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復雜的任務往往可以分成若干個小任務,當按一定的順序完成這些小任務后,整個大任務也就完成了。在生產實踐中,順序控制是指按照一定的順序逐步控制來完成各個工序的控制方式。在采用順序控制時,為了直觀表示出控制過程,可以繪制順序控制圖。 圖1是一個3臺電動機順序控制圖,由于每一個步驟稱作一個工藝,所以又稱工序圖。在PLC編程時,繪制的順序控制圖稱為狀態轉移圖或功能圖,簡稱SFC圖,圖1b為圖1a對應的狀態轉移圖。 圖1 一種3臺電動機順序控制圖 順序控制有3個要素:轉移條件、轉移目標和工作任務。在圖1a中,當上一個工序需要轉到下一個工序時必須滿足一定的轉移條件,如工序1要轉到下一個工序2時,需按下啟動按鈕SB2,若不按下SB2,就無法進行下一個工序2,按下SB2即為轉移條件。當轉移條件滿足后,需要確定轉移目標,如工序1轉移目標是工序2。每個工序都有具體的工作任務,如工序1的工作任務是“起動第一臺電動機”。 PLC編程時繪制的狀態轉移圖與順序控制圖相似,圖1b中的狀態元件(狀態繼電器)S0.1相當于工序1,“S Q0.0,1”相當于工作任務,S0.1的轉移目標是S0.2,S0.6的轉移目標是S0.0, SM0.1和S0.0用來完成準備工作,其中SM0.1為初始脈沖繼電器,PLC啟動時觸點會自動接通一個掃描周期,S0.0為初始狀態繼電器,每個SFC圖必須要有一個初始狀態,繪制SFC圖時要加雙線矩形框。 順序控制指令 順序控制指令用來編寫順序控制程序,S7-200 PLC有3條常用的順序控制指令。 順序控制指令使用及說明如圖2所示,圖2a為梯形圖,圖2b為狀態轉移圖。從圖中可以看出,順序控制程序由多個SCR程序段組成,每個SCR程序段以LSCR指令開始、以SCRE指令結束,程序段之間的轉移使用SCRT指令,當執行SCRT指令時,會將指定程序段的狀態器激活(即置1),使之成為活動步程序,該程序段被執行,同時自動將前程序段的狀態器和元件復位(即置0)。 圖2 順序控制指令使用舉例 使用順序控制指令時,要注意以下事項: 1)順序控制指令僅對狀態繼電器S有效,S也具有一般繼電器的功能,對它還可以使用其它繼電器一樣的指令。 2)SCR段程序(LSCR至SCRE之間的程序)能否執行,取決于該段程序對應的狀態器S是否被置位。另外,當前程序SCRE(結束)與下一個程序LSCR(開始)之間的程序不影響下一個SCR程序的執行。 3)同一個狀態器S不能用在不同的程序中,如主程序中用了S0.2,在子程序中就不能再使用它。 4)SCR段程序中不能使用跳轉指令JMP和LBL,即不允許使用跳轉指令跳入、跳出SCR程序或在SCR程序內部跳轉。 5)SCR段程序中不能使用FOR、NEXT和END指令。 6)在使用SCRT指令實現程序轉移后,前SCR段程序變為非活動步程序,該程序段的元件會自動復位,如果希望轉移后某元件能繼續輸出,可對該元件使用置位或復位指令。 順序控制的幾種方式 順序控制主要方式有:單分支方式、選擇性分支方式和并行分支方式。圖2b所示的狀態轉移圖為單分支方式,程序由前往后依次執行,中間沒有分支,簡單的順序控制常采用這種單分支方式。較復雜的順序控制可采用選擇性分支方式或并行分支方式。 選擇性分支方式 a)狀態轉移圖 b)梯形圖 圖3 選擇性分支方式 選擇性分支狀態轉移圖如圖3a所示,在狀態繼電器S0.0后面有兩個可選擇的分支,當I0.0閉合時執行S0.1分支,當I0.3閉合時執行S0.3分支,如果I0.0較I0.3先閉合,則只執行I0.0所在的分支,I0.3所在的分支不執行,即兩條分支不能同時進行。圖3b是依據圖3a畫出的梯形圖,梯形圖工作原理見標注說明。 并行分支方式 a)狀態轉移圖 b)梯形圖 圖4 并行分支方式 并行分支方式狀態轉移圖如圖4a所示,在狀態器S0.0后面有兩個并行的分支,并行分支用雙線表示,當I0.0閉合時S0.1和S0.3兩個分支同時執行,當兩個分支都執行完成并且I0.3閉合時才能往下執行,若S0.1或S0.4任一條分支未執行完,即使I0.3閉合,也不會執行到S0.5。 圖4b是依據圖4a畫出的梯形圖。由于S0.2、S0.4兩程序段都未使用SCRT指令進行轉移,故S0.2、S0.4狀態器均未復位(即狀態都為1),S0.2、S0.4兩個常開觸點均處于閉合,如果I0.3觸點閉合,則馬上將S0.2、S0.4狀態器復位,同時將S0.5狀態器置1,轉移至S0.5程序段。 未完 用手機看完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