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傳感器產業發展現狀,喬躍山感慨:中國傳感器市場上,中低檔產品基本可以“自給自足”,但中高端傳感器進口占比達80%,數字化、智能化、微型化產品嚴重欠缺。 據了解,“十二五”期間,中國敏感元器件及傳感器產業以20.9%的年均增長率實現了高速發展。喬躍山介紹,今年9月,工信部正式發布了《智能硬件產業創新發展專項行動(2016-2018年)》的文件,隨著《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行動計劃以及《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的大力推進,傳感器技術及傳感器產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顯。 對于喬躍山的說法,與會的中科院微電子所所長葉甜春也表示贊同。其坦言,中國傳感器產業的基礎仍然薄弱,雖然培養了一支研發隊伍、具備了一定的技術儲備與基礎。但仍存在企業規模偏小、技術標準缺乏、應用領域不廣、層次偏低、盈利能力尚不穩定的“薄弱環節”。 那么,在此情形下,中國的傳感器產業該如何發展呢?喬躍山提出,傳感器產業的發展離不開行業應用,深入挖掘健康養老、教育、醫療、工業等領域應用需求,是加快、做強傳感器產業的必由之路。其指出,針對現階段對醫療健康養老的巨大需求,國家鼓勵傳感器、智能硬件企業與健康養老機構對接,對健康數據進行整合管理,實現與相關健康養老服務平臺的數據集成應用,并推動智能醫療健康設備在診斷、治療、護理、康復等環節的應用,加強醫療數據云平臺建設。 “在具體推進措施上,我們將加強政策協同引導、完善標準檢測體系、發展創業創新平臺及打造產業生態體系,并研究制定智能硬件技術標準及應用規范體系;研制關鍵控制接口協議規范,推動設備間的數據格式和標準協議的開放共享,推進產品和系統間的互聯互通;鼓勵產業聯盟和行業協會等社會團體開展團體標準試點,完善與行業標準、國家標準的快速銜接機制。”喬躍山透露,今后還將選擇優勢地區建設高水平省級智能硬件創業創新平臺,支持地方以試驗床、創新平臺等方式發展智能硬件眾創、眾包、眾籌、眾扶平臺,發展天使、創業、產業等投資。實施“芯火”計劃,推進智能硬件基礎芯片領域的創業創新。 喬躍山今日還提到,傳感器產業是無錫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多年來無錫集中資源、集成政策,不斷推動產業規模持續壯大,去年無錫市傳感網及相關產業產值達到2658億元,相關企業已達2000多家,從業人員超過15萬人。“可以說,無錫市的傳感網及傳感器產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文章來源:中芯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