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PC時代,英特爾曾經是芯片業霸主,而在智能手機時代,高通取得了英特爾的霸主地位。不過在目前,兩家公司的芯片業務都“不約而同”陷入了某種困境,股東強烈要求高通分拆芯片業務。而華爾街有聲音認為,高通和英特爾如果合并,能夠帶來顯著的協同效應,此外提升多個市場的行業地位,因此值得一試。 據雅虎財經報道,美國投資研究機構“Market Realest”日前發表了高通相關的研究報告,其認為高通和英特爾合并能夠產生雙贏效應。 該機構指出,華爾街的一些分析師也認為,如果高通能夠和英特爾合作或者合并,能夠帶來更多股東價值。 高通一直是手機處理器領域的霸主,不過在過去一年中,其芯片業務遭遇低迷,除了競爭對手聯發科快速崛起之外,三星、華為、蘋果等“老客戶”推出了自有處理器,擺脫了對高通的依賴。高通的股東要求將利潤豐厚的專利授權業務和芯片設計制造業務分拆。 上述機構指出,芯片業務的分拆對于高通來說并非完美解決之道,而和英特爾的合并能夠帶來更大的想象空間。 如果高通和英特爾合并,這將成為半導體行業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并購案,并且在數據中心、個人電腦、移動芯片等領域催生一家巨無霸企業。而在新興的物聯網芯片市場,新公司也將成為主導型玩家。 在移動芯片市場,英特爾處于落后地位,一直在苦苦建立存在感,而在產品上英特爾依然顯著落后于高通的ARM架構芯片。如果兩家合并,英特爾能夠獲得高通的移動處理器技術,成為這一領域的領先者。 在物聯網領域,高通和英特爾目前也展開了爭奪,希望成為物聯網芯片標準的制定者。同樣,兩家企業合并,將會造就在物聯網領域的巨大優勢。 在數據中心(服務器)領域,高通也推出了服務器專用的ARM處理器,希望能夠在云計算時代獲得服務器芯片的份額。如果兩家企業合并,新公司將同時在x86和ARM處理器領域擁有完善產品線,老對手AMD將被踢出市場。 這一合并交易還能夠提高英特爾半導體工廠的利用率。之前媒體已經報道,由于全球個人電腦市場下滑,英特爾自有的半導體生產線開工率不足,已經開始對外承接芯片代工訂單。 未來如果成功合并,依靠英特爾半導體工廠的技術升級,高通能夠以更低的成本自行生產高性能處理器,這將會讓高通擺脫對臺積電等外部代工廠商的依賴。 當然,作為半導體行業的兩家大型企業,其并購交易并不會一帆風順。首先這將會遭遇美國政府的反壟斷審查。要知道在過去,英特爾已經在歐洲、韓國、美國等地遭遇了許多反壟斷訴訟。 另外在中國市場,這一并購也將面臨挑戰。雖然英特爾在中國擁有良好的外部環境,但是高通的情況并不理想,之前已經因為反壟斷調查支付了巨額罰金,并被迫調整專利費收取標準。 上述機構指出,如果這一合并案有推進的希望,那么高通首先會分拆目前的移動通信專利授權業務,從而完善合并后實體的業務線。 伴隨著智能手機巨頭紛紛進入芯片設計和制造領域,以及PC芯片市場陷入低迷,全球半導體行業已經掀起了一場并購和重組的熱潮。比如今年,英特爾斥資167億美元收購了硅谷的芯片廠商Altera。 有趣的是,不久前美國科技媒體也報道,行業人士認為高通目前應該收購英特爾的老對手AMD,從而增強和英特爾的競爭力。據報道,高通首席執行官Steve-Mollenkopf曾表示,公司有必要通過收購進入數據中心和服務器市場。 --騰訊科技 |