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行業是波浪式向前發展的,我們現在正處于其中一個波浪的末尾——移動革命結束了,那么下一場革命是什么呢?機器人。 但是情況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樣。機器人革命可不是整天圍著你轉并且用清脆的女聲向你問問題的白色塑料臺燈,就像我上周在CES展會上看到的那樣。這或許是機器人革命中的一部分,但也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相反,機器人革命其實是能夠代替你工作的數十臺設備,它們無時無刻都在努力讓你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 某些業內人士使用的術語是“人工智能”或“數字助手”,而另一些人喜歡將這類設備稱作“智能”設備,但是這些詞都無法表達出這場革命的廣泛程度和開拓意義。它并不僅僅是能夠在特定時刻自動開始煮咖啡的咖啡機,或者在房間內有人時自動開啟的恒溫器。 機器人革命會讓你生活中的每一項技術協同工作,為你服務。機器人無處不在,無時不在。 它不像自動真空吸塵器魯姆巴(Roomba),更像電影《her》中描述的場景。 每過10到15年,經濟和技術進步的會聚就會引發計算行業的革命。主流文化會發生巨變,人們會養成新的習慣,很多估值數十億美元的公司會被創建起來,很多企業和整個行業都會遭到破壞并最終消亡。 我已經親身經歷了三場革命,具體如下: ·PC革命。PC革命緣起于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最早的代表產品是蘋果電腦和IBM PC,隨后無數PC便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微軟和英特爾是PC革命的最大贏家,而IBM則是最大的輸家,但是還有很多其他的公司,很多公司都認為計算只存在于某個數據中心里的一些巨型計算機之中。最后,微軟的“讓計算機深入千家萬戶”的夢想成真了。 ·互聯網革命。互聯網革命發跡于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這場革命開啟的標志是各種互聯網協議的標準化,接踵而至的是瀏覽器之爭和互聯網泡沫的興起和破滅。亞馬遜和谷歌(微博)是互聯網革命的最大贏家,而依靠物理媒體和統配的行業比如唱片音樂行業和印刷媒體行業則是最大的輸家。最后,人人都上網了,如果一家公司沒有建立自己的網站,人們都會覺得不可思議。 ·移動革命。移動革命開始的時間是2007年,iPhone的發布就是開啟這場革命的鑰匙。在這場革命中,蘋果和三星是最大的贏家,微軟可能是最大的輸家之一,因為它維系了20年的、對個人計算行業的壟斷終于被打破了。 我們在這里先要明確兩個重要的觀點。 第一個重要觀點是:當一場革命結束的時候,并不意味著主導這場革命的技術消亡了。 現在人人都擁有個人電腦,人人都還在使用互聯網。這說明這些技術已經非常普通和普及了,它們不再具有革命性意義,它們在世人眼中已經變成司空見慣的事物。 因此,移動革命結束了。現在每年智能手機的出貨量都在10億部以上,蘋果今年賣出的智能手機數量可能比去年少,這種情況是第一次出現。現在幾乎人人都擁有并且隨身攜帶著一部連網的計算機,在此基礎上,很多新的公司被建立起來,比如Uber、Facebook,如果沒有智能手機,Uber就沒有存在的根基,Facebook可能也象MySpace一樣湮滅在歷史的長河中。 但這并不意味著智能手機就要消亡了,或者蘋果就要關門了,只能說智能手機現在已經相當普及了,它已經失去了革命性意義,甚至有些令人厭倦了。 第二個重要觀點是:每一場革命都會使計算能力分散,然后將它分散給個人。 PC將計算能力從少數公司手中釋放出來,分散到千家萬戶。互聯網將以前被鎖閉在圖書館、私人數據庫和光盤等專用格式中的信息解放出來,分散給擁有計算機或手機的每一個人。 智能手機則把計算能力和信息整合在一起,放到人們的口袋中。 