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年里,有一個高頻熱詞不斷沖擊人們的眼球,那就是“智能家居”。筆者毫不懷疑這個現實的到來,只是目前讓我們看到的還沒有到這一步,準確的說“智能家居”距離我們還有相當的一段路程。 為了說清楚這一點,我們可以先聊聊“智能家居”大概是個什么樣的形態。既然稱其為智能,必然是一種有點思維、學習、判斷、分析能力的系統,至于家居這個普通的概念,大家都很熟悉,就不再贅述了。下面接著聊智能家居應該做什么、可以做什么。簡單的說“智能家居”應該給人們創造安全、舒適、環保、節能的環境;給人們提供適度的保健、養生功能;使人們在輕松愉快的生活里,不會出現該做而忘了做、不能做而不小心做了的情況。以筆者有限的知識,站在今天這樣的技術層面,對“智能家居”只能作這樣的描述了,從長遠看,這些可能還是不夠的。對“智能家居”可以做的,我想它至少是可以代替人對家居里的系統進行調整、控制;對系統的執行完成情況保留適當的數據記錄并進行分析;對出現的緊急情況可以報警、提醒、鎖定;對日常瑣碎事務的記錄、分析、顯示。據此看來“智能家居”是一個較大的系統工程了,它包含有“大腦”、“神經”、“手足”,這也就是我現在能看到的“智能家居”的一二三,與智能家居的完整形態相比,這個一二三也許就是“滄海一粟”了。這里所指的“大腦”應該屬于各種形式的電腦、單片機、MCU、CPU等等,它們的地位和作用就是相關功能電路的核心——發送、接受或處理指令的大腦;而被稱為“神經”當仁不讓的就是各種網絡和數據采集信號線了、至于“手足”就比較好理解了,那就是終端的執行機構。 如果大家基本認同“智能家居”應該做的和可以做的這些,那我們接下來就聊聊智能家居里以何種方式實現系統的功能。為了給人們創造安全、舒適、環保、節能的環境,“智能家居”通過對系統的安全設置,實現對出入人員的有效管理,如對來訪新人進行必要的身份登記、認證、建檔,對已經登記的人員出入,進行例行記錄、分析規律,發現異常及時給出提示;對門禁系統進行相應的授權,防止無關人員隨意進出管理區域;對可燃氣體、物質實行準入制,沒有相應的措施不讓進入;對異常煙霧、熱源、火險及有害氣體等及時報警,提醒人們滅火和防護;對住戶外出利用聲光提醒鎖門等等。 通過對系統的綜合調控,實現盡可能穩定、長效的恒溫、恒濕;不定期更換室內的新風,全天候監視室內的氣體成分,比如PM2.5、二氧化碳、氮氣、氧氣的含量百分比,依此自動開關相應的設備;對住戶排放的煙氣實行一定范圍的監控,必要的時候進行先處理后排放的管理,對含有放射性的建筑材料進入及時報警,對噪聲進行聲壓監測,發現超標的噪聲源,及時提醒物業人員處理;對能源消耗進行連續的監控,發現異常及時提醒用戶,對雨水進行收集利用,對住戶的洗滌用水進行合理的部分利用。 通過對系統的個性化設置,實現獨特的提醒、提示功能,如:起床叫醒、睡覺提示、外出添加衣物、室內室外的晾曬指數、紫外線強度、戶外風向等級、天氣變化趨勢、鍛煉的合適時間;提醒老年人服藥、用餐、食用水果搭配和鍛煉活動引導;進行有關的食品熱量、脂肪含量、膽固醇的多少諸方面的顯示;提醒業主繳費、取單據或采集相關數據;提醒外出的住戶按時搭乘選定的交通工具;在公共區域顯示日常生活信息。 通過在系統中添加有關的終端設備,測量人體基本參數、監視變化規律、發現異常情況通知有關家屬,在正常情況下如實記錄相關數據,定期提供給用戶或用戶指定的醫療網絡;適當調整室內的照明、及時關閉無人區域的換風、照明及門禁,鎖定狀態并開啟安全監控設備等等。 上面所述這些,看起來可能有些瑣碎,但“智能家居”就是要把人們從簡單、重復的繁瑣事務中解脫出來,恰好做這些細繁的、重復的事,又正是以計算機為核心的“智能家居”的長項。