在反向的PN結(jié)上。發(fā)射結(jié)正偏,集電路反偏時流過的電流較大,呈現(xiàn)的電阻較小。所以對NPN管,當集,射間電阻較小時,集電極接的是電池正極,即接的是黑表筆。對PNP管,當集,射間的電阻較小時,發(fā)射極接的是黑表筆。 5.判別是硅管還是鍺管對發(fā)射極基極做正測,若指針偏轉(zhuǎn)了1/2--3/5,是硅管。若指針偏轉(zhuǎn)了4/5以上,是鍺管。這是因為電阻擋對基——射極作正測時,加在基射間的電壓是Ube=(1-n/N)E,E=1.5v是電池電壓,N是有線性刻度的某一直流電壓的總分格數(shù),n是表針在該刻度線上偏轉(zhuǎn)的分格數(shù)。通常硅管U=0.6~0.7v,鍺管Ube=0.2~0.3v。因此在測試時,對硅管,n/N約為1/2-3/5;對鍺管,n/N約為4/5以上。另外,對于一般小功率的判別,萬用表不宜采用Rx10或Rx1擋。以500型萬用表測硅管來說明,該表內(nèi)阻在Rx10擋是100歐,對硅管b.e極作正測是,電流達IBE=(1.5v-0.7v)/100歐=8mA,?測鍺管時電流還要大,用Rx1擋電流更大,有可能損壞晶體管。至于Rx1k擋,該擋電池電壓較高,常見的有1v,12v,15v,22.5v等幾種,反測時有可能造成pn結(jié)擊穿,故此擋也應(yīng)慎用。 用指針萬用表很容易判斷晶體管是NPN型PNP型,用RX1K檔紅表筆接基極黑表筆接另外兩極,如果阻值較小所測晶體管為pnp型。如果阻值較大是NPN型 從型號上分國產(chǎn)晶體管型號的第二個字母為A、C是PNP晶體管,B、D是NPN晶體管如3AX31是PNP晶體管3BX5是NPN晶體管、3DD15是NPN晶體管。其中AB是鍺晶體管CD是硅晶體管。 【正芯網(wǎng)--現(xiàn)貨IC采購平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