今年的CES展會似乎是介于兩場革命之間的連接器。人人都在尋找下一個重要產品,但是展會上卻沒有出現任何能夠令人耳目一新的事物。 今年的CES展會上展出了智能汽車、智能家庭、無人機、虛擬現實、可穿戴設備、智能床、智能行李以及各種奇怪的機器人。 但是如果你看看這些新事物的共同之處,再看看那些大牌技術公司現在都在投資什么,你的腦海中就會浮現出一個越來越清晰的畫面。 ·感應器和其他組件現在都相當地便宜了。在移動革命中,手機和平板電腦中的組件越來越多,各種感應器比如GPS、動作跟蹤器、攝像頭、麥克風的價格已經相當便宜了。這些設備可以通過各種無線技術比如藍牙、LTE、WiFi等來發送信息。這些組件的價格將繼續下降,很多以前無法存在的事物都將能夠收集各種數據并相互發送簡單信號。 ·每一家大牌技術公司都被人工智能迷住了。每一家大牌技術公司都在開發虛擬助手和其他人工智能技術。微軟開發出了Cortana和面向企業用戶的很多有趣的幕后項目,谷歌開發出了Google Now,蘋果有Siri,亞馬遜有Echo,甚至連Facebook也推出了數字助手Facebook M。IBM和其他很多公司也都在大力投資人工智能,還有幾十家獲得風投支持的初創公司也進入了這個領域。 ·社會已經做好了準備。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你們不妨想一下,與十年或者二十年前相比,我們現在有多忙碌啊!人們工作的時間更長了,或者為了生存而做著好幾份兼職工作。以前只有企業才會在博客中探討應需經濟,現在這種經濟模式已經成為大城市主流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而且現在還呈現出席卷全國的態勢。現在的情況是:每個人都需要某件東西,但是他們并不知道自己需要它。這恰恰是新的計算革命將要來臨的先兆。 想想吧,10年后你可能只要花200美元就能買一個智能個人助手了,或許它會是你手機上的一款應用。它可以收集與你的動作、行為、聯系人有關的大量信息,然后預測出你的需求,然后它能與幾十臺其他的設備和各種服務通訊,讓你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 計算能力將走出你的口袋,進入到你周圍的整個環境之中。你的鬧鐘可以自動設置,你不需要記下待辦事項,因為它已經存在了。你不用打電話叫車,當你需要用車時,它就會出現在你面前并且在行駛過程中知道何時應該停車。 如果你肚子餓了并且很忙,沒時間打電話叫餐,你的助手會問你感覺晚飯吃得如何或者弄清楚你在與何人會面然后叫外賣。你喜愛的音樂會一直伴隨著你,不僅僅是從一間房到另一間房,而是從一幢大樓到另一幢大樓,它都一直伴隨著你。你的個人無人機環繞在你身邊,在需要時錄下聲音和圖像。 最開始,只有富人和能夠連網的人才能享受這種自動化的生活方式。“讓你的助手與我的助手聯系。“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和技術的發展,這種自動化的生活方式的成本將會降低,低到更多人也能享受到這些自動化生活方式帶來的好處,但是很快你就記不清以前沒有它們是如何過日子的了。我們真的需要將需要做的事情記錄下來,然后親自去做那些事情嗎? 這聽起來有點像科幻小說里的情景,而且要想實現這樣的目標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做,沒有人設想過所有的設備都能相互通訊,能夠控制這些設備并將它們聯系在一起的人工智能技術就更不用提了。 如果你想將它與移動革命做一個對比,第一代iPhone問世到現在才過了數年,甚至距離黑莓技術大行其道的時間也沒有多久,但是現在沒有人再執著地使用黑莓產品了。 但是當機器人革命真正來臨的時候,萬億美元的公司和行業將興亡交替,人們的生活習慣將發生變化,每個人都會為因為這場革命的發生而目瞪口呆,然后,我們終將把它也看成再普通不過的事物,安之若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