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電子工程師與條碼技術人才、研發類工程師等值。面臨就業市場人才儲備不足的問題,并將會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保持空位等待合適人才應聘的局面。摩托羅拉(中國)電子有限公司、Mobile 聯想移動公司、LG 電子、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等大型企業,電子類工程師空缺量都很大,對擁有五年及以上工作經驗、英語流利的資深工程技術人員的需求尤其迫切。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來自一個電子工程師的經驗之談。 “工程師是科學家;工程師是藝術家;工程師也是思想家。”一位偉大的工程師曾經提出過這樣的一段感言。 不錯,工程師是利用自然科學來創造工程的人。工程既是物質的也是思想上的。許多不朽的工程,偉大的發明以及出神入化的技術方案,許多人往往只看到了他們的瑰麗,而作為工程師則更應該看到設計的靈魂。 因此我們應該深入的理解“工程師也是藝術家和思想家”。工程設計的本身就是一種藝術,也是工程師思想的結晶。一部精密的機械設備,一個高效而又健壯的程序,一個復雜而又無懈可擊的電路,這些都反映著一些杰出工程師的思想和靈魂,有時你甚至會認為他們的生命已經融入到設計中。 成為一個杰出工程師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熱愛自己的職業”。 畢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許多優秀的電子工程師都是從小作為電子愛好者的。愛好不僅要體現在行動中更要深入內心甚至深入骨髓。 有許多人問:“每天應該花多長時間在學習中和工作中。” 可以肯定一份耕耘就會換來一份收獲,但作為工程師和科學家想取得成功并不是比賽誰花的時間最多,而是看誰付出了更多的“思考”。 不要以為一個學生坐在自習教室里看了多少小時的書就是“勤奮”,也可能比呆在寢室里的學生還要“懶惰”。也就是說“勤奮”是大腦的勤奮,而不是身體和和形式上的勤奮。 我的一個大學同學是文學愛好者,對中國歷史和社會有許多見解,閱讀廣泛文筆也好,可偏偏學了電子這個專業,這不是人才的浪費嗎。 所以工程師和科學家在生活中也是工程師和科學家,而不是工作時和端起書本時才是。 很多學生很努力的去學習,可一直無法入門就是這個原因。當拿起書本時發現一個問題或者老師提出一個問題后他們會努力的解決,可放下書本就不會再自己提出問題和獨立的思考了。 我從來不認為中國的教育是真正的“教育”,書本、試卷、分數、所謂的答案都是教條的,就好象一條生產線給每個經過其中的學生蓋上一個學歷的烙印。將創造性和個人的特長統統抹殺,再加上長期以來的教育大躍進和人才評定標準的偏差,無數天才失去了發展機會。 本來沒有那么多的教育資源卻非要擴招 —— 掃盲。將大學教育至于尷尬境地,應屆生就業就是最好的例子。 所以請不要抱怨工作機會少,中國是非常缺乏工程師的呀!缺到讓很多公司開始“吶喊”的程度。工程師的缺乏又和應屆理工科畢業生的過剩形成矛盾。所以你不要以為學習成績高就能成為一個好的工程師。要清楚的認識到學校的教育和社會需求之間的距離。 工程師要有“自己的思想”,很多學生在讀書過程中養成了一些很不好的習慣。 比如思考深度不夠,和不會獨立思考。一個公式放在面前能做題,能考試就 OK 嗎? 自然科學好比一個花園,一些科學巨匠寫下了無數“不朽的文章”來描述它。數學公式就好比文章中的文字和句子,只是做文字游戲或者簡單的背誦有什么意義嗎?請問問自己你對這個“大花園”了解多少。你閉上眼睛能想象出這個花園的景象嗎? 記得我曾問一個大四畢業設計的學生你物理學的怎么樣。他回答我“還好”,可又補充說“就是公式忘了”。工作中他看到我隨筆可以寫出很多方程,驚訝的說我的記憶力真好。 我說“我根本就沒背過公式”。因為我記得“花園”是什么樣的,即使哪位大家用什么詞匯描述的“花園”我記不清,可我依然能清楚的描述出來。 這才是理論,理論不是指“文字”和公式而是前人的思想。 