要順利地完成上述的這些任務,可以利用現在技術比較成熟的4-20mA之類的傳感器以及新型數據采集設備,也可以利用單片機和DSP組成具有一定范圍的功能團組,還可以利用家庭的電腦組成局域網控制室內的用電器具,甚至還可以使用手機和WiFi操作家里的家用電器。在眾多的控制方式中,我個人認為比較好的應該是由住戶進行初級的基本設定、設置后,由智能家居系統根據主人的意圖自動運行和調整,包含一定的容錯、糾錯,都可以在用戶設定的范圍內自行調整完成,真正體現智能家居的智能化、自動化和常態化,不要搞成了處處要用戶注冊、登錄、輸入密碼,也不宜時時要用戶手機控制開關、調整大小,這樣的操作多了,反而把人置為了控制系統的奴隸,繁復之際,人們就享受不到智能化的樂趣和便利,自然的也就不會對智能家居有興趣乃至有需求了。 接下來再聊聊“行業隔斷”。材料與技術--- 在新材料與新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新技術為新材料的誕生奠定了基礎,而對各種材料的改良、改進又催生了新的技術出現。例如,對玻璃保溫差的技術改進,引出了“中空玻璃”的研發生產;因為玻璃不遮光的問題,催生了電控變光玻璃的使用;由于環保、節能的要求,引發了對“光-伏玻璃”的研制。這里列舉的產品與技術之間原本沒有直接的相關,但現代社會的進步發展,使得這二者之間迅速建立了聯系,原來的不相干形成的“行業隔斷”現在被打破了,在沒有行業隔斷的今天,新材料的應用又給新技術的推廣帶來了機遇,現在的新樓盤開發中,大量使用雙層保溫玻璃,使熱損失減少、使空調使用的效果改善,進而使消耗的電能降低;下一步“光-伏玻璃”的推廣使用,又可以提供一定量的電能,供節能燈具照明,這也可算是未來智能家居的又一種功能,如果利用這二者之間的相關性,研制出自動控制的“環境亮時燈光弱、光線暗時燈光強”的智能產品,是不是比那種拿著手機控制燈光亮度、色彩的智能產品要好一點點呢?由此又引出了另外的話題--- 建筑與控制。智能家居是建筑物的一個部分,所有的智能家居集中在一個建筑物之中,就給這個建筑物帶來了新的控制、管理的要求,整體節能、環保控制、安全管理、靈便通訊等等這些功能的實現,需要從設計環節就認真考慮,而不是等建筑物竣工以后再考慮,在后裝修時再開槽、打洞,所以說,智能家居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多行業、多學科、多種技術聯合作業。現在的樓盤開發,有的已經走在了前面,預先把用戶可能需要的光纖入戶的設備空間留出來、基本網絡安裝好,假如說在此基礎上,再把無線路由器也像消防報警探頭那樣統一安裝好,做好統一的協調、防護,降低諸多的不安全要素,騰出更多的空間、讓出更多的實惠給用戶,豈不是一件兩全其美的好事么? 最后回到前面提到的“大腦”、“神經”、“手足”上來,現在我們看到的智能產品確實不錯,許多家電制造企業都在摩拳擦掌的進入智能家居產品的研究、制造方面來,這個對于國家、企業、用戶來說都是一個令人欣慰的好現象,我們的生活質量要提高,要不斷向前進,就要響應政府號召的“創新”,從理論創新到技術創新、從產品創新到服務創新都要與時俱進,斗膽的說“智能家居”距離我們還有相當的一段路程,是因為我們目前所能看到、聽到、用到的都還是終端的執行部件居多,這些東西與以往的繼電器、接觸器、開關都差不多,歸屬于智能家居的“手足”,因為僅有這些還是不夠的,“大腦”和“神經”的應用研究還比較少,而這些又恰好是智能家居的重要部分,我們今天在這些方面的缺失,必將給外國廠商提供機會,最終使我們又落在了他們的后面,又形成了人家得西瓜,我們撿芝麻的慘狀。智能家居的實現不是一朝一夕的暢想,也不是一件一物的成功,它應該是集我們民族智慧之大成的產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