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球半導體公司掀起整并潮,不僅大幅縮減半導體業者數量,整并之后更將醞釀裁員、分拆、組織重整、資產整合與清算等重大變革,業界憂心恐將影響全球半導體產業創新能力,進而沖擊未來半導體產業成長動能。 受到債務成本偏低、制造成本攀升及產業趨于飽和等因素影響,2015年全球半導體產業購并活動創下紀錄,交易金額逼近1,200億美元,目前全球半導體市場的年復合成長率約5%,面對市場成長動能趨緩,但購買新設備或開發新產品成本卻大幅增加,半導體業者似乎必須借由整并才能維持競爭力。 SanDisk執行副總SumitSadana表示,未來半導體公司數量將大幅縮減,預計25~30%的公司會在3~4年內消失,由于成長力道減緩、產業過于零散,加上許多公司創辦人或執行長未來幾年將陸續交棒,使得大規模的整并趨勢仍將持續。 業界預期未來最可能進行整并的半導體業者,包含微控制器(MCU)、電源管理(PMIC)、模擬芯片及物聯網(IoT)感測器等領域廠商,以Atmel為例,其有70%營收來自于微控制器,原本傳出將由DialogSemiconductor以46億美元購并,然路透(Reuters)報導指出最后可能由MicrochipTechnology接手。 至于其他傳聞的購并標的,還包括LinearTech和MaximIntegratedProducts等,不過,由于利率調漲趨勢,債務成本增加,加上先前購并案需要時間調整,2016年半導體購并腳步會先放緩。 值得注意的是,這波半導體整并潮效應將逐漸浮現,部分產品可能會停產,相關人才亦醞釀出走,這恐使得廠商的創新能力跟著流失。另外,由于資金排擠效應,可能迫使廠商未來投資計劃順延,大型廠商受到影響較小,因為手邊仍有足夠資金投資新技術研發,但半導體新創公司將只剩少數,連帶影響產業創新能力。 目前整體半導體產業追求摩爾定律的腳步已明顯放緩,盡管業者擔心創新能力將受到影響,但短期內半導體產業購并潮恐難以停止。 來源:Digitim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