許多學電子的學生說模擬技術難學,我告訴他們其實學好模擬技術并不是要學好模擬電子本身。世界本來就是模擬的,所有的物理量都是模擬的,這就是模擬。所以你對自然科學的最根本看法和世界觀直接決定模擬水平的高低,也就是物理學水平的高低。 我的意見是:不要以為拿著模電書學下去就能有本質的改變,一定要提高對事物的認識和對自然科學的理解,提高對模擬量的駕御能力。重要的是思維方式,和對概念的感性認識。 思考問題要有深度,思維的深度是一種習慣。 有些人總是喜歡點到為止,他甚至沒有意識到我還可以再深入的思考。作為工程師和科學家要培養深邃的思考習慣。 一些學生看到一道物理題,認為做對就好的人居多。可你是否發現了其中的內在聯系,甚至從考點中受到啟發。有很多高中學生喜歡做大量的習題,結果效果卻不理想。就是因為這些學生只是在“做題”,沒有付出更多的思考。 所以工程師要注重概念性的思考然后深入進去。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工程師要重視實踐,自然科學不管發展到何時都離不開實驗。電子學本身就是為了指導工程實踐。所以不要談空洞的理論。 現在很多院所都面臨這樣的問題,總是談一些空洞的理論,甚至錯誤的但還不以為然的理論。實踐可以提高對自然科學的認識甚至改變著我們的世界觀,只有這種認識提高了才可我們不要“玩弄理論”,但要重視理論。理論是思想,是認識,不是公式和文字。 另一方面,我們還要重視理論。因為你是電子工程師,而不是電子愛好者。 工程師要從整體到細節全面的把控你的工程。 人做事是一定要犯錯誤的,工程師要將這樣的錯誤減到最少。因此全面的理論和對工程對象的認識是必須的。 一些從電子愛好者出身的工程師比較容易忽視理論,認為把東西做出來了就可以。當然是要把東西作出來,但我們最終是要掌握尖端的技術,推動中國科技的發展。不可能象電子愛好者那樣拿過別人的圖紙來“制作”了事。 IT 技術領域有無數的巨匠和天才將他們智慧沉淀于現代科技之中。所以我們要不斷的積累好的做法和前人的思想。你的周圍會有很多人的很多東西值得你學習,你應該將這些作為財富積累起來,總有一天會發揮出作用。 另外我們學習的不僅是簡單的知識更是前人對知識的理解和對工程的看法。比如每個人眼中的電阻都不相同,你要主動去了解高手眼中的電阻是什么東西。 工程師不要過分的將注意力放到開發本身而看不清“開發”。 這樣的話聽起來有些繞口,但其實很簡單,就是要在一定的高度上看整個開發過程,而不要陷入某個具體問題無法自拔。不識廬山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山中。就是這個道理。尤其是遇到問題后容易出現無法自拔的現象,結果一頭霧水什么都是一團糟,這時就需要從更高的角度從新審視問題,找到突破口,而不要鉆了牛角尖。 工程師不要輕易問別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和結果同樣重要。(看來,我在“大學生到底該掌握什么? ”一文中所述觀點并非“異端邪說” )有一些同學會經常向老師提出問題,這也是好事,說明某某學生愛學習。可我們并不提倡這些,相反的如果能自己解決問題才是最好的。 要學會獨立的獵取信息和知識,并從其中得到自己判斷。 每個人在工作中都會遇到很多問題,在學校的時候有老師去解答,在工作單位又有誰能解答呢?或者當你做的是最尖端的技術時你能去問誰呢! 所以工程師要有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不要做思想上懶惰的人。 中國教育往往要求學生考出高分,答對答案就是好學生。所以老師告訴的答案只要記住就 OK。可老師告訴你的答案能說明你自己具備了解題能力嗎?請不要相信這樣的分數,至工程師要有《亮劍》精神。用都梁的話說,古代劍客明知對方是天下第一劍客,明知是死也要亮出寶劍,沒有這個本事就別當劍客。“盡管敵強我弱,盡管身陷重圍,我們也要亮劍”。工程師也要敢于挑戰對手,敢于戰勝自己。一項工程如果連做都不敢做還能談成功的問題嗎? 所以說“工程之中無小事,有事必有原因”。一定要找到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