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觀察者網 昨日,央視在新聞聯播中披露,中國正在研制組合動力飛行器,未來人類上太空可以像客機一樣水平起降,上太空的成本和門檻將有望大大降低。 ![]() ![]() 8月1日,央視在新聞聯播中披露,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正在研制組合動力飛行器項目,未來普通人上太空的成本和門檻將有望大大降低。 據介紹,組合動力飛行器是一種集成渦輪發動機、沖壓發動機、火箭發動機等多種動力的飛行器。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一院研發中心副總研究師張永介紹,組合動力和傳統的火箭動力相比較而言,它是一種新型動力,從廣義上來講,就是把不同的動力形式組合到一起就叫組合動力。 張永表示,計劃利用3-5年的時間掌握相應的關鍵技術,在2030年左右實現應用目的,達到亞軌道應用和入軌應用這種模式。 ![]()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一院研發中心副總研究師張永 研究人員表示,未來的組合動力飛行器可以回收利用,實現可重復的天地往返航天運輸。組合動力飛行器可以像飛機一樣在普通機場起降,既能讓航天發射不再需要精挑細選發射場的條件,又能為飛行器的可重復使用和未來實現航班化奠定基礎,讓進入太空的成本大大降低。 ![]() ![]() 在央視的解說詞中,明確說“相比航天飛機和部分回收的運載火箭,組合動力飛行器有更好的維護性和實用性”。 這無疑令人聯想到屢次爆紅的Space X公司及其開發的可回收火箭。該公司雖然被視為私企參與航天研究的“典范”,但其大量技術與合同,都由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讓渡、提供。 上述解說詞,至少是在技術路線上,對Space X的公開叫板。 ![]() ![]() 觀察者網注意到,早在7月13日,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就已經披露了研制組合動力飛行器的信息。當時的報道全文如下: 7月6日,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火箭院”)研發中心與西北工業大學航天學院、航天推進技術研究院11所簽署了關于合作開展“組合動力飛行器技術”研究的協議,開始在“組合動力飛行器”這一尖端領域協同攻關。 火箭院組合動力飛行器技術研究中心設計師楊旸介紹:“‘組合動力飛行器’是集成渦輪發動機、沖壓發動機、火箭發動機等多種動力的飛行器。如果使用‘組合動力飛行器’開展載人航天活動,普通人即使沒接受過航天員的專業訓練也能上太空。” ![]() ![]() 普通人上太空,這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事。不過,在我們的印象里,航天員執行飛天任務前,必須進行多年的嚴苛訓練……為什么乘坐“組合動力飛行器”,就不用訓練了呢? “目前,各國開展載人航天活動,使用的都是單一的火箭動力;鸺狻,加速快,技術相對成熟。但也正是因為加速太快,航天員的身體要承受超過體重數倍的過載。因此,航天員大多選自身體素質極高的殲擊機飛行員。不但如此,他們還要再進行復雜而漫長的訓練,才能勝任航天飛行任務! 楊旸說:“而‘組合動力飛行器’由于集成了多種發動機,可以在起飛時使用飛機常用的渦輪發動機或小推力的火箭發動機,當飛行器達到一定速度后再使用需要初始速度的沖壓發動機,最后在大氣稀薄的地方點燃火箭發動機,實現入軌。這樣就變火箭發動機‘單手搏擊’為多種動力‘組團太極’,從而實現緩慢加速,使過載降低到普通人也能承受的范圍! 楊旸介紹:“‘組合動力飛行器’在大氣層內使用渦輪發動機、沖壓發動機,這樣就可以使用大氣層中的氧氣進行燃燒。而各國現役載人火箭在大氣層中還要攜帶沉重的氧化劑,兩者相比,效率高下立判。同時,‘組合動力飛行器’可以像飛機一樣,在普通機場水平起降,既能使航天發射不再‘挑剔’發射場的條件,又為飛行器的可重復使用奠定了基礎,使航天活動的成本大大降低。更重要的是,‘小火慢燉’的‘組合動力飛行器’告別了傳統載人火箭‘開弓沒有回頭箭’的悲壯,即便加速中出現問題也能穩穩地飛回來,使載人航天活動的安全性得到質的提升! 楊旸說:“能載人航天,肯定也能發射衛星。不過,由于‘組合動力飛行器’的集成度高,技術難度極大,所以實現實用飛行尚需時日。此前,美、歐等國已開展了大量的研究、試驗工作,我國以火箭院為代表的科研機構、高校也正在這一領域發力;蛟S在不久的將來,我們這些未受過嚴苛訓練的普通人也能乘坐中國的‘組合動力航班’飛向太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