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體管是一種固體半導體器件,可以用于放大、開關、穩壓、信號調制和許多其他功能。晶體管作為一種可變開關,基于輸入的電壓,控制流出的電流。晶體管主要分為兩大類:雙極性晶體管(BJT)和場效應晶體管(FET)。 晶體管有三個極,雙極性晶體管的三個極分別是發射極(Emitter)、基極(Base)和集電極(Collector)。NPN晶體管是晶體管的一種.。 晶體管屬于電流控制型半導體器件,其放大特性主要是指電流放大能力。所謂放大,是指當晶體管的基極電流發生變化時,其集電極電流將發生更大的變化或在晶體管具備了工作條件后,若從基極加入一個較小的信號,則其集電極將會輸出一個較大的信號。下面來簡單地說明. 發射區與基區之間形成的PN結稱為發射結,而集電區與基區形成的PN結稱為集電結,三條引線分別稱為發射極e、基極b和集電極c。 對于NPN晶體管,當基極b點電位高于發射極e點電位零點幾伏時,發射結處于正偏狀態,而集電極C點電位高于b點電位幾伏時,集電結處于反偏狀態,集電極電源Ec要高于基極電源Ebo。 在制造三極管時,有意識地使發射區的多數載流子濃度大于基區的,同時基區做得很薄,而且,要嚴格控制雜質含量,這樣,一旦接通電源后,由于發射結正偏,發射區的多數載流子(電子)和極基區的多數載流子(空穴)很容易地越過發射結構互相向反方各擴散,但因前者的濃度基大于后者,所以通過發射結的電流基本上是電子流,這股電子流稱為發射極電流Ie。 由于基區很薄,加上集電結的反偏,注入基區的電子大部分越過集電結進入集電區而形成集電極電流Ic,只剩下很少(1-10%)的電子在基區的空穴進行復合,被復合掉的基區空穴由基極電源Eb重新補給,從而形成了基極電流Ibo根據電流連續性原理得:Ie=Ib+Ic 這就是說,在基極補充一個很小的Ib,就可以在集電極上得到一個較大的Ic,這就是所謂電流放大作用,Ic與Ib是維持一定的比例關系,即:βdc=Ic/Ib 式中:βdc稱為直流放大倍數, 集電極電流的變化量△Ic與基極電流的變化量△Ib之比為: β=△Ic/△Ib 式中β--稱為交流電流放大倍數,由于低頻時βdc和β的數值相差不大,所以有時為了方便起見,對兩者不作嚴格區分,β值約為幾十至一百多。 三極管是一種電流放大器件,但在實際使用中常常利用三極管的電流放大作用,通過電阻轉變為電壓放大作用。 【正芯網--現貨IC采購平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